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照片:巍巍崑崙山茫茫柴達木 1965年至1975年青海生產建設大軍


2002年,在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交匯處,戈壁新城格爾木的“大門口”,矗立起了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記錄了格爾木的曾經,記錄了從1965年到1975年,一群來自渤海之濱的年輕人在這片荒漠上的青春和熱血,今天我們共同回憶高原上的青海生產建設兵團。

1964年12月,青海報請成立青海農業建設師開發海西柴達木盆地及周邊荒地,1965年“青海省生產建設兵團籌建處”正式組建。籌建處組建後,正式接收了青海格爾木農場,並自1965年8月起開始從山東省8個城市和西寧市招收城市知識青年加入建設兵團。

1966年5月,青海農建十二師正式成立,番號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建師及甘肅農建師順延,農建師師部由西寧正式遷至格爾木。截止到66年,共有山東知青7921人、近千名西寧知青,復原軍人及調配幹部約1100人,共同構成了青海農建十二師的基礎。

1966年5月,以青海格爾木農場為基礎,農建十三師組建了3個農業團和1個工業團以及師部直屬的醫院、汽車連等功能單位。其中一團駐地在格爾木河以東至大格勒,三團駐地在格爾木河以西至托拉海,二團駐地馬海地區,在格爾木小島地區組建工程團。1969年5月,在大格勒組建獨立營,後為四團。

1969年4月,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統轄陝甘寧青四省農建師,1970年12月,青海農建十二師改稱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建第四師,原一團、二團、三團依次改稱26團、27團、28團,工程團番號不變。師部代號“蘭字940部隊”,各團代號順延。圖為蘭字942部隊,即27團部分人員合影。。

1973年12月,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建制撤銷。1974年2月,農建四師更名為青海省農業建設師,由青海省領導。

1976年1月,青海省農建師改製為青海海西州格爾木農場總場,由海西州領導。原農建師所轄各農業團改製為河東分場、馬場分場、河西分場,工程團改製為工程大隊。至此,青海農建師的歷史宣告終結。

從1965年9月第一批來自山東淄博和德州的800名知青來到西寧,到1966年4月最後一批青島知青來到青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有來自山東淄博、德州、濟寧、煙臺、濰坊、濟南、棗莊、青島8個城市近8000名山東知青來到分5批來到青海,分別被安置在格爾木和馬海地區。

這些當時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從渤海之濱來到雪域高原,他們用稚嫩的身軀戰風沙、鬥嚴寒,興修水利、開荒造田。他們修建了格爾木第一座水電站,建起了第一座現代化機場,他們興修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造福人民。截止到1983年,除特殊情況外,大多數山東知青陸續返鄉回城。

從1965年到1983年,他們用18年的時間在崑崙山下建設起了一座戈壁新城格爾木,巍巍崑崙不會忘記他們。而就在他們奮戰在雪域高原的同時,另一群來自北京、浙江杭州的年輕人們來到了“塞外江南”寧夏,寧夏農建十三師的歷史由此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