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現在大多的小工廠幹了很多年,都沒有發展壯大?

小裝載機配件青州


我本人的親屬曾經經營一家小服裝廠,90年代開始,到2008年金融危機倒閉,期間有經營比較好的時期,但最終難逃厄運。

因為親屬的原因,我也曾深度瞭解和參與過這家公司,尤其是最後倒閉時期,現在想起來都歷歷在目,我想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原因有

1、企業主本身素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企業主是一批在當代有膽有識的人,其中,膽子大的成分更大,在大家不敢做的時候,他們做了,所以取得了成功,過去的成功又反饋、強化給他們這個意識:賺錢要靠膽。當他們面臨企業決策時,風險偏好非常大,敢於舉債,未經過研究就進入新的領域。增加了企業倒閉的風險。另一方面,不主動學習,不跟緊時代,在競爭中慢慢被淘汰。

2、大時代變化太快,2008年金融危機前,中國經濟發展靠出口拉動,如今我們經濟發展靠產業升級、技術驅動,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從追求低價到追求品質,如果沒有引領時代,很難做大做強,如果沒有跟上時代,很慢維持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3、企業管理機制,很多企業都是夫妻店起家,家族企業,管理靠二舅、三姑,並未僱傭專業管理人才,也並不相信管理人才。而西方企業近百年來快速發展,正是得益於管理學,然後我們很多小企業並沒有使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4、經營心態浮躁,企業不做大其實並不應該被詬病,日本有很多小店、小公司,默默的做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因素擁有高品質,不抽條,值得信賴等特點一樣值得尊敬。中國為什麼沒有百年老店?拋開歷史因素不談,很多經營者心態是浮躁的,為了謀取私利,為了短期利益,放棄心中的道德底線,放棄了產品品質的堅守。這樣註定不能長久。

總之經營企業也好,做人也好,有些道理亙古不變:永遠敞開懷抱接受新事物,不斷提高自己,常常驚醒自己,不驕傲,不氣餒,保持住做人和做產品的底線,堅持對品質的追求,才是長久經營的正路。


AriaSister


小工廠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所以下我對此的看法和觀點。

第一工廠產品種類。沒有主打產品,沒有能夠立足於市場上的一款產品。雖然你的產品很多但是市場份額卻很小,同樣利潤也很低。同樣沒有主打產品,涉足產品太多,這時人們就會想這件產品的質量可靠麼?質量是一個工廠立身之本。

第二管理模式。“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組織其資源、經營生產活動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與方法有業資源計劃(ERP)、製造資源計劃(MRPII)、準時生產(JIT)、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按類個別生產(OKP)、優化生產技術(OPT)、供應鏈管理(SCM)、企業過程重組(BPR)、敏捷虛擬企業(AVE)等等。先進企業管理模式是實現集成化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的理論基礎。”工廠的管理模式雖然大同小異,但是往往就是一些小的細節,決定了這個工廠是否能夠繼續發展下去,從而將這個工廠做大做強。

第三人才培養。新員工是一個工廠裡的新鮮血液,產品質量的好壞與員工息息相關。工廠要為新員工搭建一個發展平臺,將最優秀的人放在最適合他的崗位上。激起員工們的鬥志並保持時刻緊張的心情。

第四市場和時代。工廠所做的每件產品都是需要市場的配合。一個優秀的工廠,不僅要有好的產品還要有優秀的市場銷售人員。面對這日新月異的社會,產品是否能夠及時的更新換代來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第五機遇。一個工廠在發展是一定不能急躁,要制定相應的規劃,有一定的計劃和目標,按部就班的發展。積累一定的經驗在合適的時機來擴大工廠規模。(工廠規模的擴大還需要有一定的門路)相反工廠一定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發展,更不能盲目的發展,甚至不知道工廠的目標和以後要走的路。更不能隨波逐流什麼賺錢就做什麼,要堅持一個目標。

工廠的發展要各方面的配合。工廠只是個平臺,是個起點。


能不能在糾結點


能否發展的好行業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則是企業擁有者的素質。在十幾年錢做什麼生意基本上都賺錢的時候,有些廠子為了賺錢不顧產品質量,沒有服務得罪了很多客戶,如今形勢不好立馬完蛋。

說實話只要這個廠子的領導三觀正,不搞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會發展起來,但是就怕企業掌舵人任人唯親,對於真正有能力的人持利用態度,讓有本事的人寒了心。

大家仔細想想,有多少廠子明明迎來了發展機遇,結果讓這個親戚管財務,那個親戚管生產、那個親戚管採購。有本事有能力的人被排擠走,企業的發展漸漸陷入停滯,老闆親戚工資高待遇好,普通員工收入少還受氣,那誰還在這裡幹?誰還為企業發展用心呢?

