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人說小嬰兒不去抱他,放他在嬰兒車或者嬰兒床上自己玩,他就不黏人,是這樣嗎?

dafu2322


這個育兒方法早已經被心理學界駁斥了,只能說老人的觀點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盲目相信。

孩子在零到一歲的心理發展任務就是建立安全感和基本的自信,安全感和自信的來源就是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父母全方位接納的。

孩子哭是有很多原因的,最小的時候是因為生理因素,比如,餓了,困了,冷了,熱了等,如果家長試圖訓練孩子不哭才抱,那麼孩子可能連健康都會出現問題。我見過一個家庭,對他們的孩子採用這種方式訓練,結果孩子六個月了,連餓了都不會哭,如果大人忘記按時間餵奶,孩子就會一直餓著,沒有任何反應。這種“乖”已經不是正常範疇了。而對於嬰兒來說,表達不滿的方式只有哭,如果家長不回應孩子,孩子遲早會變的越來越不會向外界發出信號。看起來很乖,但其實對孩子是很殘忍的。

而對於稍微大一些的嬰兒,哭不僅僅是生理因素,還有情感因素,比如想媽媽了,覺得害怕了,生氣了,分離焦慮等等等等,如果父母長期不給回應,以嬰兒的心智水平是沒辦法安撫自己的,他們只會把這些很恐懼的原始的負面感受深深的壓抑下來,為日後的心理問題埋下伏筆。

用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是會訓練出一個不粘人看起來很乖的孩子,但這並不是好事兒,而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缺少安全感,缺少正常的依戀關係的一種病態的“乖”。

當然,如果父母覺得自己真的很難做到去安撫孩子,也建議及時去向專業心理諮詢師求助,不要把孩子當成犧牲品。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直接說我的觀點:不是這樣的!

其實,不僅僅有些老人這麼“教導”我們,有些育兒書上也有類似理論:不要總是抱孩子,應該“訓練”他們自己在床上或者嬰兒車上;甚至還提出,不能孩子一哭就抱,而應不斷拉長從聽到哭到去抱的時間間隔,說這樣慢慢地孩子就不愛哭了。我也是當母親的人,我的親身經驗告訴我:不是這樣的,不要這樣做!

首先,對小嬰孩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建立安全感。而母親的懷抱和溫度,是建立安全感的最好途徑。一個有了內在安全感的孩子,才有可能後續自己不受打擾的在更廣闊的地方爬行或玩耍。

其次,抱孩子不僅僅是給孩子溫度,更重要的是跟孩子在做交流。這種交流可能是語言上的(不少新媽媽都有這樣的體會,會不自覺地跟寶寶說話,對不對?);也有可能是眼神上的(忍不住就會盯著自己的寶寶看,眼睛裡都是愛意)。

無論哪一種,對孩子來講都是一種正面的輸入,孩子都能接收和感知到,從而激勵孩子成長。而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嬰兒車或床上,讓他自己玩,這對孩子而言,是切斷了多少交流和成長啊!

總之,為了孩子的成長,在嬰孩很小時,多抱抱孩子、陪陪孩子吧,這是作為母親最值得的投入。您不會後悔的!


小公主變形計


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媽像這個題目所說的方法去訓練自己的寶寶,哪怕是在月子裡,還有類似的哭聲免疫法,我作為一個新媽媽,想說的是,這樣的行為未免太殘忍了一些。成年人尚且經常感覺孤獨,安全感極度匱乏,何況一個只在媽媽肚裡待了十個月、剛剛出來見世界的小嬰兒呢?

