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未來10年農民還種地嗎?

三農博覽


這個問題需要具體來回答。

農民以種地為生,自古歷來如此。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種地的農民卻越來越少,這就使得很多人議論紛紛、憂心不已,其中被提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未來的10年農民還種地嗎?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表象上來看,未來10年農民將不再種地。

1,走出農村的願望使得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

農民是最苦最累。他們辛勤地耕耘著,努力地收穫者。晴天好日的時候,面朝黃土背朝天,陰天下雨的時候,一腳泥土一腳糞。然而更多的很多時候,付出與收穫卻不成正比,只能生活在社會底層。因此他們就不願意自己的後代再當農民,也不斷地教育他們立志走出農村。年輕人都已走出去,或者在走出去的路上。

2,種地很難保本使得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

近幾年種植成本日漸上漲,農產品價格卻相對低迷,單純種地的收益越來越少。為了更好地生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城打工。村裡的青壯年越來越少,只剩下了一些老弱病殘,還在為餬口而種地。這樣一來農二代不會種地,農三代不熟悉土地。

3,土地流轉的加劇使得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

隨著農村土地政策的變化,農村土地流轉已漸成規模,土地逐漸集中到了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手中。而農業現代化已成大勢所趨。集中化的土地,規模化的經營,更適用於農業現代化。而傳統的散戶種植失去了競爭優勢,傳統種地的農民也越來越少。

從深層次來講,未來10年農民還會繼續種地。

1,瘋狂的進城熱終會停止。

狂熱的城鎮化終會停止,瘋狂的進城熱終會停止,農民一定會有所保留。畢竟城市會飽和,而很大一部分農民只能充當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空間相對較小,只能幹一些體力活。隨著城市的轉型,對農民工的需求會越來越少。農民還將會那片土地上,而我們也離不開農民。

2,新型職業農民逐漸龐大。

土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由新型農業主體來經營,採取規模化現代化種植方式,這樣會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更有利於農業的生產。部分農民或許沒有分散的土地可以種了,但農民職業化了,他們受僱於新型農業主體,可以享受工資和分紅,接受相關的職業培訓,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對於這個回答,是怎樣看待的?歡迎暢所欲言。還有哪些問題?請關注土妞話三農,歡迎積極提問。

土妞話三農


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性農業大國,未來的農業發展勢必大有作為。

未來的幾十年農民還會種地嗎?當然會種地咯,中國是農業大國,別說10年,就是100年1000年,只要地球還存在還是要種地,都不種地了,那麼多人吃什麼?但是未來的地肯定是農場化管理,跟國外一樣部分農民大量承包剩餘的土地,進行公司化管理,全部機械化,當然現在也有很多試點了。而且不錯,農村大有可為。可持續開發資源優厚,農村居民越來越少,縱眼望去沃野千里,很多土地都荒廢了,國家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鼓勵農民大量種地,並頒發了一系列對農民有利的政策。農械補貼,種子補貼,還有一些特殊的種植補貼等等,都是對農民來說莫大的好處。

當然種植少的話,肯定是不掙錢的,幾十畝地種莊稼,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夠堅持幹下去,因為不掙錢。起碼也得幾百畝或者上千畝。

一說到種地很多人想到傳統的農業種植,但是量小不說,畢竟價格在那裡放著,必然不掙錢。於是現在的農村荒地越來越多。未來有資源,有想法的農民一定會大量承包土地,統一管理,統一操作。這樣也會節約了很多的農業成本,提高農業價值。

這兩年的水稻價格低賤,基本在八毛到一塊二,造就了很多農民放棄種地,不如進城務工來的實在。

這兩年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土地流轉政策,土地確權就是有利的證明。相信很多有土地的農村居民一定都有土地確權證。土地承包期又延長了30年,在這未來的三十年當中,一切土地規模化操作,土地流轉的進程勢必更加迅速。

所以未來的土地也會只是一部分新型農民來機械化操作,流轉到部分農民手中!


三農隨筆


農民種地,這個千古不變的道理,唐朝開元年間,國家興旺發達,十室九空,人人爭去做商人的年代依然會有人耕田,至於問到十年後還有沒人種地?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有人種地。

1.很多年認為種田很辛苦,而且收入又少,所以大家以為十年後沒有種地,這是一個誤區。其實現在科技的發達,大規模的耕種,有大型的農業機械。但小規模的種田,也會有相應的小型的農業設備。一改以往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局面。隨著越來越多先進農業科技的發明和普及,種田輕鬆了,種田人也多了。畢竟不是人人都想背井離鄉的。

2.現在種地不但取消了農業稅,還對農民有各種各項的農業補貼,儘管現在很多人領了補貼還是不種田,但這種日子不會過長,一些地區對丟荒承包地的承包戶進行處罰,再發展下去,政府還會加大處罰力度,必要時甚至會收回你的田地,外出工作的農民遇到這種要收回土地承包權的時侯,還能不急,為了保承包地,請人種地,補貼化肥農藥錢也要讓人來種田。

3.土地可以流轉,合併起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作業,還能為農村提供就業崗位,這些也是種地的一種。


小寧說生活


未來十年農民還種地嗎?如果一個國家放棄了農業,將來會是怎樣的後果?

隨著農村土地的確權逐漸的接近尾聲,中國的農業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許現在我們看到的,親身體驗的還不是很明顯,但是根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的農業在未來十年,將比現在增長5倍以上。


到時我們看到的農村,是整合的新型農村,土地大部分都會是農場,即使農民不種地也有相應的分紅,還可以到農場去工作,領著雙份的收入。

如果一個國家放棄了農業,將來會是怎樣的後果?

