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家長一邊打罵孩子,一邊不讓孩子哭,你怎麼看?

羽媽幸福成長記


孩子哭,成人本能的就要去制止。溫柔一點的用哄:乖乖,別哭了~粗暴的直接用吼:哭什麼哭!再來就恐嚇上陣:再哭就不要你了!總之,家長見不得孩子哭。其實家長一味禁止孩子哭,會讓孩子割裂自己的真實感受,以為想哭是可恥的,進而習慣性的壓制這種情緒。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有多少人體驗過“自由哭泣”。對方不焦慮、不指責、不找答案,只是擁抱你,陪著你,聽你哭……

  抱慰一個人的痛,這在中國是奢望。我們熟悉的國情:哭是種罪過。家長孩子間、夫妻間……我們普遍存在這樣的邏輯:哭就是做的不好。所以,就要求對方不要哭。

原本孩子是最純淨的,哭的原因很容易找到並安撫。但大多數父母對孩子哭的態度達到了變態地步。

民間的事例:長牙期的孩子如果夜裡哭,會給家庭帶來災難。所以,當孩子不舒服哭泣時,是得不到安慰的,反而會招來打罵。  

這件事是邏輯是,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不需要了解發生了什麼,只要表面沒事就ok。

有媽媽講述這樣的經歷,孩子有一次對她說,媽媽我想哭,但怕爺爺說我。媽媽說:你哭吧,有我呢。

結果孩子一哭,老人急忙來問:你媽打你了?媽媽這時果斷的把老人與孩子隔離開。讓孩子安心的哭了一會兒,孩子自己就停下來,說感覺好多了。孩子沒有解釋為什麼哭,媽媽也沒有問他哭原因。

是不是覺得這段事例很美好!所以,很多時候不需要問孩子為什麼哭、不需要幫他做什麼,只需要你給他一個擁抱,安靜地陪他哭一下就好。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這種現象還真不少,我就曾親眼目睹。那天,我和女兒從超市買完東西出來,在超市門口看到一個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在哭。旁邊有個老人抱著個1歲多的小男孩,估計是孩子的奶奶,正在訓斥著她:“給我把嘴巴閉上!都跟你講了這裡沒得賣,回去我在網上幫你買。”一邊罵著,一邊抓著小女孩的胳膊使勁地推搡著,小女孩的頭直接撞到了牆上。我真真切切聽到了咚的一聲,本能地停住了腳。

這時奶奶還在罵:“哭!哭!哭!你真能哭!”說著居然揚起手就給那小女孩一巴掌,看得我心都揪起來了。說實話我當時對於出手制止確實有點顧慮,我還帶著5歲的女兒,誰知道這麼瘋狂的奶奶會作出什麼反應。

那小女孩一邊用手護著頭,一邊哭著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她就一直重複著這句話,可是奶奶根本就不理會一直罵著:“你還哭,你真能哭,你也太能哭了”。說著又揚起了手要打。我靈機一動趕快拿了紙巾遞給奶奶,順勢說:“好了好了,不能打孩子,有什麼事慢慢教。”那奶奶接過紙巾把小女孩鼻涕擦了,沒作任何回應,對我的出現挺漠視的。老人手上的小男孩一直注視著這一切,不哭不鬧,看來習已為常了。

那小女孩真的好可憐,一直是護頭的姿勢,身子都在發抖,嘴裡只說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尊下身輕輕拍了拍那孩子:“寶寶不哭了,想回家那就回家吧!”其實我這話是說給奶奶聽的,孩子又沒吵著要買什麼,只是要回家,帶她回家不就好了嗎?明明是你把她打哭的,不但不讓哭,還因為哭繼續捱打!原因就是孩子太能哭了!天啦,我真的快鬱悶死了,那奶奶還在罵,我就一直站在她們跟前,我想我能保護那孩子一分鐘是一分鐘。

中途那奶奶又揚起手要扇耳光,可能我在旁邊看著,最終沒打下去,後來拉著那小女孩到轉角那邊出了我的視線。


這件事讓我難受了很久,這個奶奶可能是重男輕女,可能是愚昧,不懂教育;可能是脾氣暴燥,借孩子撒怨氣。我們可能沒辦法去改變她,可是我真想問問孩子媽:孩子的遭遇你知情嗎?!你是心大到眼裡都看不到孩子,還是矇昧到認為這一切都正常不過?不能給孩子愛,不能保護小小的她,為什麼要生下她?!

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負責,也是對未來社會負責!

我是AngeL媽,用科學的方法育兒,堅持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歡迎點我關注交流。


像天使守護你


哪有那麼聽話的孩子,你不讓哭就不哭?我覺得家長應該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如果跟老公吵架,老公跟你說“就知道哭,哭個屁,別哭了”,自己對老公是什麼心情?怕是恨到牙癢癢了吧!