國外都講求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情,可是國內小廠子並沒有這種意識。

老闆不信任員工,時刻提防員工,員工幹活也有保留。

最後說一個自己在大學時候勤工儉學的廠子,當時廠子的生產主任姓曹,我們都喊他曹哥。他對車間生產很熟悉,而且凡事自己帶頭很受員工喜愛。後來老闆把自己的小舅子調過來幹生產主任,結果他自己不幹活還老擠兌曹哥。後來曹哥被其他廠子挖走了,我聽同事說很多同事都跟著跳過去了。這個廠子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回復過來,2年後倒閉了……


另眼看電影


1.市場定位:這家工廠所做的產品或業務在這個時代的體量是否足夠大,能不能稱霸,所以會經常看到一些工廠的業務量非常低迷,掙扎很多年還是如此,整個行業就沒有特別大的公司,那就沒法做大了。


2.合夥人團隊:放眼望去當下BAT三大互聯網巨頭,他們的頂層合夥人團隊是非常強大,都是高手,每個合夥人的優點聚在一起,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而傳統工廠老闆大多自己一個人單幹,對也好,錯也好,決定和策略都是自己想。所以即使累死,也註定幹不大。現在真想做大做強好好學習股權玩法,引進更多高手進來,給高手更好的待遇就分股權,一起打拼。


3.自身團隊:團隊是否賣力,團隊只是拿一份薪水?還是用創業心態來工作?這些精兵悍將需要老闆來打造。大家跟著你幹,福利待遇怎麼樣?同樣時間創造的價值比其他工廠高,工資比其他工廠低,這樣摳門的老闆開的工廠註定做不大,一開始就已經註定,這是格局和眼界,看看華為成長史就能有感悟。


4.產品本身:你的產品在行業內如果不能做到極致或者說第一名,光靠團隊也是很難做太大,小規模是可以。產品打磨研發一定要往死裡幹,一定會感謝自己的決策。


5.服務本身:在代理商和加盟商合作這塊,一定要維護好現有合作客戶,用最好的服務再不斷開發新客戶。做大的基礎也離不開你的服務,服務差,加盟商賺不到錢就很難長久合作。

6.商業模式:不論任何行業和生意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商業模式,商業模式也稱盈利模式,一開始商業模式不對,也是會侷限你的工廠做大做強。

一直相信一個道理:一流的商業模式+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團隊+超強大的市場體量=巨無霸公司


曉曉飛


這是由他們的格局決定的,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事業。




我在03年的時候做過空調清洗,那時候這個行業剛開始,清洗一臺一匹的空調成本在3到5塊錢,收費50塊。清洗一臺3到5匹的空調成本大概在8到15塊收費80到150塊不等,利潤非常可觀,剛開始掙了點錢,很多人看到以後,大家蜂擁而至,都想搶這杯羹。大概清洗了一年,利潤就很快降下來了。到最後清洗一臺一匹的空調只能收20塊了,所以我就轉行了。後來又投資鈣粉廠做了幾年,效益也不錯,但是最近這幾年國家環保查的嚴,累計投入的成本太高了。不是不掙錢,而是利潤太低,最後倒手就把廠賣了。這幾年來,做了幾次都沒做大,對小工廠、小企業很難發展壯大這點,我心裡體會很深的。


一是小企業主目光比較短,很多都是一家一戶利經營的。本身就沒打算做得很大,掙個百二八十萬就可以了。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和設想,都是騎驢看唱本兒走著瞧!能幹就幹,不能幹再轉行。

二是廠子要發展壯大,小企業主也沒這個能力。很多都是看見什麼好搞、什麼賺錢就做什麼,隨機性很強。隨著的企業的擴大,自己的能力跟不上,無法駕馭大的企業1,又不學習,社交面比較窄,大的方向看不清,真是摸著石頭過河。

三是小企業一般都是個人投資的,屬於獨資,民間有句話,生意好做夥計難處,一般都不願合夥。所以在人財物等資源上不佔優勢。發展後勁不足,以後最好是能夠把現代公司股份制那一套引進過來。現在大企業都是股份制。公司現代化管理這一套已經很成熟,用在小企業上應該也行,以可以嘗試借鑑一下。

四是小企業不會用人。工作分工不明確,沒有長效的激勵機制,員工流動性很強,這個走那個來,積極性不高。老闆們也很頭疼,但是也沒有辦法,天天在招人。

當然了,小企業很難做大的原因遠不止這些。以上是我這麼多年經營的一些體會,希望跟大家共勉。



松哥說事兒


我身邊有朋友遇到同樣的困境。有時我們坐在一起聊天他會將現狀總結給大家聽。

1.客戶難找、難留。小工廠不像大企業那樣資金和人才容易會集。從資金方面講沒有那麼多資金僱傭專門的銷售人員。稍有盈利會進一步投入到生產上。人才方面來說,薪資不吸引人,誰也不願意來一個小工廠謀求發展。有人說可以通過阿里巴巴這種電商平臺,但是電商平臺上商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從競爭上小企業在推廣和產品價格上無法跟大企業抗衡。再有,阿里巴巴上交易的一般都是小客戶,銷量難以支撐生產。



