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人怎麼才能排除體內溼氣呢?

古易軒


一般來說,要祛除體內的溼氣,就要通過祛溼制水、健脾、活血行氣等方法。有助於調理臟腑和內分泌。令身體氣血運行更佳可將體內多餘水分以及聚集於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排除出來,加速新陳代謝。去除溼氣的方法有很多。如血位按摩法,中藥祛溼法,還有食療方法等等。

當然去世界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飲食和運動。配合科學飲食和適量運動,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1.化溼法。因脾胃不和而聚溼的人常有腹脹,舌苔膩白,口味穢濁,中藥可用山楂,大麥芽,萊服子等中藥煮水喝,以和胃助消化,調理脾胃。穴位取:足三里,合谷等按柔祛溼合胃。食療釆用炒半熟的薏米加紅豆煮水喝,或者用扁豆煎水喝祛溼效果都很好。

2.祛痰法。溼氣重的人多痰。這種痰是指痰濁,也就是痰火重,氣虛胸悶。性情急躁,嗜睡懶動,舌苔黃膩。中藥可用二陳湯,平陳湯,瓜蔞等中藥調治。穴位取:豐隆穴,大魚際穴按柔祛溼養肺除痰。食療用鯽魚紅豆湯。

3. 溼氣重的人腹脹,少尿,舌苔發白,血脂升高,溼盛生痰。一般採取利尿為主的方法。中藥材採用澤瀉,茶樹根煎汁飲用 。食療採用冬瓜,玉米鬚煮湯煮水喝都有利尿之功。

4. 疏肝利膽法。腹脹,舌苔發黃,溼氣重有脂肪肝的,中藥可選用疏肝飲,逍遙散等如柴胡,鬱金,砂仁。食療可用白蘿蔔或蘿蔔籽調理。

5.通腑法。體質結實,肥胖溼氣重者,動則喘息,一般行動不便,大便乾結。採用輕瀉的方法。中藥可用大黃,虎杖,何首烏緩瀉養血潤腸。食療一般用海帶,血豆腐(雞鴨鵝豬羊血)刺激腸壁,緩解便秘。

6.消導法。無食慾型溼氣重,舌苔發白,消化不好,營養過剩。用山楂,麥芽等消食,少吃肥膩肉類食物。

7.健脾法。健脾補胃,是溼氣重的人最常用的方法。脾虛氣弱,食量減少體胖無力,舌苔質淡的溼氣重者。中藥可常用參術白朮散,枳術丸,五苓散等調治。食療用清蒸茶鯽魚,土豆絲,土豆汁健脾養胃祛溼氣。


溼氣重的人大多都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好吃都吃,不對口味的不吃,飢飽不均,貪涼。還少動。在藥療,食療的同時,按時吃飯,按點作息,多運動是除去溼氣的最重要的。一般來說,飯吃七分飽一日三餐按點吃,既祛溼又減肥。


佑麟372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體內溼氣重的原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避免溼氣的反覆。

溼氣重分為外溼和內溼兩種情況

一、外溼

外溼是指外部環境影響體內水平衡,如氣候潮溼、久居溼氣重的地方、淋雨、長期水中作業等,這些因素導致外部水汽入侵人體,腳髒運轉不適容易發展成為內溼,水汽漸漸在局部淤積造成病痛。

解決方案:保持室內乾爽,不穿沒有乾透的衣服,洗完頭髮以後要及時吹乾等。天氣好轉,溼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

二、內溼

中醫認為人體內水液代謝主要是靠脾臟進行,脾喜燥惡溼,脾陽氣充盛,則運化水液正常,水溼不在體內瀦留;而脾虛不運則最易生溼,溼邪內蘊,又最易困脾。

內溼產生原因:

1、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

解決方法:儘量不吃生冷寒涼之物,少喝冰凍的飲料和啤酒,減少反季節蔬菜和瓜果,避免人體陽氣的損傷。人到中年後,都喜愛用保溫杯的原因,可能年輕時身體的陽氣充足,不知道珍惜,當身體有問題的時候,才真正的明白生病後的痛苦,當生病的時候,陽光都不是明媚的。自己不改正壞習慣,身體會讓你自己改正不良習慣。

