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業補貼那麼多,為什麼還是無法調動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朱維妙


不得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農村,來到大城市中打工奮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種地不賺錢,可能工作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抵得上農民一年種地的收益。畢竟大戶種糧只是少數現象,現在基本上一家也就幾畝地而已。這樣一來農業補貼再多,還是避免不掉這樣的結果。



首先現在大多數人都選擇在城市裡發展,雖然城市生活的成本更高,壓力更大,但事實上機遇和壓力並存。在農村種地基本上一年賺的錢實在是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農業補貼也吸引不了大家種地的積極性。

並且現在也就一個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是幾乎人人都有,但這項補貼小麥的補貼為110元/畝,而小麥的經濟效益並沒有水稻高,自然這樣的補貼並不是很多。而現在受環保風暴的影響,農藥化肥的價格都在上漲,農民種地的成本再一次提高,但小麥的收購價卻在上幾天降了0.03元,雖然農資補貼提高了20%,但還是無濟於補。


而對於其他的補貼,都需要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請才能領取,而這些補貼在各地都有不同的政策,符合領取條件的並不簡單。而且現在的農業補貼傾向於大規模的承包戶和新型的農業項目補貼,像電商、休閒觀光園、農村合作社等,這些補貼的條件一個縣城也沒有多少人。 而現在農業的補貼首先就是向村集體進行申請,但事實上基層幹部的辦事效率很低,很多情況下名額都留給了關係戶,這種情況下補貼一般人也不會享有。

這種情況下農業補貼雖然五花八門,但實際上真正和農民有關的卻很少見。自然大家種植的積極性提不上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為了提高農民收入以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我國出臺了多項農業補貼政策,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農業補貼對於農戶種糧積極性的調動確實不是很大。在我看來,原因就在於我國農戶收入低下的這一實質問題,通過發放目前這種程度的補貼是遠遠解決不了的,農業補貼政策只能起到託底扶貧的作用,但是遠遠達不到致富的程度。

我國農民之所以種糧積極性下降,是因為種糧不賺錢,而不賺錢的原因一是因為糧食價格相對於其他產品來說漲價幅度過小,換言之,糧價過低;二是因為我國目前農民還是小農為主,每家每戶幾畝地的規模也很難通過農業生產獲取太多效益。農業補貼的發放確實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就以上這兩個原因來講,並沒有任何影響,換句話來講,農業補貼的發放,起到的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作用。

要想讓農民致富,一是提高糧價,但是糧食價格是很難大範圍提高的,這個我之前講過多次,但是小範圍的提高是可以實現的,例如東北地區的五常大米,通過品牌建設就可以賣出比市面普通大米更貴的價格;二就是推行土地流轉,擴大家庭經營規模;以上兩點並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只有在內部解決掉小農生產模式的弊端,才能保證農戶收入穩定提高,補貼的發放只是個外部的刺激。


韓一軍


確實,我國每年的農業補貼專項總金額確實不低,2017年的數據在2000億元左右,但是,在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方面,好像並沒有發揮到預期中的效果。

現在,對於很多農民來說,平均一畝地幾十塊錢或者上百塊錢的糧食補貼也好,其他農業補貼也罷,已經不能夠起到足夠強烈的吸引作用了。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主要有兩個,

第一,農民拿到的補貼不算太高。


雖然我國農業補貼總金額不算低,但是奈何我國耕地面積廣闊,農民人數過多,人均拿到的補貼金額不高。就拿糧食補貼標準來說,每個地區還有一定的差異。

整體來說,目前東北地區的糧食補貼整體來說比其他地區的糧食補貼金額更高一些,而且可以享受到一些其他糧食主產區所沒有的補貼類型,譬如,玉米生產者補貼和大豆生產者補貼。

而諸如我國河南,山東這些玉米和大豆生產省份,當地農民卻沒有這個福分。

其次,糧食補貼具體歸屬存在爭議!