我有一個護士朋友,她月子裡也是這樣行為的支持者,比如說為了讓自己睡個好覺,堅持不親自餵母乳,擠出來放冰箱放著,定點給寶寶吃;母乳不大夠,為了減肥,就算婆婆精心準備的營養湯和飯菜,也不大肯入口;還有寶寶因為肺炎住院了,出院後感覺神情呆滯,一定要抱著睡,她覺得不能慣壞寶寶,堅持不抱……

也許很多行為無可厚非,只是最後一點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也許寶寶在醫院一個星期都沒有媽媽長期安撫懷抱,安全感極度缺乏,就想在媽媽懷裡多感受溫暖關懷,但是這種美其名曰讓孩子不粘人的鍛鍊,看起來殘酷極了。你不妨將自己帶入一下小寶寶的內心世界,他會多缺乏對這個世界安全感的建立呀!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博士,林文采老師說過“如果0到3個月的寶寶沒能獲得無條件接納和我最重要的心理營養,那麼我們會用一生去尋找那個重要他人/尋找曾經未被滿足的心理。”

如今是成年人的我們會發現很多問題來源於安全感缺失,來源於原生家庭,也來源於小時候各自不同的理解感受,那麼為什麼不能對一個小嬰兒給予足夠的愛和關懷、讓他安全感更足一點呢?我覺得利總是大於弊的。


醉墨冰心


這種做法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先看一下來源。

這種做法最初來自美國,被稱為“哭聲免疫法”,核心內容是哭了不飽,不哭才抱。這種做法最初的發起人,是約翰·華生,他把這種理論叫做“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一度在美國特別流行。具體有沒有效果呢?

理論的發起人,華生,他的大兒子,一直流浪,曾多次自殺,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自殺身亡。他和前妻的女兒,外孫女曾多次考慮自殺。他自己的孩子,在他這套理論的教育之下,存在諸多心理問題。

小孩子的哭聲大多來自,渴了、餓了、尿了、拉了,怕了等,哭聲是孩子表達自己的唯一方式。家長對孩子的哭聲不管不問,會導致孩子很多精神問題,心理疾病的產生。

在心理學,還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哈洛實驗。將一直猴子,關在實驗室內,有一個是鐵絲製作的母親形象,有奶瓶,另外一個是柔軟的母親形象,沒有奶水。結果發現,小猴子只有在餓了的時候,會到鐵絲母親那裡喝奶,更多的時候,是待在溫柔母親這裡。

“哭聲免疫法”一度曾經特別流行。但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已經證明是錯誤的。我國著名演員馬伊俐也曾在女兒愛馬小時候,採用這種辦法,後來,她在微博裡說,非常後悔愛馬小時候,過於要求孩子獨立。

這也是一個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經過多年摸索得出的真實經驗。所以,尊重孩子的天性,給孩子足夠的愛,感情上足夠的滿足,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耐心強大的小孩。


圖片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希望每個媽媽,都能溫柔對待自己的寶寶!


Veeyn


NoNoNo.

首先,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抱,而在於家長一定要和寶寶有情感交流,總是讓ta自己玩,親子關係怎麼建立呢?孩子的安全感又從何說起呢?


這讓我想起有類似原理的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的哭聲免疫法,大概意思就是說對寶寶的哭聲不要立刻響應,這樣做會有很多好處blabla,這個理論當年也是頗為紅火了一陣子。

不過據說華生本人帶著這個理論在自家孩子身上做了一番實驗,結果他的孩子和孫子很多都出現了心理疾病,並且有多人自殺。其他接受訓練的孩子也有不少出現了心理問題。於是,這個理論被大家摒棄。


其次,對小寶寶來說出生後一年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和父母建立親密關係的寶寶更有安全感,對ta的成長也更有益處。而且,恰恰是這樣的孩子將來應對分離焦慮的能力才更強呢。

媽媽的懷抱是小寶寶最溫暖的港灣,也是最讓ta感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如果孩子需要抱抱,新媽媽不必吝嗇自己的擁抱,這些母子母女緊密相依的日子其實並沒有多久哦。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是,無論用什麼形式,一定要讓只能通過哭聲表達訴求的寶寶接收到你愛的信號。



——————


漠小西育兒時間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12歲,一個4個半月。

我們兩個孩子都是抱大的,一個月就開始抱。當他們需要我們抱的時候,我們就盡力滿足他的要求。不太瞭解黏人有多不好,孩子和父母親密相處,關係融洽是我們想要的終極目標吧。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也就是3歲以前,我們會和他朝夕相處,孩子要抱抱的幾率大一些。3歲以後,他自己乾的事情越來越多,就是你想抱他,他還不情願呢!