2、長期食用烘、烤、煎、炸、辛辣等性偏溫熱高熱量的油膩食物,造成脾胃負擔過重,不能運化。

解決方法:飲食要保持清淡,減少油膩食物攝入,吃一些健脾化溼的食物,調節膳食結構。給我們的脾胃休整的時間,否則脾胃長期高負荷的工作,脾胃會有罷工的時候。

3、工作、生活、學習、生意緊張,吃飯飢飽不勻,或暴飲暴食,傷脾傷胃,形成溼氣。

解決方法:要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在合適的時間吃飯,合適的時間睡眠,做到合理的安排每天的生活,做到有規律生活。要想馬跑就要定時給馬吃草,也不要一次撐死。

4、現代人缺少運動,以車代步,身體機能嚴重退化,全身氣血虛弱,臟腑功能減退,

引起脾運胃納功能失常,體內的水溼不能正常代謝,造成溼滯腸胃,逐步形成溼氣。

解決方法: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運動出汗,在排汗的同時,能有效去除體內溼氣。脾主四肢通過四肢的運動,提高脾的運化能力。

三、理療方法

1、藥食同源的原理,吃一些健脾化溼的食物。

白扁豆、薏米、紅豆、玉米鬚葉、山藥、辣椒、綠豆芽、黃花菜、大頭菜、馬齒莧、苦瓜、香菇等食物。

2、物理療法,通過按摩、推拿、艾灸、拔罐、刮痧及針灸等中醫療法來祛溼(具體穴位可以參看我的其他問答)。

3、通過中醫開藥方來調理身體。

根據病症的不同,可以分為化溼、燥溼、利溼、滲溼和勝溼的藥方來解決溼氣重的問題(內容太多,在這不做詳細介紹)。


如果本文對您有所幫助,請給本文點贊並轉發一下,非常感謝您對本文的親睞!


中醫養生那些事


前面幾位朋友的回答都很到位,關於如何排出體內溼氣,傷寒雜病論裡面有一套很完善的辨證施治的方法,翻譯成白話文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溼病脈證並治第九

溼氣在人體形成病態後,在身體的內外上下四處流動,隨著病邪的不斷傳遞變化,形成了不同形態的病症,治療這些四處流竄的溼邪病變是有跡可循的,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治療,不要偏離綱要和規律。

1.溼氣在人體上部,是在霧露的環境中得病的,表現是頭痛,脖子僵硬,兩額疼痛,脈浮而澀,可以用黃芪桂枝茯苓細辛湯來治療。 配方: 黃芪三兩 桂枝二兩 茯苓三兩 細辛一兩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2.溼氣在人體下部,是在寒冷的環境下和水接觸得病的,表現是腰腹部以下沉重,兩腳腫脹,脈沉而澀,可以用桂枝茯苓白朮細辛湯來治療。 配方: 桂枝三兩 茯苓四兩 白朮三兩 細辛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3.溼氣在人體外部和表皮,由於著風而發生病變,風氣和溼氣會順著經絡流竄,造成骨節煩疼,懶洋洋的躺在那裡不想吃飯,脈象浮緩,重按發澀,可以用桂枝湯微微發汗,令風溼從毛孔隨汗排出體外;如果感覺怕冷惡寒,身體表部疼痛,四肢不舒服,脈浮而細緊,這是寒氣在作怪,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療。 桂枝湯配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晾至不燙,服一升。喝完藥後啜熱稀粥一升餘,可以幫助藥力發揮作用,然後蓋被子溫覆兩個小時,遍身會有汗珠流出,稍微有汗是最佳效果,不可以讓汗流如水,否則病反而不能治好。如果喝了一次病症就消失了,就停藥,不必全部喝完;如果喝了藥不出汗,還得依照前面的方法繼續服藥;如果仍舊不出汗,後面間隔短點,半日內喝完三次;如果病情較重的,可以一日一夜服藥,時刻觀察病人情況。一劑藥喝完後,病證還在的,繼續熬藥喝;如果汗不出,可以服至二三劑。服藥期間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食物。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蓋被躺下取微汗,不用啜粥,剩餘服藥方法和禁忌同喝桂枝湯法一樣。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就是取桂枝湯三合和麻黃湯三合,合併為六合,及時喝掉,間歇空間和喝桂枝湯的方法相同。