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希望被理解,不會過多的表達,即便真的停止哭泣也並不等於事情翻篇了,反而是在弱小心靈上狠狠的畫了一筆。

也許他家孩子不知道從哪天開始,不懂得心疼別人,冷酷無情。他不會換位思考,自私自利。

孩子摔倒了哭,跟他說是不是摔疼了?給你吹吹吧。通常就能止住哭,然後再告訴他,下次可要注意,你摔疼了媽媽好心疼。他會感受到照顧自己的重要性,也會在媽媽不舒服的時候隨時安慰。


打孩子這種事,我覺得每個孩子都不太一樣,不能說一味的不打,也不可以隨便支持。有時候固定的家法會讓孩子更有規律,但是絕不可以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尤其那種倆孩子打架了對方家長找過來,有的家長礙於面子把自己娃揍一頓。從此,別再寄希孩子會信任你,只會故意叛逆!



孩子哭的時候,這幾句話是止哭金句:

“寶寶你跟媽媽說,為什麼哭啊?你這麼哭媽媽不知道怎麼幫你。”(如果寶寶小,可以引導你是不是因為啥啥才哭的?那應該怎麼辦?)從而鍛鍊寶寶的表達能力,之後有事說事,就不哭了。

“媽媽知道你想要xx,我也看得出你特別喜歡,但是(說清楚不買的真實原因)寶寶你能理解媽媽嗎?”

“我知道你現在特別委屈,你好難過啊,你先哭吧,哭完媽媽給你一個小小的補償。”(先不要說給你買啥或者帶你去哪,他要是不喜歡還會繼續哭,等他不哭了,問他想怎樣,可不可以擁抱一下作為補償?)


育兒慢時光


家長一邊打罵孩子,一邊不讓孩子哭,這種情況好像司空見慣一般比比皆是。經常能夠聽到家長吼孩子的時候,嗷嗷叫:“不許哭,聽到沒有!憋住!”孩子一邊委屈的抽抽搭搭,一邊又不敢嚎啕大哭。真是難受極了。

其實,這樣的做法簡單粗暴,看似立即有效,但是產生的影響也是長遠的。在孩子獨立之後,他的心不但距離父母極遠,而且也不願意生活在父母身邊,能夠逃離多遠就多遠。這就是沒有心的溝通導致的必然結果。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和呵護,這種陪伴與呵護,不是一句話,也不是常常給孩子經濟的支持就夠了。家長常常捫心自問,除了孩子的考試成績之外,知道孩子最近在做些什麼嗎?他的生活快樂嗎?他有偶像嗎?他在看什麼書、喜歡什麼風格的衣服、交了怎樣的朋友?這些如果家長都能夠如數家珍,那麼恭喜你,孩子和你是無話不談的,你和孩子的距離也是很近的。

倘若一問三不知,沒有什麼,趕緊為自己去“補課”吧,力爭亡羊補牢,但願還為時未晚!


沫沫的靜好歲月


哭,是孩子最直接的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任何否認孩子天性的育兒方法都是反人類的,不可取的。

孩子哭,是因為他需要哭,只有在孩子哭時,父母給他回應並共情,這才是最好的讓孩子學會愛的一劑良策。

當孩子摔倒時,父母沒有安慰而是上前責罵,並認為這樣做是因為不想慣著孩子,其實這樣做對孩子並不好。這時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哭是因為孩子感到痛時很自然的表達。我們應該和孩子溝通,並鼓勵孩子迎難而上。適時地引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做出適當的選擇。

有時候父母嫌孩子幼稚,於是立馬制止了孩子的哭泣。那麼很可能孩子會一直幼稚下去,因為他們會通過持續幼稚索要早年應該得到的愛和理解。根據弗洛伊德理論,這叫做“心理固著”。

很多看起來沒那麼成熟的大人,其實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而父母如果想要一個成熟穩重的孩子,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接納他。

如果在孩子哭時,簡單粗暴地制止了他,那麼孩子的情緒就會得到壓抑,孩子也不會自如地表達情緒了。同時,父母要主動地學習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幫助孩子合理地釋放和表達情緒,傾訴自己的需求和願望。

當和孩子做了足夠的聯結,找到孩子哭的原因所在,充分理解孩子,孩子遇到事情時,也不會總習慣性地哭了,而是用語言來表達自己。


壹父母


我家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坐客車帶她回姥姥家。那是個夏天,天氣非常熱,從青島到縣上之後,又轉鄉鎮的車去我媽家。車子比一般的長途客車要小很多,也沒有空調。只有司機那邊有個小風扇。孩子那時候熱的不行,但好在我一路帶著書,跟她一起看書,給她講故事。所以這一路還算安靜。

