03.01 如何評價許冠文對香港喜劇電影的貢獻?

聊聊老闆那點事


許冠文是周星馳出現之前香港的“喜劇之王”。以他為主導的“許氏兄弟”為香港喜劇界做出了全方位的貢獻,不僅包括電影,甚至還包括電視。可以說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從影壇到歌壇,從娛樂到文化,都繞不開許氏兄弟。



早在上世紀70年代,許氏兄弟已經為無線策劃製作出了趣味情景劇《雙星報喜》,並由許冠文,許冠傑擔任主持。因為當時電視業還是個新興的行業,憑藉其高密度的笑料,生動活潑的表演風格,《雙星報喜》在當時收視率一直不俗。與此同時,因為許冠文該節目裡的出色表現,被大導演李翰祥相中出演了《大軍閥》,從此一炮而紅。沒過多久,他又相繼參演了《一樂也》和《聲色犬馬》,成為香港紅極一時的諧星。



經過電視臺三年的磨鍊,許氏兄弟離開了電視臺,在嘉禾老闆鄒文懷的支持下創立了衛星公司——許氏影業,於1973年開拍了“創業作”《鬼馬雙星》。電影針對香港市民好賭的心理,並沿用了《雙星報喜》“一分鐘內夾裹大量笑料”的方式,使之受到了香港觀眾的歡迎,更成為該年度的票房冠軍。票房高達六百二十五萬港元。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並沒有什麼,但在70年代已經相當不得了,甚至還打破了李小龍電影所創造的票房紀錄。



後來的《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和《摩登保鏢》接連刷新票房紀錄,其中屬《半斤八兩》票房最高,突破八百五十萬港元。而《摩登保鏢》更是讓許冠文榮登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寶座。



許氏兄弟作品成功的原因在於它們均有著濃厚的市井氣息,風格自成一派。佔優勢的是,許冠文能編能導能演,屬於作者型的電影人,許氏時代的大多數作品,都出自他一人之手。特別是他出色的演技,也造就了他“喜劇笑匠”的地位。許氏兄弟的影片,主角都是典型的小人物,他們的生活狀況,情感思想和品行陋習常常都會被進行諷刺批判——特別是這些角色常常會因為弄巧成拙,陷入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困境之中。與此同時,他們也不忘對社會百態,社會現實進行反思和善意的嘲弄。




進入八九十年代,三兄弟分開發展。許冠文繼續在影壇發光發熱,策劃並主演了多部關注民生的優秀喜劇;而許冠傑更憑藉無數家喻戶曉的原創粵語流行歌,終被封為“一代歌神”;而許冠英則成為了《殭屍道長》裡的文才,《猛鬼差館》裡的孟超;1990年三兄弟又再度合體,以《新半斤八兩》迴歸影壇,電影依然秉承了許氏早期作品嬉笑怒罵的風格特點,不過在票房上卻輸給了周星馳的《賭聖》。這時人們才意識到:一個時代已經落下帷幕了。



都知道“棟篤笑”的創始人是黃子華,但在香港,最早以類似形式表演且獲得成功的是許冠文。許冠文的喜劇作品植根本土,忠於本土,陪伴著很多人度過了一個時代。直到今天,他在不少香港市民的心中仍然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


麥克瘋說電影


許冠文說:“我拍喜劇從來不拍悲劇,因這個世界不需要。”他認為電視新聞報道中已經有太多悲劇,這世界有太多痛苦的事,所以想從一個很慘又好笑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縱觀許冠文的表演,人物的表情並不誇張。

他曾說:“我沒有humor,由小至大也是如此,我好嚴肅,不明白其他人為什麼認為我好笑。”的確,但看許冠文的一張臉,似乎並無喜感,但在電影特定的場景下,通過與剪輯手法、人物性格、造型和對白等的結合,觀眾便會哈哈大笑。他越是不笑,觀眾越開懷。

何謂冷麵笑匠?許冠文自己的理解是:要講笑話就不能直接告訴你這個笑話很搞笑,他也不贊成演戲的時候表情很豐富,認為那樣太假了。

許冠文談到:“我們都有吝嗇、貪心這些弱點。自己也愛嘲笑他們,就是很好的戲劇素材。我通常設計角色,都以自己附近熟識的人為範本,想他在某種情況下會說什麼?做什麼反應?”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弱點,卻對自己的弱點一無所知。而別人的弱點其實就是笑話。

在電影中,他常常是自作聰明、吝嗇刻薄的形象。許冠文的表演恰到好處,精於節制,不落俗套,有個人特色。例如在電影《摩登保鏢》(許冠文憑藉該片成為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中,他所飾演的保安主管周世昌。

周世昌為人膽小勢利,喜歡吹牛,自鳴得意,運用高空跳傘法、手指堵槍眼和室內學駕駛等方式訓練保安。

本想以二對一,好好收拾偷材料的工人一頓,沒想到對方人多勢眾,好不容易憑兩個皮搋子爬到高處,誰曾想自己太過得意,一路下墜,被暴揍。

周世昌讓自己手下的保安裝成賊去超市偷東西,自己帶幾個人去抓,給顧客造成保安效率很高、超市治安很好的假象。誰知道之後自己降職,被迫當賊,還被暴打一頓,雙手打上了石膏。雙手纏滿石膏的他,行動不便,無論是喝酒、打麻將還是吃海鮮的動作,都產生了極強的喜劇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