2.用人成本高。小工廠投入在薪資上的資金自然不如大廠多,而且這幾年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本地很少有青壯年,招一個青壯年工資支出方面會高出很多。如果有幸招到了,培養一段時間後,大部分人會離開去往大城市。

3.原材料價格上漲。近幾年環保力度不斷增大,一些沒有達到環保要求的原料廠停產,達到要求的原料廠有的限產了,這就造成原料成本升高。他們廠不得已提高產品價格,可客戶就不認了,在價格上同大企業更有沒有競爭力了。



4.產品特色問題。他們廠是生產機械操作件、機床附件的,這類產品除了標準件,就是客戶來圖定製的,原料和生產工藝都是標準流水線。產品特色難尋,也沒有人力財力投入到產品研發上,就算研發了,機械廠家的機械用的還是標準件,產品銷路還是問題。

也許小工廠都存在類似的問題,資金、用工、銷路、產品自身幾個方面影響著小廠發展。


大喇叭廣播臺


市場不僅需要鯊魚,也需要小蝦米。所以小工廠沒有發展壯大,並不值得奇怪,社會也需要這樣的小工廠。不過既然這樣問了,那就回答一下,小工廠沒有發展壯大的原因吧。

1、意願

我想並不是每個工廠主都想把自己的工廠建的越來越大,而是能夠滿足自己對於生活的需求就好。可能有兩點原因,一是小富即安的心理,二是個人能力的限制,不想搞得太累。總之,現在的規模就可以滿足他的需求,那就無需有過大的規模了。



2、格局

人越往高處走,就越需要好的格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曹德旺、牛根生等。



3、能力

這就是說的有心無力了,體現在管人的能力、管業務的能力和管錢的能力,能力不足以支持把工廠做大做強。



不過,工廠主也都不賴,比大多數人都強。


文言狀語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沒有核心競爭力

以前那個年代,中國經濟落後,製造業幾乎沒有,很多人就進行倒賣物品賺差價,後來發現自己做更賺錢,就開始自己嘗試開一家小作坊,這些就是現在很多小工廠的原形。

因為很多工廠老闆文化水平低,經營理念保守,不懂對工廠進行升級,很多工廠現在用的機器,流水線或者生產方法都是很多年以前的,這樣肯定不能和那些大工廠競爭。

人工成本太高

現在工廠招人太難了,一個普通工人的工資至少3000左右,更不要說那些技術工人。

人工成本高也不是工人的錯,其實現在給3000塊都也只夠吃飯的,更不用說要養家餬口。

房地產太貴

說來說去還是房租太貴,現在很多小工廠都是租的廠房,辛苦苦開工一年,也就只夠交房租的,同時,房地產也帶動人工成本上漲。

所以很多小工廠都承受不住。

國家政策

前些年國家都是講中國製造,這些年國家都是在講中國創造,清理那些落後的,不環保的產業。

這就更讓那些小工廠雪上加霜,所以很多小工廠看上去要倒閉了。


幸小草


作為打工多年的我來說,工廠好壞和工人很關鍵,到處都是用工荒,現在企業招不到人,就是招到了,工人幹活的質量也很重要,企業發展得好不好,人工這方面是個基礎。就工人而言:

1、是否企業內部競爭上崗機制,這樣工廠內部員工有能力的才能更好地發揮。2、管理人員素質,很多底層管理者的素質對員工的流動性起到決定性作用。3、薪資待遇,現在很多人會把工資待遇放第一位,如果遇到一個老闆只知道壓榨工人的話,工人不會太多言語但是會跑掉,因為很多都是老鄉帶老鄉,一個人辭職可以帶走一組人。

企業的決策者關乎企業的生死,有的老闆只知道蠅頭小利,企業開得再大,不知道往外擴展,只知道壓榨現有資源。老闆的意識很重要

:1、老闆的眼光是否長遠2、領導者是否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3、領導者的格局是否夠大。4、領導者是否有魄力和領導能力是否強。

現在很多企業迫於壓力不得不轉型,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有沒有能力去解決。


菲菲育嬰


1 那還要問你是幹什麼的了,如果你所做的東西沒有創新遲早也會被淘汰。

2 在經營期間自己是否對企業發展途徑正確規劃,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發展規劃怎麼可能會做大做強。

3 做不大做不強,還要問一問你這個東西市場是否還有需求。如果沒了需求又怎能不倒閉。

我曾經在一個工廠的底層做到高層管理心受體會市場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