這小客車走了快一半的時候。從我們後面傳來了孩子小聲的抽泣聲。我家孩子很敏感,一直回頭看。車上人很多,我也就沒管。過了一會,哭聲越來越大,我就忍不住回頭去看,原來是一位老人抱著大概三四歲的男孩。孩子也不說話,就一直哭,老人忍不住了,大聲責問他,哭什麼哭!孩子聽他這麼說,哭得更厲害了!最後整車人都看他們倆。老人臉上掛不住了,就開始打孩子!她一隻手抱著孩子,一隻手攥成拳頭打孩子的背,孩子那麼小,看著真是讓人心疼。老人邊打變說,讓你哭,讓你哭,整天就知道哭哭哭!我看孩子衣服穿的很多,小臉憋得通紅,估計是暈車難受吧。可是這奶奶不但不好好問問他,照顧他,反而覺得孩子哭給自己丟人了,一直在打孩子!孩子當然越捱打哭得越厲害。車上的人看老太太那麼厲害,也沒人勸勸。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就拿了一包彩虹糖,往後遞給孩子說,寶貝別哭了,看妹妹說要把她的糖分給你吃。孩子聽到我的話,馬上接了糖不哭了,開始一顆一顆吃起來。因為我當時知道勸老人肯定不行,人家正在氣頭上,你裝好人去勸,可能效果會很差,所以就拿孩子切入,老太太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過了一會,看孩子平靜了。我就跟那老太太說,天太熱了,阿姨你看我家孩子就穿了個小背心還熱,你幫孩子脫了衣服吧,估計孩子熱的不舒服。老太太看了看她孫子,然後問他,脫不脫,孩子這會終於開口說話了,脫!好熱!然後,一直到我們下車,孩子再沒哭過了。

還遇到過好多次這種情況。孩子在很多時候或委屈或無理取鬧,大哭不已,家長不但不安慰,還一邊打孩子一邊哭,覺得這樣就彰顯了自己作為家長的威嚴。我其實一直都不這麼認為,孩子哭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啊,即便好多人看著又怎樣呢?如果孩子因為摔倒了,受了委屈大哭,那是需要我們家長的安慰和鼓勵,我們一個擁抱或者一句安慰的話他可能就會停止哭泣。如果是無理取鬧的大哭,那我們也不應該動手,先讓他哭夠,等他何時停止哭泣我們再跟他溝通。

孩子的世界裡面,父母幾乎佔了全部。所以對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點耐心,多點愛心,因為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愛啊!



雞腿大寶V


看到這個標題都覺得心痛,無知的家長對孩子傷害真的很大

人最可怕的就是無知,尤其是養育下一代的家長無知更可怕。因為自己無知只會毒害自己,但是育兒無知就會毒害幾代人。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

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

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智慧。

作為一個不懂育兒正確方法的家長就等於一個育兒方面的愚昧人,他如果不語則為智慧。

一邊打罵孩子,一邊還不讓孩子哭,這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給你打罵了還不許哭,這是多麼殘暴不仁的行為。



就算大人遇到痛苦的時候哭出來也是一種發洩,把痛苦通過哭發洩出去不會對身體和心靈造成傷害。何況是一個小孩子,他面對被打罵時已經處於極度恐懼中,哭可以釋放他的身體毒素和心靈恐懼感。



但是那個打罵孩子的家長卻不給孩子哭,等於硬生生的讓恐懼停留在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中!這跟暴君沒有兩樣。

大家想想這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你卻像暴君一樣對待他,你忍心嗎?你覺得自己是否要好好反省?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在育兒道路上都犯過不同的錯誤,那都是因為沒有正確育兒知識的原因。對待一份工作我們如此投入,對待一個朋友我們如此尊重……唯獨對待下一代我們沒有用心付出,這合適嗎?

我們一起努力,一定給這些落入凡間的天使最好的育兒方法。讓他們身心靈健康,快樂成長!



(每天讓孩子開心的笑多好啊!)


培養富三代


遇到過,一般都是孩子大一些的家長,感覺現在小孩子的家長一般都很注重孩子的情緒,很少那麼說了!

打孩子還不讓孩子哭,這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太殘忍了,打這個動作給孩子造成了身體的疼痛還有心靈的不安,孩子由於疼痛和恐懼而哭,而表達和宣洩這種情緒,父母不但不理會反而還要制止這種情緒,孩子會更加的無措!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辦?打還不讓哭,其實就是憋著,憋的問題就大了,有可能憋出病,也可能憋的孩子叛逆心理重。

家長千萬“惡狠狠”的說孩子,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很受傷,就事論事,不要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孩子是自己的,別等孩子憋出大問題了,家長才後悔!


壯仔媽寶


家長不夠愛孩子,只是在乎自己的面子。正常情況下,孩子如果是犯了錯,家長應該教孩子怎樣從錯誤中學習,下次怎樣避免出現同樣的情況。家長的憤怒,來自於他們覺得給孩子收拾殘局造成了麻煩,殊不知,教孩子處理殘局也是一種學習,他們不想給孩子收拾,也不想教孩子的麻煩。還有,孩子犯了錯,他們自己本身就很難受,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種力量的欠缺會讓他們挫敗,父母應該是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讓他們宣洩情緒後再幫助他們嘗試。所有的問題都來源於父母對自己對孩子的理解不夠,完全是情緒腦主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