4.①溼氣在人體內部,由於同氣相求,會與脾氣互相結合,病症變化為中滿;如果患者有胃寒宿病的話,兩者結合就會變化為洩瀉的症狀。中滿的症狀適宜用白朮茯苓厚朴湯;洩瀉的症狀適宜用理中湯;

②如果溼氣干擾到肺臟,就會變化為肺寒的症狀,適宜用小青龍湯;

③如果溼氣向下移到腎臟的部位,就會引發為淋漓的症狀,適宜用五苓散;

④如果溼氣流到肌肉的間隙,會變化為黃腫得病變,適宜用麻黃茯苓湯;

⑤如果溼氣流到經絡裡面,與經絡的熱氣相互作用,就會發生癰膿的病變;如果患者脾胃素來有寒,溼氣又久留在體內不排出,就會發展變為水飲的病症,再與燥氣相互干擾,進一步發展為痰飲的病症,這樣的病人稱為“飲家”——意思是體內有水飲的病人。

白朮茯苓厚朴湯方 白朮三兩 茯苓四兩 厚朴二兩(炙去皮)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麻黃茯苓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 茯苓三兩 白朮三兩 防己 赤小豆一升 右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理中湯方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 白朮三兩 甘草三兩(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桂枝三兩(去皮) 乾薑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兩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一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去皮) 白朮十八銖 右五味,搗為散,以白飲(白粥)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5.如果病人得了太陽病,並且關節疼痛而煩躁,脈象沉而細,這種病名叫溼痺;溼痺的症候是,病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治療方案是利其小便,讓溼氣從小便排出。

6.得了溼病的人,一身都是疼痛,如果發熱的話,身體膚色就像燻黃了一樣。 得了溼病的人,病人出現滿頭汗出,背部僵硬,總是想蓋被子和抱個暖氣烤火才覺得舒服,如果早早採用通便的方法治療,就會出現打嗝、胸部滿悶、小便不暢快的症狀,如果舌苔水滑,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這時候渴想喝水卻不能喝下,是口內燥煩的緣故。

7. 得了溼病的人如果採用下法(通大便的方法)治療,則會額頭出汗,微微氣喘,如果再出現小便頻繁或者大便下利不止的情況病人容易猝死。

8.【徒弟問】風溼二氣互相糾纏,患者就會一身盡疼,應該採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可是正好碰上天陰下雨不止,其他醫生說這種病可以發汗治療,而採用了發汗法病卻不愈是什麼原因?

【醫師答】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風溼,如果患者大汗淋漓,那麼患者只是風氣去了,而溼氣還在,所以不愈。所以治療風溼病患者,確實要使用發汗療法,但是隻有在微微出汗的狀態下,風溼二氣才能都去掉。

9.有溼氣在身的患者發病,如果身上盡是疼痛,並且發燒,面色黃而氣喘,頭痛,鼻塞而煩,其人脈大,但是自己能吃能喝,肚腹平和無病,這是寒溼從頭部進入,所以鼻塞,治療方案是把藥納入鼻中,就會痊癒。 鼻塞方: 蒲灰 細辛 皂莢 麻黃 右四味,等分為末,調和,放入鼻中少許,打噴嚏就會痊癒。

10.得了溼病的患者,因身體疼痛而煩悶,可以用麻黃加術湯發汗的方法治療為宜,千萬慎重不可以用火療的方法攻病。 麻黃加術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 白朮四兩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汗,不得汗再服,得汗,停後服。

