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石漢平:很多腫瘤患者是“餓”死的!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

40年風雨征程,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億萬中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編制,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將有力地推動國民增進健康、促進個人及社會發展,提升公眾的幸福感。

中國夢,健康夢,也是每一個人共同的夢。本報今起推出《名醫健談》專版,邀請國內醫療界知名專家講述健康,傳遞健康知識理念,為全民健康的未來盡一份微薄的力量。

■專家簡介

石漢平,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美國外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臨床營養科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創立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用專業委員會及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營養學部,任主任委員;是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放射腫瘤治療醫師分會副會長,世界華人臨床營養醫師協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醫學營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石漢平從醫30年,對80歲以上超高齡老人的外科手術,中晚期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加速康復技術,外科危重病、疑難雜症的診斷和處理,臨床營養治療有深刻的體會;踐行“零輸血手術”理念,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及治療效果;創立我國腫瘤營養學科及腫瘤代謝調節治療,挽救了一大批中晚期腫瘤患者。

在成為普外科醫生的這條路上,他艱難跋涉,卻不忘初心,普通外科成為他一生的摯愛與追求。他說:“我一生外科!外科一生!”

2/3的慢病與口有關

“我國是慢病大國,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腫瘤等這些慢病,絕大多數都與營養有關。2/3的慢病都與口有關。”石漢平認為,營養是一線治療,營養治療是治癒慢性病的最終解決方案。

石漢平表示,腫瘤的發病原因不到10%是內在因素導致的,90%是由外在原因誘發的,而這其中的2/3又是與口有關的,包括吃的、吸的(吸菸)等,從這個角度看,腫瘤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

石漢平說:“我國幾十年前腫瘤發病率那麼低,但是現在這麼高,不能說這和環境沒有關係,但是飲食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我們吃的種類豐富了,高脂高糖的食物多了,運動卻少了。”

“原來哪裡有車坐啊,都是走路,現在出門就坐車,幾百米的路也要打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改變。我認為‘把吃出來的病再吃回去’,這句話是非常對的。當一種疾病與吃有關係的時候,就要考慮怎麼樣通過營養來預防疾病。” 石漢平表示。

營養干預的時機很重要,不要等患者手術、放療、化療無效才想起營養干預,而是在腫瘤診斷開始,營養師或者營養治療就要介入其中。

石漢平認為,營養治療是基礎治療,腫瘤營養應成為腫瘤患者的一線療法。事實上,在歐美國家,營養治療一直是與手術、化療、放療等平級的治療手段,貫穿腫瘤患者的治療始終。

醫生都不知道,患者怎麼辦

很長一個階段,我國腫瘤營養治療是一項空白,沒有人做這方面的工作,而營養不良在我國腫瘤患者群體中普遍存在。2002年回國後,石漢平感到在此方面,國內外差別特別大。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通過對國內2.7萬個病例跟蹤研究發現,57%的腫瘤患者存在中、重度營養不良,其中71%的患者沒有得到營養支持。

2012年,石漢平等人在中國抗癌協會下面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國家級營養學術組織——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

2013年,專委會通過對國內三級甲等教學醫院3000多名醫務人員的調查發現,大家關於腫瘤營養知識的及格率只有35%,優秀率只有12%。石漢平說:“醫生都不知道,患者怎麼辦?”

如今,這一情況正在明顯改善,首先是觀念的更新,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正認識到這一點。

“2013年,我國召開了全國第一屆腫瘤大會,當時只有兩百多人參會,但是今年的大會有幾千人,大會期間舉辦了250多個主題報告。很多醫生開始關注腫瘤患者的營養問題了。”石漢平認為,只有醫生意識到營養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去學,才有可能把這個理念傳達給患者。石漢平表示:“目前從學術組織來講,我國的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國外還是把它和腫瘤治療放在一起的,沒有獨立出來。雖然以前比較落後,但是我們現在跟上去了。”

20%的腫瘤患者死於營養不良

在臨床中,石漢平遇到不少靠飢餓來“抑制腫瘤”的患者。

“許多患者來的時候已瘦成皮包骨頭了,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石漢平搖了搖頭,“患者們對營養認識存在許多誤區,有的認為患腫瘤期間,吃得越好,腫瘤就會長得越快;還有人認為不吃飯就能餓死腫瘤——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數據統計發現,我國57%的住院腫瘤患者重度營養不良,71%患者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支持。大約20%的惡性腫瘤患者直接死於營養不良,可以說是“餓死”的。

營養不良主要原因是患者攝入不足和消耗增加。多數腫瘤患者伴有食慾減弱,尤其不愛吃肉,部分患者伴隨機械性腸梗阻,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抗腫瘤治療(尤其是放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也讓患者食慾大減。

美國及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在發佈的《腫瘤患者營養支持治療指南》中早就指出:無證據表明營養支持能促進腫瘤的生長。此外,在那些已經極度消瘦的晚期腫瘤患者體內,腫瘤並不會停止或放慢生長的腳步,而是與正常細胞爭奪營養物質,飲食營養上的節制並不能“餓死”腫瘤。

