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中藥肉蓯蓉,功效、禁忌及正確用法

肉蓯蓉,作為中藥材使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記載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產於我國西北地區,尤其以內蒙古為主產地。肉蓯蓉有沙漠人參之稱,古時多作為貢品朝貢,蒙古族還有傳說,認為肉蓯蓉為上天賞賜給成吉思汗的食物,長期食用可增加體力、增強耐力以及抵抗疲勞,同時又可以增強人類及動物的性能力及生育力。近幾年隨著養生之風,肉蓯蓉也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功效、禁忌用和正確用法。

中藥肉蓯蓉,功效、禁忌及正確用法

肉蓯蓉的功效

《神農本草經》將上品藥描述為:“上藥……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肉蓯蓉即被列為上品藥,其性微溫,味甘、酸、鹹,無毒,歸腎、大腸經。

中藥肉蓯蓉,功效、禁忌及正確用法

隋唐之前,肉蓯蓉主要用於一些內科虛勞性疾病,如五勞七傷、精少無子等症。唐宋至金元時代,肉蓯蓉廣泛應用於臨床諸症的治療,如在孫思邈《千金要方》中,肉蓯蓉多應用於治療腎臟和膀胱的方劑。李時珍《本草綱目》總結前代本草學著作,提出:“此物補而不峻,固有從容之號。從容,和緩之貌。”《本草備要》指出肉蓯蓉一藥關鍵在於“補腎命,滑腸”。《藥品化義》強調肉蓯蓉“屬陽中之陰……主壯腎,為扶陽固精之品”。綜合歷代本草的記述,肉蓯蓉的功效歸納起來是用於治療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虛不舉,精少不孕、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和腸燥便秘等症。

肉蓯蓉的用量及禁忌

宋代《本草衍義》指出肉蓯蓉“入藥,少則不效”,明代《本草綱目》也提及“累效”,因其無毒,又常做食用,對其用量並沒有特殊限制。但需注意,據《得配本草》記載,肉蓯蓉加工忌用銅、鐵器皿。

中藥肉蓯蓉,功效、禁忌及正確用法

肉蓯蓉的使用有一些禁忌之處,明代《本草蒙筌》雲:“雖能峻補精血,驟用反動大便……若溏洩者,切忌服之。”清代《本草備要》雲:“驟用恐妨心,滑大便。”隨後吳洛儀《本草從新》補充道肉蓯蓉禁忌同鎖陽,即“洩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忌之”。因為肉蓯蓉功效之一是潤腸通便,所以腹瀉病人的方劑中要忌用肉蓯蓉以免加重病情。相火旺、陽強易興而精關不固的人也要忌用肉蓯蓉,以防其導致腎陽更加強盛,陰陽失衡嚴重。

肉蓯蓉的用法

據統計,肉蓯蓉是歷代補腎陽和增力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藥物;在抗衰老延年類方劑中,僅次於人參,出現頻率位居第二。肉蓯蓉可以單用也可以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

1、房事過度,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燉羊肉吃。

2、腎虛,遺精,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3、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二兩、沉香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開水送下。

4、消中易飢(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送下。

中藥肉蓯蓉,功效、禁忌及正確用法

肉蓯蓉雖好,一定要因人而用,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選擇合適的配方和使用方法,切不可隨意,如果有興趣瞭解自己是什麼中醫體質,請留言,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歡迎關注“醫古論今”,一個醫生寫的頭條號,與您一起探索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