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喜怒不形於色”,成大事者必備素質,王陽明告訴您這麼修煉

《孫子兵法》:“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縱觀古今成大事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心平氣和,喜怒不形於色,別人難以從他們的言行,窺視到他們內心。

“喜怒不形於色”,成大事者必備素質,王陽明告訴您這麼修煉

然而對於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有啥說啥,甚至很多想法還沒成熟,就開始往外倒,給人留下輕浮的印象,難以擔當重任,直接的感覺就是話多聒噪。

對於話多聒噪這個問題,王陽明說,應該要守默之法對治。但是如何守默,讓自己話不多。王陽明說要首先要分別四種假象,看似默默無語,其實卻走了偏路。一是“默之愚”,一種人表面默默無語,其實內心對事情還有疑惑,卻因為怯懦,不敢發言提問,任由疑惑矇蔽心靈,看起來中規中矩,其實是愚鈍。二是“默之狡”,有一種人,該表態的時候故意不表態,該說話時候故意不說話,誘導別人先說,看清對方的態度。這種無言實際上是狡詐之術,也是不可取的。三是“默之誣”,有一種人說話之前,首先考慮的是對方的長處和短處,因為怕觸及對方的痛點,對一些該說的也不說,該堅持的原則不堅持。這種只考慮對方的喜好,而選擇不說話也是不可取的。四是“默之賊”,有一種表面看起來,話不多敦厚老實,實際上心眼比誰都多。更可怕的是,他們用這種話不多敦厚老實的假象,來接近別人、矇蔽別人,實際卻是心懷鬼胎。按現在話說就是人家把你賣了,你還替人家數錢。這種人最可怕了,最要不得。

“喜怒不形於色”,成大事者必備素質,王陽明告訴您這麼修煉

對於如何才能做到默默無言,達到寵辱不驚,安靜從容,心平氣和的境界,王陽明說有八個方法,稱之為默之八誠。一是“誠知恥”。“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如果說了卻做不到,那是羞恥的事。所以有德行的人,時刻記住說空話的恥辱,便不敢亂說話了。二是“誠於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有德行的人往往是注重行動和實踐,少說多做,因為更加註重實際效果,自然話也就少了。三是“誠於仁”,“仁者言也訒”,真正的仁人君子,說話一定的是發自內心良知,不會冒冒失失。四是“誠於識”,有一種人雖然對問題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但是內心已經真正接受了知識,忙於實踐,不會空談。五是“誠於成”。 “默而成之”。簡單一句話就是,一聲不響,就把大事給辦成了。六是“誠於積”。“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注重平時的積累,真正的大道都是深藏不露,看起來似乎平淡,實際上每天都在成長積累成長。七是“誠於信”。《周易》:“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一個有德行,有誠信的人,其實什麼都不用說,大家都是堅定跟他走,這算是人格魅力了。八是“誠於道”。“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 大道無言。

“喜怒不形於色”,成大事者必備素質,王陽明告訴您這麼修煉

親愛的朋友:陽明心印頭條號,致力於陽明心學交流、傳播,歡迎關注“陽明心印”,希望在致良知的大道上與您共行!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收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