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輕武器中的彈匣和彈夾有什麼區別?

談輕武


彈匣和彈夾是輕武器的供彈具,兩者雖然讀音相似,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彈匣(xia)顧名思義,匣就是盒子的意思,彈匣是一個盒狀的東西。我們平時看到的AK步槍,M4步槍使用的都是彈匣。彈匣內部有一根彈簧,叫做託彈簧,能夠將子彈往上送入機匣。有一塊板子,叫託彈板,能夠託著子彈,不至於子彈亂跑。外面是一個金屬或塑料製成的盒子。

彈夾(jia)是一根鐵片,邊緣有兩道彎曲,能夠固定住子彈的底緣。彈夾因為成本低廉,在戰時是一種消耗品,用完就可以扔掉,彈匣需要回收,重新裝填子彈後可以重複使用。有些子彈在出廠時就會預裝在彈夾上,可以方便士兵填裝武器。士兵可以直接使用彈夾為武器的固定彈倉裝填子彈,或者為彈匣裝填子彈,裝填速度比自己一發一發壓快很多。比如98k步槍可以將五發彈夾固定在拋殼口位置,直接把五發彈壓入彈倉,再把彈夾丟掉。

此外還有漏夾也屬於彈夾的一種,比如M1加蘭德步槍使用的就是漏夾,漏夾左右和底部是封閉的,能夠固定住子彈,上下是開放的,武器內部有一根帶彈簧的杆子,可以通過上下的開口講子彈往上輸送。M1加蘭德的漏夾為8發,使用時直接塞進武器裡,而一般的彈夾是不能裝進去的。漏夾在射完後會自動掉出武器,M1加蘭德步槍的漏夾會自己彈出來,曼利夏漏夾則是會從彈倉底部掉出來。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彈夾和彈匣只有一字之差,讀音也十分相近,人們很少去注意它們的區別甚至把它們混為一談。但它們確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而彈匣則是一種供彈裝置,其結構要複雜得多,它安裝在槍機軸線圓周某個方向上,一般均為可卸式,外觀呈盒狀,其作用和彈鼓、彈盤等相同,使用時由內部的託彈簧和託彈板共同作用將其中的槍彈逐發推出,為武器供彈。



彈匣則是一種供彈裝置其結構要複雜得多它安裝在槍機軸線圓周某個方向上,一般均為可卸式外觀呈盒狀使用時由內部的託彈簧和託彈板共同作用將其中的槍彈逐發推出為武器供彈,彈匣:槍上用於存儲子彈的一個匣子,通常是一個可以拆御的小盒,通常有弧形彈匣和直彈匣兩種,子彈在壓入彈膛之前就放在裡邊。彈匣的主要作用是容納子彈,並在射擊時及時地將子彈規整,推送在預備進膛位置它通常由彈匣體、託彈鈑、託彈簧和彈匣蓋組成。彈匣體是用金屬壓制而成,但也有使用工程塑料製成的其四周較薄,通常在表面有加強筋來增加結構強度;以雙排雙進彈匣為例,其託彈鈑由兩級臺階構成,這種臺階可使子彈在彈匣內成雙行交錯排列;託彈鈑在彈匣內四周的遊隙很小,當槍機後退到推彈突筍並越過彈匣裝彈口時託彈鈑在託彈簧的作用下,將彈匣內最上面一發子彈託送到裝彈口並與彈匣體的彎部相配合,將子彈規正在預備進膛位置。

彈鼓也是彈匣的一種,是為輕機槍等連發槍械常用的供彈具,裝彈量比盒型彈匣較高,彈藥經旋轉撥彈輪由內至外到達供彈口,可分單室及雙室設計。




按進彈類型區分,彈匣有單進與雙進之分,即同時有幾排槍彈進入供彈位置。也經常和彈匣排數共同給出,如:單排單進,雙排單進雙排雙進四牌雙進等 單進廣泛用於手槍和部分衝鋒槍,優點是有利於減小武器寬度,缺點是可靠性較低;雙進廣泛用於衝鋒槍、自動步槍和少數手槍,可靠性較高而體積也相應稍大。比如,AK系列、AR-15系列等現代步槍採用的是雙進彈匣,大部分大容量現代手槍和等衝鋒槍採用的是單進彈匣。

