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宇宙間任何事物都想戰勝時間,然而這個宇宙中又並沒有什麼永久性的東西,就連宇宙本身都要有始有終,恆星當然也是這樣。

我們常常把恆星的主序星階段結束稱為恆星的死亡,實際上這只是它的一個階段,指的是恆星從形成之後開始氫核聚變,一直到劇變結束,形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等,當其核聚變結束時,就稱為恆星死亡了,其實它是進入了另一種階段,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乃至黑矮星階段,其實無論是哪種階段,都是恆星的一段時期。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質量較小的紅矮星,在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會成為黑矮星,但是紅矮星的主序星階段可能會長達千億萬億年,這是比如今宇宙的年齡還要長得多的時間段,白矮星轉變成黑矮星也需要200億年,所以理論上至今宇宙中也沒有一個黑矮星。

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會成為白矮星,比太陽質量大8倍而小於30倍的恆星,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會成為中子星,大於太陽質量30倍的恆星,主序星階段結束之後會成為黑洞,再加上黑矮星,這是恆星結束核聚變階段之後的四種形式。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其實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只是其變化的過程也會非常漫長,當白矮星自身的能量和熱量耗盡的時候,它會成為一顆黑矮星,不過這一過程會長達200億年,中子星和黑洞也會有一樣的能量熱量等的揮發和消耗,如果只消耗不吸收的話,它們最終也會變成黑矮星,但是時間比白矮星更加漫長,或達千億萬億年。而如果宇宙大環境不改變的話,黑矮星則會永遠存在下去。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無論哪種恆星,到了主序星階段結束的時候,都會釋放出大量的物質到宇宙空間中,這些被釋放出來的大量的物質,也會有大量的氫氦等元素在裡邊,當他們凝聚到質量足夠大的時候,比如80倍於木星的質量,那麼它就會重新點燃內部的氫核聚變,成為一顆新的恆星,所以恆星死亡後拋出的大量物質還是可以重新形成恆星的,宇宙中新老恆星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製造各種元素。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而恆星死後的主要殘骸,比如白矮星和中子星,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其質量繼續增長,它還會變成新恆星嗎?比如雙星系統中吸收另一顆恆星上的物質,那麼它會怎樣呢?其實當白矮星自身質量超過太陽質量的1.44倍(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時候,它就會發生la型超新星爆發,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中子星也一樣,質量繼續增加的話會成為黑洞,這個數值一般認為是3.2個太陽質量(奧本海默極限)。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恆星死亡後會變成四類天體,但最終都將成為這種星球,並永遠存在

如上可見,當給恆星死亡後的殘骸不斷地增加物質擴大質量的之後,它也並不會活過來,而是進一步變化,形成質量更緻密的殘骸。只有擴散出去的星雲,才能重新聚焦凝聚成為恆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