書接上文,即便是在東北地區,糧食補貼標準相對較高,但是也存在著其他問題,那就是到底是由誰來領取糧食補貼?

是由土地原本的承包者?還是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經營權的實際種植者?


按照有關部門出臺的指導意見,糧食補貼應當由糧食的實際種植者來領取,也就是誰種地誰領補貼。

可事實情況並非如此,因為補貼一般都是打到土地承包者的卡中,要想再倒手迴流到土地實際種植者手裡,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很多辛苦種地產糧的農民反而拿不到補貼,他們的種植積極性自然也會大大受挫。


鍾情三農


1.對普通農民來講,獲得的補貼有限,類似杯水車薪

其實影響農民種地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的,補貼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人只聽到有補貼領,但是由於消息比較閉塞,並不知道到要去哪裡領補貼。

而且就算申請到了補貼,幾十塊或者一兩百塊錢一畝的補貼本質是也解決不了糧價走低,種地賺不到錢的問題。

再加上對於普通農民來講,自己家所分到的土地面積有限,能夠種的作物有限,能領到的補貼其實很少,現在很多金額較大的補貼都是針對具有規模性的農業項目的,這些和普通種地農民其實關係並不大。

2.農產品賣不出好價錢

農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就是一些主要糧油作物,但是從這兩年的糧油收購市場價格來看,並不是特別可觀,但是家庭消費卻與日俱增,光靠種地維持不了家庭生活開支。

3.年輕人不願種地

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從小就沒幹啥農活,現在互聯網普及了,大家都知道外面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比種地划算,自然更願意去外面工作而不是留在老家種地。


土地論壇


隨著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可能很多人單單從紙面上來看,中國的農業補貼已經很多了,甚至有某些專家提議減少農業補貼。

這純屬是一派胡言,沒有任何的實際調查依據,也沒有搞清中國農業的現狀和國際農業的發展規律。

在我看來,目前中國農業的補貼和扶持資金只能用剛剛起步來形容,補貼不能說少,但是絕對不多,不僅僅是不多的原因,很多補貼機制、補貼發放的對象、補貼發放的流程都是在探索的階段。

從國內來看,農業補貼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於糧食等基礎農業的保障性補貼,用來鼓勵農民種糧、保證中國糧食的產量和糧食耕地的數量。

但要看清楚,這樣的糧食補貼是建立在糧食價格普遍偏低的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這些年一直在1.5元左右,對比如此的價格,這個補貼可真不能說算太多。

畢竟,要知道很多國家的糧食補貼能佔到農民收入的90%以上。

不信,你可以看看美國大豆等為什麼能在國際上傾銷,除了生產技術外,大量的補貼也是一大因素。

第二類農業補貼是鼓勵創新型農業發展的補貼資金,大部分是用來鼓勵農民創新的,是為農業的未來花得錢。這部分補貼目前是申報性質的,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善和規範,導致了農民的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從未來來看,中國農業的農業補貼必然是不斷增加的趨勢,目前的補貼對於農民來說還只是杯水車薪,加大農業補貼的投入,才能真正的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不過,僅僅是加大資金還不夠。

一是要完善補貼發放機制。

二是要完善補貼發放監察制度,確保補貼能真正的用來服務農業。

完善的農業補貼制度,不只是給錢就行。而是給誰錢,怎麼給錢,怎麼把錢給到位。做好這些,農民的積極性才能真正的極大的調動起來。


新農民


補貼金額的多少要看你項目規模有多大,有幾千畝甚至幾萬畝的國家現代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等大型休閒農業項目補貼金額就多,有幾千萬甚至上億都有;規模小點的如家庭農場、休閒農莊、美麗鄉村的建設,都有不同的補貼等級。

另外除了面積外,還要看項目有多少建設設施,不是你的項目大,想申請多少補貼就能得到多少補貼,這不實現,還要看項目的可行性,運營模式,是否帶動農民脫貧等綜合考量。

此外,一些農機補貼、農業生產設備補貼、農產品加工設施補貼都有不同等級面向農民朋友。另外還要多說幾句,補貼是毛毛雨,而不是及時雨,補貼是幫助農民朋友更好的運營整個項目,但不能解決燃眉之急。農學谷很多政策解讀的老師都曾說過,補貼是讓你的項目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5月26-28日,農學谷將在農業農村部圍繞“休閒農業如何拿地拿補貼”開展專題課,感興趣可以留言諮詢!