石漢平表示:營養不良的人更易得腫瘤,研究發現,在本身有營養不良的人群中,腫瘤的發生率更高。

“針對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進行營養支持,不僅不會促進腫瘤生長,還能夠改善患者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反而對腫瘤治療有益。”石漢平說,“營養不良的患者,接受放化療的治療效果並不好,且併發症更多、生活質量更低。”石漢平建議,對於腫瘤患者的日常飲食,沒有忌口,也不需要忌口,他說:“品種越多越好,食物種類越雜越好,食物的顏色要五彩繽紛。”

腫瘤患者應終身服用腸內營養劑

石漢平認為,許多患者沒能從營養支持中受益,與我國腫瘤營養劑種類數量太少有關。他說:“腫瘤患者營養不良得到了有效營養支持後,生存期是會上升的。”

2016年4月,腫瘤營養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我國腫瘤營養療法的普及、腫瘤營養產品的市場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問題。作為腫瘤營養治療的重要抓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在國內雖已有30多年的應用,但未得到足夠重視,因產品流通制度問題,整體發展較緩慢。

石漢平認為,營養對腫瘤患者是至關重要的。此外,要鼓勵腫瘤患者加強口服營養補充,除了食物之外,也要有意識地增加工業生產的營養劑,就是特醫食品,並且建議腫瘤患者終身服用。

在石漢平負責的病區,記者見到了幾種營養製劑。胃腸外科護士長於愷英說,腫瘤患者因為處於高代謝的狀態,身體消耗大,絕大部分患者都存在營養缺失的問題。日常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物質不是很豐富,腫瘤發展到其他臟器時,每一個臟器所消耗能量不同,所以許多腫瘤患者極度消瘦。石漢平說:“放療、化療、手術等,會對癌症患者的飲食攝入造成一定的困難,他們的食慾也會下降。所以在治療同時,應選擇口服營養補充劑,為患者提供足夠的能量。”

合理的營養支持可節省大量治療費用。石漢平說,荷蘭全國因口服營養補充,每年可節省18.9%的治療費用。美國通過對4000萬住院患者的研究發現,得到營養支持的患者住院時間可縮短21%,住院費用可減少21.6%。綜合以上研究,特醫食品在臨床上合理的使用將至少可減少1/5的醫療費用。

吃好就是吃得合理

石漢平表示,這些年我國醫療水平飛速進步,治療效果也很好。但患者的病情越來越複雜,病種也越來越多。“所以防病是非常重要的。”石漢平認為,將來醫療的重點要放在預防,而不是治療方面。

“從預防角度來講,每投入1元錢,產生的預防效果將是節省12元錢治療費。預防就是最好的治療,”石漢平說,“改善營養,平衡膳食,改變生活方式,就是最重要的防病方式。”

“重視營養是可有效減少發病率的。”什麼叫吃得好?不是吃得多,吃得精細,而是要吃得合理,吃得健康,要葷素搭配,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飽,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量,有意識地增加運動量。”

■採訪側記

護士長眼中的石漢平

石主任很忙。採訪那天,他從前一晚一直工作到凌晨4點,只能休息片刻,因為上午還要出門診。即便如此,短暫的休息也被頻繁的電話和來訪打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哈欠,臉上帶著疲倦,但是談到腫瘤營養,談到他熱愛的醫學事業,眼睛裡充滿光芒。

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護士長於愷英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在她印象裡,石主任是位要求比較嚴格的人,甚至連平時的醫護人員的著裝都要統一,在他管理的病區,看不到醫生護士穿另類服裝。石主任認為,這樣可以給同事和患者展示最好的精神狀態。在於愷英的眼裡,石主任又是一位無私奉獻的人。“他所有能掌握的醫學知識,都會毫無保留地傳遞給醫生和護士們”。

採訪那天,蛋糕店為科室送來了兩個生日蛋糕,“雖然石主任一心撲在醫學上,但平時他也很關心我們,我們科室每個月都會訂蛋糕,為這個月科室過生日的同事慶祝。”科室文化也體現了石主任的細心之處。

■鏈接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即特醫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該類產品必須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根據不同臨床需求和適用人群可分為以下3類:全營養配方食品、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和非全營養配方食品。

1、全營養配方食品:是指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滿足目標人群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按照不同年齡段人群對營養素的需求量不同分為兩類(即適用1-10歲人群、適用10歲以上人群)。

2、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是指可作為單一營養來源,能夠滿足目標人群在特定疾病或醫學狀況下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GB29922《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附錄中列出了目前臨床需求量大、有一定使用基礎的13種常見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具體分類詳見下圖。

3、非全營養配方食品:是指可滿足目標人群部分營養需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適用於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根據國內外法規、使用現狀和組成特徵,常見的包括營養素組件、電解質配方、增稠組件、流質配方和氨基酸代謝障礙配方等。

目前,特醫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於一部分疾病狀態,或者康復狀態,普通飲食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全營養素的需要,或缺乏某種營養素,這時特醫食品就可作為一種營養支持補充途徑。

合理、規範地使用特醫食品,可使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減少其醫療費用,降低其住院時間。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石漢平:很多腫瘤患者是“餓”死的!

石漢平:很多腫瘤患者是“餓”死的!

石漢平:很多腫瘤患者是“餓”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