彈夾,夾子彈用的長條夾,用來將子彈成排夾住,以便壓入彈匣、彈倉,多由金屬製成,是一種裝彈輔助工具。彈夾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漏夾,也稱漏橋;一種是橋夾又叫彈條、條夾或填彈條。

彈夾僅僅是一種裝彈輔助工具。其結構要簡單。彈夾是將零散槍彈整齊地排列固定在一個金屬片做成的小零件中,並將它們一起壓入彈倉,以達到快速裝填的目的——這就是最簡單的彈夾。彈夾在快速裝填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後來,無煙火藥誕生,它的應用使得槍彈的口徑和體積變小,彈頭也改為尖頭流線型。槍彈的演進促使固定彈倉和彈夾相應地得到進一步發展。

隨著德國步槍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普及,與之相配套的彈夾也得以廣泛應用,成為現代槍械繫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彈夾自誕生以來,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漏夾也稱漏橋。



一種是橋夾,又叫彈條、條夾或填彈條。



兩者的結構、使用方式均不同。在結構上,漏夾為半包絡式,或全包絡式,結構;橋夾為條形,只卡住彈殼底緣。在使用方式上,漏夾需裝在彈倉內使用,槍彈發射完後,漏夾會被彈出或從彈倉中落下,而橋夾向彈倉中完成裝填後,則要將其取出。

漏夾出現得比較早,其是由金屬薄板製成的、用於固定和裝填槍彈的一種框架形裝置,夾體上下口部兩側有抱彈卷邊,側面一般有突起的定位點或凹槽,後部也有突筍,用來使漏夾準確定位並固定在彈倉中。而在步槍彈倉中則有配合漏夾插入的導槽。槍彈以單排或雙排縱向排列在漏夾中,裝填時槍彈連同漏夾一起壓入彈倉。當漏夾中的槍彈打完後,根據彈倉結構的不同,空夾會被託彈板彈出或從彈倉下方的拋夾口落下。


漏夾又分單排漏夾和雙排漏夾兩種。

單排漏夾


單排漏夾。其漏夾兩側有圓形開口,後部衝壓有固定漏夾的突起,漏夾上下對稱,可以從任一方向裝填。早期的由黃銅衝壓成型,後期改為鋼製。

雙排漏夾


雙排漏夾中最著名的是M1伽蘭德步槍使用的8發漏夾。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8發漏夾,一種是教練彈專用的4發漏夾。就直接將槍彈壓入漏夾中,M1漏夾採用雙排交錯排列的方式來容納槍彈,和現代雙排雙進彈匣內部槍彈的排列方式相像,但不同的是因為漏夾是上下對稱的

橋夾


橋夾誕生的時間比漏夾晚,但其使用範圍卻遠超過前者,特別是現代軍用半自動步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橋夾。橋夾大多由金屬製成,也有少數使用非金屬材料或複合材料,一般呈條形。使用橋夾裝填的槍械在機匣相應位置上多預留有橋夾滑槽,將裝有一定數量槍彈的橋夾插入滑槽,由橋夾兩側的定位突起保證插入位置正確,然後用力將槍彈向下壓入彈倉,再各國生產的橋夾結構大同小異。

彈夾體積小巧輕便,可以隨同彈藥包裝一起出廠,較為經濟,加上應用的廣泛性和普及性,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仍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工具。


家鄉的那條河X


彈匣和彈夾經常被很多人混為一淡,但是實際上兩者並不是一個東西,其差異是很大的。

其實彈夾出現得要比彈匣早,在熱兵器進入成品子彈時代後,火力更強的手動步槍就成為了可能,再也不需要像燧發槍那樣進行漫長的裝填工作了。而步槍的彈艙內就能裝填多發子彈,可是一發一發的裝填進入實在是比較麻煩,於是彈夾出現了,其實這種東西還被稱之為橋夾,這個更加形象一些。