在孩子哭鬧時,我們首先要判定他是因為尿了、拉了、困了、病了還是有其它狀況,如果都不是,那就是他有情感需求,我們就要趕緊抱起他,這樣的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愛。有人講什麼延遲滿足,小嬰兒哪懂得延遲為何物,他要的是當下。只有及時給予他、滿足他,他才會形成更加良好的習慣。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寫到嬰兒車的普遍使用,有這麼一段話,很經典。

不要擔心抱孩子太多會把孩子“慣壞了”,這種擔心沒有來由。擁抱本身不會慣壞孩子,經常得不到父母擁抱的孩子才會有問題。有過“皮膚飢餓”經歷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深刻的不安全感。如果說有的孩子不抱就哭,原因不在抱得多本身,應該是孩子在其他方面經常性地心理受阻,內心有委屈感或失落感,下意識地用哭來表達情緒。

我們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有好幾個孩子要忙碌,父母也忙著去勞動,根本無法照顧我們。一般是大孩子照看小孩子,甚至自己一個人在家。那時候的孩子很少有人抱,多是自己玩,可是那時的小孩就都不黏人嗎?我想不一定。

我就有這樣的經歷:自己睡著了,父母外出,自己滾下床,爬到桌子底下繼續睡覺。我感覺我就是很黏母親的人,希望她天天和我呆在一起。

對比一下我們小時候的經歷,再看看現在孩子的待遇,他們應該是更幸福更有安全感的一代。有時間還是多抱一下孩子吧,少讓他一個人孤獨的待著。

這是我的觀點,你怎麼想的呢?歡迎留評討論。


凝媽悟語


你好,孩子在嬰兒時期有很多事情的表達都是用哭聲來表示的,如果孩子不是因為餓哭鬧而是抱起來就不哭的話,說明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懷抱,但是也不是說明孩子只有哭的時候才需要抱。
孩子黏人,有一部分是對媽媽的依戀,因為來自媽媽的安全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如果有玩具的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陪孩子玩家長可以不用抱孩子,但是如果是孩子自己一個人玩我覺得家人還是多抱抱孩子吧,可以讓孩子熟悉自己身上的味道讓孩子知道你是可以放心的人。還有就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一朵愛媽咪


有一定道理!

當孩子不哭鬧時,就儘量讓其躺著,這樣大人帶起來不那麼累,而且有助於孩子脊椎成型!

但也有相關教育專家說這樣不好,會讓孩子沒安全感!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躺著玩,大人多跟其說話溝通,也是可以的哦!


辣椒沫子


首先我是一位媽媽,我想我是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

不錯,老人的經驗是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她們的人生看到的,經歷的一般都不會錯的。

我的寶寶現在快6歲了,我來說說我的親身體驗。
寶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一般是不會認人的,都是吃飽了睡,睡了吃,但當她慢慢一天天的長大,她的認知,感知等都在成長,這個時候她就不會滿足天天用推車推來推去的了!我昨天就抱了朋友家的寶寶,朋友給我說寶寶睡著了就放車裡,開始小寶寶很安穩,但是沒幾分鐘就醒了,哭,我用手輕輕拍打他經過幾分鐘的時間,沒用還是哭。呵呵,沒辦法抱起來馬上就不哭了!呵呵如此反覆幾次。我家寶寶當初也是這樣!就像我們大人一樣,你天天給她吃青菜,偶爾給她吃一次肉,她覺得肉好吃,你再給她吃青菜她肯定是有意見的。所以老人的說法是依據的


藍月亮160221853


那些什麼心理學,xx學的肯定會是否定回答,但是像我這種有帶娃經驗的媽媽們,估計是對這種說法持肯定態度。

我大兒子出生後,我媽就說不能老抱,除了吃奶,基本都是放床上睡覺或是逗玩,省心,睡醒了沒大人在,他就自己咿呀呀,不哭,省心的很。 小兒子出生時,在產房觀察的兩小時,他就一直睜著眼看著我,不哭不鬧,後來在醫院住的3天,他爸就沒哭都要抱抱玩,回家後就老要人抱著睡,就算放到床上,也要摟著睡,不然很快就會醒來哭。這就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