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這4種濾鏡 你知道怎麼用嗎

濾鏡是鏡頭的重要附件,除了對鏡頭起保護作用外,還能濾除光線中的特定波長或是阻擋部分光線,改變曝光量,得到特殊的畫面效果。今天攝影君給大家介紹下4種濾鏡的基本用途。

在相機光線成像的光路中,濾鏡的光學品質對相機的成像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濾鏡大多由玻璃材料製成,高級別的產品不僅使用光學玻璃製造,還施以特殊的鍍膜處理,以儘量減少對光學成像品質的負面影響。

UV保護鏡

高品質的攝影鏡頭價格昂貴,且鏡片表面覆有多層鍍膜,嬌嫩易損,因此有必要配置專門的保護鏡以起到緩衝和保護。UV鏡是最常用的保護鏡之一,在保護鏡頭的同時還起到濾除光線中紫外線的作用。為了儘量不影響鏡頭的成像作用,避免塵土或是水汽進入鏡頭造成汙損。另外,在受到意外磕碰時,更能起到物理防護的作用。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晴天的日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線成分,使用UV鏡不僅可以保護鏡頭,還可以濾除光線中的紫外線成分,令照片的色彩還原更準確。另外,像本畫面這樣,在風沙較大的場景中拍攝,UV鏡還可以阻擋沙塵,在一定程度上對鏡頭起到防護作用。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光圈:F18 快門:1/100s 焦距:120mm 感光度:ISO500 曝光補償:+0.7EV

CPL偏振鏡

偏振鏡也稱偏光鏡,藉助的是偏振光的原理,在風光攝影中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將天空變得更“藍”。偏振鏡還可以濾除水面、葉片等物體的部分雜亂反射光,令顏色還原更加真實,色彩飽和度更高。由於其外層偏振鏡片需要做成可旋轉的結構,因此有些偏振鏡做得比較厚,當配合超廣角鏡頭時會造成暗角,因此如果需要放在超廣角鏡頭上使用,用戶需要購買超薄型的偏振鏡。

是由薄薄的偏振材料夾在兩片圓形玻璃片之間,前部可以旋轉以改變偏振的角度,控制通過鏡頭的偏振光的數量。旋轉偏振鏡時,從取景器或實時取景的LCD監視器中可以觀察到反光和色彩強度的變化,效果達到最佳時停止旋轉,即可進行拍攝。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 通過偏振鏡作用,消除了葉片上的反光,讓景物更有層次和立體感。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旋轉偏振鏡,儘量去掉更多反光,讓近處地面景物的色彩飽和度更高;天空也是如此。

偏振鏡能有選擇地讓某個方向振動的光線通過,常用來消除或減弱水面及非金屬表面的強反光,消除或減輕光斑。偏振鏡還可以壓暗藍天的亮度和色調,起到提高色彩飽和度的作用。偏振鏡的結構

漸變鏡

拍攝風光(特別是日出日落的景觀)時,經常會遇到天空和地面光比過大的情形。由於最暗與最亮處對比極大,很可能超出數碼相機的寬容度範圍,因此拍攝時很難做到整個畫面中的所有位置都能得到適度的曝光,導致最終拍攝的照片中損失層次和細節。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圓形中灰鏡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膠片時代風光攝影師必備的漸變濾鏡來應對。漸變鏡有很多顏色可選,通常選擇使用中灰漸變濾鏡,利用它來壓暗較亮的天空部分。濾鏡亮暗部分的過渡是逐漸變化的,因此不會在照片上留下明顯的遮擋痕跡。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方形中灰鏡

中灰漸變鏡分為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形可以直接裝在鏡頭上,而方形需要通過一個特別設計的框架結構安裝到鏡頭上。圓形中灰漸變鏡的亮暗分界線在中央,構圖受一定限制;方形中灰漸變鏡可以隨意調整位置,使用靈活度更高。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在太陽光線仍然很強烈時,如果要讓天空曝光正常,那麼地面景物勢必會嚴重曝光不足。而使用漸變濾鏡則可以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讓畫面的曝光更加均勻,呈現出更多的細節。

ND中灰鏡

中灰鏡又稱中灰密度鏡,簡稱ND,由灰色透明的光學玻璃製成。中灰鏡對光線起到部分阻擋的作用,可以降低通過鏡頭的光量來影響曝光。ND鏡對各種不同波長根據阻擋光線能力的不同,中性灰度鏡有多種密度可供選擇,如ND2、ND4、ND8,對曝光組合的影響分別為延長1擋、2擋、3擋快門速度。多片中灰鏡可以有了中灰鏡的輔助,我們在光線較強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大光圈或者慢速快門,光線的減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勻的,對原物體的顏色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可以真實再現景物的反差,無論彩色攝影還是黑白攝影都同樣適用。

組合使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位置在光路上,中灰鏡對成像品質會有一定影響,多片組合就更為顯著,如非必要,不建議這樣使用。

這樣豐富了表現手段,可以做到更精準的景深控制。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光圈:F10 快門:10s 焦距:14mm 感光度:ISO100

通過ND中灰鏡,將曝光延長到10s,流動的溪水形態完全改變,如絲綢般展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朋友圈-

-END-

这4种滤镜 你知道怎么用吗

《簡單攝影課實戰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鄭志強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