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關於豬肉消費的閒聊

過去40年來,中國肉類消費在總量迅速增長的同時,其消費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在豬肉消費比重穩步下降。豬肉、牛肉、禽肉三種最主要肉類品種合計總消費量從1980年的1367萬噸上升到2017年的8355萬噸,年均增幅為5.0%。同期豬肉消費比重則從83.0%下降到65.4%。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一般認為,造成豬肉消費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 牛肉和禽肉供應能力相對提高更快。以牛肉為例,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數以千萬計的中國黃牛從傳統的役用牛轉變為肉用牛,再加上優良養殖品種的選育推廣,使得牛肉產量在近40年裡增加了25倍,同期豬肉產量只增加了大約4倍。

2) 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經濟保持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肉類消費升級,使得價格相對較高的牛肉等消費獲得了更快的增長。在大部分地區,西餐用牛肉成為高檔消費的象徵之一。

3) 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轉變。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深入,中國出現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若干原本流行於少數地區的飲食方式被推廣到全國。同時外出就餐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不斷上升。消費多元化趨勢的加強,削弱了豬肉在消費結構中的優勢地位。

4) 健康飲食觀念的影響。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需求從“吃得飽”轉變為“吃的好”和“吃的健康”。豬肉因其脂肪含量高等原因,在於其他肉類的替代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以上因素都是以經濟高速發展和收入水平提升為背景的,在未來較長時期還將持續發揮作用,因此豬肉消費比重的下降顯然還沒有結束。現在拿美國和臺灣曾經走過的道路做參考,推測一下中國會發生些什麼。

歷史上豬肉在美國人消費結構中就不佔什麼優勢,儘管如此,1960年以來豬肉消費比重還是有一個明顯的下降: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如上圖,美國4種肉類總消費量從1960年的1631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2374萬噸,年均增幅為2.1%。同期豬肉消費比重從39.3%下降到24.6%。之後的20年裡,消費比重在25-30%之間振盪,最後穩定在25%以下。

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1960年美國人均GDP為3007美元,相當於中國2007-2008年的水平(考慮到貨幣通脹的因素,實際水平可能還有低估)。1976年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相當於中國2016-2017年的水平。不過這兩段時期的豬肉消費比重的變化卻頗不相同。美國下降了差不多15個百分點,而中國只下降了一個百分點。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當然,中美兩國在資源稟賦和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實在太大,發展歷程也極為不同,不好類比;起碼中國豬肉消費比重絕無可能下降到美國的低水平。所以還是來看看臺灣同胞的情況: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臺灣地區的豬肉消費比重從1960年的83%下降到2017年的52%。在這40多年裡,有一個時間段很值得注意:

1969-1990年,臺灣人均GDP從350美元增長到8000以上,豬肉消費比重從78.5%降到65%左右。而在1991-2016年,大陸人均GDP從350增長到8000以上,豬肉消費比重從77.5%降到65%左右。見下圖:

布瑞克農業諮詢生豬市場分析——豬肉消費比重

既然如此合拍,那麼接下來臺灣發生的事情也會大概率在大陸發生吧:

1991-2016年,臺灣人均GDP從8000增長到22000,豬肉消費降到52%。

所以參考臺灣的經驗,豬肉消費比重繼續下降的空間也還是不小的。

布瑞克諮詢

布瑞克農業諮詢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領先的專注於農業和食品行業的專業市場研究、投資顧問、項目評價、數據服務和戰略諮詢機構。布瑞克分支機構和員工分佈在全國各地包括北京、蘇州、廣州、河南、天津、廣西等地。此外在國內外有近200名熟悉農業及投資領域資深顧問,包括前政府官員、科學家,農業食品龍頭企業高管、獨立的顧問和專家等。諮詢團隊成功為國內外的100多個客戶完成了150多個項目。團隊成員擁有豐富的國際國內工作研究經驗,熟悉行業和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布瑞克諮詢服務的客戶主要包括世界五百強企業中的農業食品企業、投資財團、國內外的上市公司、大型農業食品企業、區域性政策銀行、政府部門、國內外的行業協會以及科研院所等。

主要業務包括:市場研究、投資顧問、盡職調查、可行性研究、管理諮詢、戰略諮詢等。

聯繫電話:(010) 57402022 15321450932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56號中航科技大廈7層706 1000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