11.如果得了溼病的人一身盡疼,並且發熱,下午尤其嚴重劇烈的,這種病稱之為風溼。風溼病是出汗後被風吹而得的,或者有陳久傷口遇寒冷也可以引發,可以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療。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一兩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 薏苡一兩 甘草一兩(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12.風溼病患者,並且有脈浮,身重,汗出,惡風的兼證,用防己黃芪湯治療。 防己黃芪湯方: 防己二兩 甘草一兩(炙) 白朮一兩 黃芪二兩 生薑一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氣喘者加麻黃五分;胃中不舒服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部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藥後會有就像蟲子在皮膚中游走的樣子,從腰往下如冰一樣冷,然後坐在被子上,再用另一被子包在身上,保持溫度直到有微汗出就會好起來。

13.得了傷寒病八九天,身體還有風溼二氣,導致不能自己轉側身體,既不嘔吐,也不口渴,脈像浮虛而澀,可以用桂枝附子湯治療;如果大便乾硬,小便自利,可以用白朮附子湯治療。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朮附子湯方: 白朮一兩 附子一枚(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一兩半 大棗六枚(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覺身痺(麻木僵硬),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術附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耳。(服藥後有些暈暈乎乎,不要覺得驚怪,這是因為白朮附子的藥力在驅逐皮膚中的水氣引發的)

14.風溼二氣在體內相互干擾,會造成患者骨節疼煩,身體掣痛,關節不能屈伸,觸摸則會疼痛劇烈,如果同時還有出汗,氣短,小便不利,惡風,不能脫衣,或身體微腫的兼證,可以用甘草附子湯治療。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二兩(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朮二兩 桂枝四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為佳。

以上就是傷寒雜病論關於溼病以及風溼的辨證及治療方案,作者張仲景,成書於漢代,和今天的度量衡有所差異。漢代一兩大概相當於今天的15克略多,一升相當於今天的200毫升左右,一方寸匕也就是一克多的樣子,由於時代不同了,病人的體質和年齡也不盡相同,以及藥典的限制,所以今天的中醫開藥大部分採用漢代一兩今日3克的劑量,也有用一兩5克的,還有原方原量的,具體應用請在醫生指導下操作為佳。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翻譯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大家批評指正!明天繼續奉上溼病治療方案!


陽明讀書



溼可分為內溼和外溼,外溼是久居溼地,溼邪進入體內,夏天溼邪較盛,吹空調、洗冷浴就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內溼可有飲食生冷,‘’水反為溼,谷反為滯‘’;熬夜傷肝,鬱滯化熱,溼熱相接,影響脾胃的運化。溼熱粘稠,難以分離,古人有分消法,把溼和熱分開,熱去則溼化。所用祛溼的方法有,清熱祛溼,健脾祛溼,利尿祛溼,‘’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具體的用藥可以根據體質的差異,配伍不同的藥材。


中醫雜症



心向陽光666


首先得確認自己是否有溼氣,才能決定排不排溼氣,如果你經常感覺肢體困重,頭上像裹了個東西一樣,大便粘膩容易粘馬桶,舌苔厚膩,就說明你體內有溼氣了,但是中醫的溼又分寒溼與溼熱,不同的溼治療方法不同,盲目選擇世面上的保健藥物,比如紅豆薏米粉,不僅不會達到除溼的作用,還可能會適得其反。有病就去看病,沒病就別瞎鼓搗!


小小蘇的小小酥



貝適邦育兒小百科


根據我多年的理解,排除溼氣就跟曬太陽一樣,多曬就..........臥槽我踏🐴編不下去了


鄧菲3


建築要排水排汙,知道人體的海綿城市崩塌了!

我這樣說妳滿意不?!建築搞不好,滲水排水系統不好,豆腐渣工程,墻體滲水,管道洩露!不是這堵塞了,就是那裡故障了!!

人體也是這樣!人體和建築設計和建築工程是有類似的!但是,人體生命科學,比工程建築工程學要複雜得很!!!


用戶51899571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