橋夾通過子彈後部的凸起或者凹槽來將子彈固定在一起,這樣一來士兵在裝填時,直接將裝填好子彈的橋夾裝填入步槍,將子彈向下按壓,這時橋夾被彈出,幾發子彈就一齊被裝入了槍膛。而當時各國陸軍的彈藥攜行具一般也是參考的橋夾外形,而且一般橋夾使用之後是需要回收的,不然沒了橋夾就得一發一發的裝入槍膛,比較費時。

而彈匣,就是將子彈裝入一個扁平的容器內,裝在武器上使用,而且彈匣是武器的一部分,在使用時是不能脫離的。彈匣在早期主要被用於輕機槍、衝鋒槍等這些自動武器上,比如麥德森機槍,使用的就是30發的彈匣,而著名的ZB26捷克式機槍,使用的就是20發的直彈匣。後來自動步槍興起,取代了之前的老式步槍,彈匣也就成了現代士兵不可缺少物品,沒了它,步槍就成了廢鐵。

此外,還有很多其他供彈具。比如彈鏈,一般用於機槍等,具有巨大的彈容量。而另一種常見的彈鼓,多數就是纏起來的彈鏈,當然像衝鋒槍等使用的彈鼓,就是特製的彈鼓,沒有彈鏈在其中。

彈盤,這種比較特殊,僅有像蘇聯DP、DT機槍,英國劉易斯機槍等使用。

彈板,同樣是機槍使用,比如法國哈乞開斯機關槍、日本92式機槍等。


用戶5770541302


其實在英文裡面不管是彈倉還是彈匣還是彈夾都叫Magazine,沒區別,都是用來裝子彈的。

“固定彈匣”和“彈倉”完全沒有任何區別。

有人肯定會說小編是個軍盲,叫彈匣的東西肯定是可拆的,怎麼可能和彈倉沒有任何區別?


其實,在美國真的有固定彈匣,是一些州特定法律下的產物。

要知道某些州給槍配可拆卸彈匣是違法的,但沒有大彈容量玩家肯定玩的不爽,於是廠商只能採取了一些手段來維持彈容量但也不至於違法。

比如這把突擊步槍就是,細一看根本沒有彈匣卡筍。

填裝它就需要撅開上機匣填裝進彈匣,畫風是下圖這個樣子的。

撅開上機匣,就為了裝子彈。

emmmmm……

美製民用AK也有這樣的。

(資料來自網絡)


NGA玩家社區


彈匣為自動連發武器的供彈容器

彈夾為非自動連發武器的彈藥載體

衝鋒槍暨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如‘’司登‘’式、‘’湯普森‘’式、M-4、M-16等),由於持續連發的射擊特點,故而一般採用彈匣或彈鼓供彈。而單發拉栓式(如俄製‘’莫辛拉甘‘’)步槍,以及氣動非拉栓式(如美製加蘭德M-1型)半自動步槍的彈藥載體則使用彈夾。


彈鼓式供彈的PPSH(‘’波波莎‘’)衝鋒槍


彈匣式供彈的MP-40衝鋒槍


彈夾供彈的‘’莫辛拉甘‘’步槍


彈夾供彈的‘’加蘭德‘’M-1型半自動步槍


彈匣式供彈的‘’九五‘’式突擊步槍


彈匣式供彈的AK-74突擊步槍


東驤神駿


你好!我是縱橫沙場!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很多朋友都搞不懂彈匣和彈夾的區別,下面請大家聽我一一道來!

彈夾(jia)

顧名思義,彈夾就是裝彈用的一種夾子,多用金屬製成,彈夾僅僅是一種輔助裝彈工具。

彈匣(xia)

這個就是我們很常見的彈匣了,是一種供彈裝置,結構較為複雜。一般為可拆卸式,外觀像個盒子。


大家要記住,不要再搞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