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咳嗽可能是過敏性支氣管炎

咳嗽可能是過敏性支氣管炎

過敏性支氣管炎又稱過敏性咳嗽,在發病早期階段,有5%~6%是以持續性咳嗽為主要症狀的,多發生在夜間或凌晨,常為刺激性咳嗽,此時往往被誤診為支氣管炎,誤診率非常高。成人中過敏性支氣管炎發病年齡較典型哮喘微高,約有13%患者年齡大於50歲,中年女性較多見,因此對於慢性反覆發作的咳嗽應想到該病的可能。

過敏性支氣管炎與哮喘一樣存在著氣道變應性炎症和氣道反應性,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是非常相似的,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或病程進展階段不同。如患者發生顯著氣道炎症,可刺激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則表現為喘息;當氣道炎症比較輕微或表淺時,則可不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或輕微支氣管痙攣,此時如果以支氣管黏膜腫脹為主,表現以胸悶為主,如果僅僅刺激氣道黏膜表面,可僅僅表現為刺激性乾咳。過敏性支氣管炎患病率的增高與暴露於變應原的程度相關,長時間待在室內,較好的門窗封閉與缺少自然通風,新建築材料以及室內傢俱更新會使人長期暴露於室內環境的變應原如塵蟎和化學氣味中。

吸菸能使吸菸者對環境致敏因子更為敏感,增加成人過敏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主動吸菸者的總 IgE水平高於被動吸菸者和不吸菸者,預防被動吸菸是過敏性支氣管炎一級預防重要內容;雖然一氧化氮本身不會直接提高過敏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但是它對呼吸道上皮的損害可使其他抗原更易於進入呼吸道深層和肺中;雖然目前尚無證據說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可直接引起過敏性支氣管炎的發生,但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肯定對過敏性支氣管炎的發生起一定的作用;營養失調可使老年人易患感染,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會反覆發生支氣管炎。易感過敏性支氣管炎的人可以把改善室內環境作為一級預防策略,減少與室塵蟎的接觸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預防措施。

長期咳嗽 長期或反覆出現乾咳,持續1個月以上,常常在吸入刺激性氣味、冷空氣、接觸變應原、運動或上呼吸道感染後誘發,部分患者沒有任何誘因,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運動後加重,有的患者發作有一定的季節性,以春秋為多。

咳嗽帶痰 咳嗽時會感覺到喉中有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狀,晨起的時候感覺比較明顯。此外,當患者出現感染或者受寒時,痰量會變多,痰的黏度也升高為黃色膿性痰。

喘息 合併呼吸道感染時,由於細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痰液阻塞及支氣管管腔狹窄,可以產生氣喘症狀,咽喉部在呼吸時發生喘鳴聲,肺部可聽到哮鳴音和呼氣延長,但其發作狀況又不像典型的支氣管哮喘。不伴發熱,可伴有咽喉癢。咳嗽緩解後如常人,聽診、拍片或CT檢查均無明顯異常。

感染 氣溫驟變時容易發生反覆的呼吸道感染,氣喘加重,痰量明顯增多且呈膿性,伴有全身乏力、畏寒、發熱等。反覆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易使老年病人的病情惡化,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抗生素無效 抗生素或對症治療2周以上無效,而對抗過敏治療或支氣管擴張劑有效。

40%的患者可合併打噴嚏、流鼻涕或鼻塞等過敏性鼻炎症狀,患者就診時多已經採用止咳化痰藥和抗生素治療過一段時間,幾乎沒有療效,而應用糖皮質激素、抗過敏藥物、β2受體興奮劑和茶鹼類則可緩解。

一旦確診應停止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同時應注意避免與變應原的接觸,以吸入糖皮質激素進行抗炎治療為主,通常需要連續吸入5~7天,在氣道炎症控制後,咳嗽症狀可逐漸減輕或消失。吸入糖皮質激素的時間應至少持續3個月,以免復發。如果咳嗽較重,必要時可配合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如吸入或口服β 2受體興奮劑或 /和口服茶鹼類藥物,可以暫時緩解咳嗽症狀。抗變態反應藥物如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以及肥大細胞穩定劑如色甘酸鈉等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往往需要持續應用兩週以上。

對於停藥後又反覆發作的患者應及時查清變應原,採取有效的預防手段,必要時給予變應原疫苗治療。因為過敏性支氣管炎可能會引發患者呼吸困難,嚴重時發展為哮喘。過敏性支氣管炎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合理飲食,不要過度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張海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