農學谷


近年來,農藥、化肥價格翻了幾十倍,糧食價格卻還是原地踏步,農民種地不掙錢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為了貼補家用,很多農村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也導致了我國農村“空心化”的現狀。為了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保證糧食儲備,我國採取農業補貼政策,增加農民種地收入,降低農業種植的風險,我國的農業補貼款項眾多,我們先來看一下都有哪些補助?

自2016年開始,國家開始實行“三項補貼合一”政策,將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良種補貼進行整合發放,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各市縣補貼標準或有不同,就拿玉米補貼來說,主要補貼對象是東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黑龍江省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為133.46元/畝,其他地區即使有,補貼金額也沒有這些地區大。

2018年水稻補貼金額為250元/畝,單季種植面積10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還可以領取100元/畝的額外糧食種植補貼,每戶最多可補貼10萬元。小麥的補貼金額是125元/畝(國家原則性規定),不過根據各地經濟水平會適當有所調整。對於農產品的規模化經營,補貼金額基本能達到40-80元/畝。為了保護環境,對於秸稈還田補貼25元/畝(以東北地區和京津冀等9個省為重點),生態惡劣地區禁牧每年補貼7.5元/畝。

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扶助力度越來越大,以2014年為例,我國財政用於“三農”支出為1.4萬億元左右,這麼多錢投入到農村,不僅沒看到農民的日子發生大的變化,反而各種埋怨不斷,一位老農甚至說:“補貼那都有限,根本不夠農藥、化肥、種子錢,報道說補了多少錢,補給誰了?反正我家沒見”。明明是一件利民的好事,為何變成讓農民不滿的局面呢?

只能說好經都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很多地方的補貼都是村幹部說了算,經過層層剝奪,發到農民手裡的錢只有幾百甚至幾十元。我們可以看一下2014年中紀委公佈的數據,14年一年全國查處各種涉農補貼問題6000餘起,涉及資金20多億,這些只是查到的,那麼繼續逍遙法外的還會繼續剝削農民,剋扣補貼。

此外,還有一些農民自己都不清楚有哪些補貼,更不必談去申請補貼了,留守在家的老人獲取信息不便,加之農村政策信息的不公開,很多補貼都是悄悄地在內部進行。有些補貼是需要自己申請的,比如農機補貼,就需要購機發票和身份證及戶口本才能在農機部門申請補貼,最高能領到5萬元。

白居易的詩句“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描繪了農民的辛苦,可是農民何止五月忙呀!在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又要大忙一場,雖說國家近年來在“三農”上的投入很大,但是農民真實收益又有多少?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理最清楚了。


山農老兵


題主肯定不是農村人吧,對於農村的情況一點也不瞭解。這個題目也有問題,首先農業補貼是多,你拿的到嗎?補貼種植一般的作物,一畝地幾十塊錢有什麼用呢?還有現在農村種植的人明顯在增多,不過種地的不是農村人了,或者說不是一般的小老百姓了。現在回農村就會看到到處都是大棚,就拿我們張家界這邊來說,來旅遊的人應該都看到過,路兩邊只要有一點平的田地全是大棚,山上的地確實沒人種了。但是這些人要麼是一些城市的大老闆,要麼是一些農村種養大戶。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你很難做起來的。為什麼現在對於一般的老百姓來說越來越難做種植業了。



首先就是技術問題,以前老百姓都是在自家地裡種地,一年種點水稻玉米就可以了,現在種地基本上全是大棚種植,還有一些地方,無土栽培,立體種植,全都是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在控制。即使一般的大棚對於農村人來說也很難,大棚裡一年種幾次,怎麼分配等等這些問題對於農村人來說,種植成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最大化的利用這個大棚,那麼你的利潤效益肯定會降低。


其次就是資金問題,國家補貼是有,可是一畝地十幾塊你能幹什麼,現在你種植一畝水稻的錢比你收割的稻穀還要多,怎麼會有人種地。種植經濟作物的話資金又不夠,一畝地可能就要投資幾萬,利潤只有幾千,那麼你要大規模的種植才有錢賺。可是資金怎麼來呢,你以為你去問政府要就給你了,想的太簡單了。這裡面的問題就不說了,現在不管是種植補貼還是養殖補貼,裡面的問題大家知道就行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銷路,對於現在的農村人在外面打工,一年幾萬塊還是可以的,所以一般投資一二十萬的還是有很多的,可是你投進去了也成功了,這些東西你賣給誰去。現在農產品滯銷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了。大量的農產品滯銷賣不出去,可是城裡賣的還是那麼高。這中間的環節怎麼去解決。為什麼現在城裡有些有錢人在投資農業了,你要搞清楚不管是種植還是養殖立足於農村,可是市場永遠在城市。這些城裡人在城裡要關係有關係,要銷路有銷路,他們的風險自然就小很多了。可是對於一般的農村人來說呢,你到城裡了一個人不認識,你以為就隨便找個人問你要不要xx農產品他們就會要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人想盡辦法也要到城市裡去,在農村你根本賺不到錢啊,每天還要累死累活的。你幹養殖,搞種植,運氣好今年價格漲了說不定賺一點,運氣不好虧的褲衩都不剩了。


三農帝國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這幾點:

1.現在各種生活用品都在漲價,而農產品的價格卻一直居低不上,首先,農產品的價格一直由市場在調節,當供給大於需求時,農產品的價格下降;當需求大於供給時,農產品的價格上升。因為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薄弱,對市場經濟缺乏判斷力,從而造成農產品的滯銷,也是農產品賣不出好價格的原因。

2.給予農民補貼的錢,實質其實是杯水車薪,農民辛辛苦苦苦一年卻只賺取到了微薄的利益,甚至遇到災害等問題還會出現虧本等情況,這讓農民如何還有信心進行農業種植呢?一年種地的收入還不及外出打工一個月,誰還會在家裡種地呢?所以想要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還需要全方位為農民考慮。

3.農民仍然是大家心中社會地位不高的形象,大家一提起農民就會想到髒、窮、累的形象。這也導致了許多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去種植,不願意去從事農民這個行業。

其實我要說,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少農民是正常的現象,現在的社會不需要農民,農民是小農經濟的產物,由於其產出僅僅能夠滿足自己的消耗,並沒有多餘的資本去投入再生產,產量的提高靠的是生產時間的延長而不是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一個人的勞動時間有限,所以千百年來農民抗風險能力很低,一直是平時勉強活著,豐年能吃飽,災年破產甚至餓死。

現代社會里,工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加上國家的救助體系,使得即便是維持小農經濟,災年也不會捱餓。然而其人均生產率相比於工業依然低的多,因此僅僅靠耕作,想致富,想維持一個體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根本原因是在於農業種植形成了新的產業,讓農民有了新的身份。








要練出人魚線的風風


一句話人多地少,在值錢也就幾畝地一個人,再加上農業不加保護,我們是小農經濟,國外是機械化,一個人就能生產幾百畝土地,打個比方,你一畝地賺八百就幾畝土地,人家機械化一個人一畝土地賺三百,能比嗎?你只能自足沒有多的,人家還有出口的,毛澤東時人民公社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因為工業化不強,才沒有享受到福利,要是現在還是人民公社,我們就可以省出大量勞動力,以股份的行式委託公社種,再加上機械化和政府保護,大部自力更生,少部分進口。這樣農田也不至於荒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