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基礎,也是穩定發展的一個必要的條件,無工不富,無糧不穩,放棄了農業就相當於把老百姓置身於水火之中,就拿我們現在吃的糧食來說,雖然我們是農業大國,但每年的糧食缺口卻依然很大,不得不靠進口來保持平穩。



如果真的放棄了農業,那我們的生活也就沒有了保障,我們看到的也將是一片混亂的社會,人們為了生存為了糧食,將是民不撩生,農業得不到發展,國家也不會富強。


俺是小古


十年後你想種地估計也沒得種。

從如今的情勢來看,未來恐怕將沒有散戶,全是大戶集中種植的農場主的模式。

近幾年農業行情不太好,靠種地真的已經無法滿足家庭開支了,好多農民被迫放棄種地,選擇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就意味著土地沒人種,沒人管。所以好多人都主動或者無奈地選擇把地租出去,不然就是撂荒,雖然地租不多,但是拿一點是一點兒。

如今種地的還是70後,但是隨著他們的年齡越大,地也是慢慢種不動了,何況現在糧食賣那麼低,身體乾的動,心裡也是不太想幹了。而80後大多已經不會種地了, 90後更是這樣,從上學開始到長大,和種地關係不大,畢業了留在城裡上班,要問他們想不想回去種地,答案基本上是不想。

新聞裡經常出現樣的場景:春天一批批機械在忙著種地,秋天收割機在大片的收割糧食。然而現實中的農村真的未必是這樣子。有多少事是人工在做,這些機械甚至有的農民根本沒見過。但是這恐怕是未來的場景,那些機械都是大戶的,你的地將入股或租給大戶,不用反駁,基本沒的選擇。

種地這件事對於當代農民基本可以說“後繼無人”,其實也真是不太想下一代人再繼續種地,因為不掙錢,種了也只是沒出息一輩子。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了十年,就都不種地了。不過,農民放棄土地的話,應該拿到一筆錢,或者是定期分紅,而且即便不種地了,應該可以投入二三產業去打零工。


說句實在的


未來十年能種地的農民才是真正的職業農民。失去土地的農民將會在城鎮打工,這些農民工是最值得關注的,正真的農民工群體正在形成,他們將遇到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社會或國家關注就能解決的,是在社會變革期需要一代人無理由承擔的的結果,也是這一代人的無奈,沒有選擇餘地。

1、將面臨孩子老人留守問題。

農民進城打工一般都是夫妻同行,要面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問題。由自己的父母照看孩子,因為年紀大了,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愛和母愛,更缺少溝通和交流,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及其不利的影響,有太多的無奈和辛酸……

2、科技進步,體力勞動漸被取代,將無工可做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已經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在很多工廠和車間,機器人已經大量使用,搬運工、焊接工、噴塗工、裝配工等工種,正迅速被“機器人”取代。未來就業崗位會越來越少,“無人工廠”未來會真得實現,很多私企老闆認可進設備也要少用工人,理由小編不多講。

3、經濟進入新常態,城市用工需求減弱

隨著全球經濟進入低谷期,城市發展漸漸飽和,城市建設開工量不足,就業崗位減少。農民工如果失去土地,又在城市沒有工作,但是正常生活還要開支,真是難上加難,雪上加霜。

小編認為:失去土地的農民才是大家最需要關注的群體,這個群體是正真的農民工,數量龐大,如何能在城鎮化過程中轉換好自己的角色,是需要研究探索的問題。


天一閣農業


關於未來10年農民還種地的問題,回答是肯定的!種!並且會種好!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寶貴財富!幾千年來農民為了贏得屬於自己的土地,發生過多少次農民起義,從陳勝吳廣起義!李自成農民起義,洪秀全農民起義,無不是為了土地!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農村發生重大轉折和變革的一次盛會,確立了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尤其是每戶農民分到了一份可以繼承的自留地!農民從真正意義上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土地!農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奇蹟般地擺脫了捱餓的歷史,農村那種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業生產蒸蒸日上!農民通過種糧不僅填飽了肚子,家家還有了存糧!還有不少把多餘的糧食出售給國家!支援國家建設!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不再滿足小農經濟了,他們開始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吃的問題解決了,他們面臨的是腰包也要鼓起來的問題!他們把土地種好後,湧進了城裡,去打工掙錢!他們漸漸發現,打工比種地的收入來的現,來的更多!打工成了主業,種地卻成了副業!

但對土地依然情有獨鍾,不離不棄,不願讓土地淪為荒地,想方設法種好過轉給他人代種!

今年,我國迎來了第三次土地改革,土地流轉成了農民議論的熱門話題!但流轉並非不再種地,而是種地的方式變了而已!

未來十年,我國農村會發生更大的變化,土地會更為珍貴,種地將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瀟灑,一種快樂!再現那種古樸田園生活!

由此可見,未來十年,農民還會種地!土地是農民衣食父母!











河南鄉土鄉音


總的來看,未來10年還是需要農民種地的,只是農民必須是新型職業農民了,種地也越來越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了。

首先,過去二十年,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截止目前我國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超過65%,大規模替代了越來越昂貴的勞動力,為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做出來巨大貢獻!相信未來十年也是我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

其次,未來十年我國農民種地不僅依靠的是簡單機械化,更需要加快發展自動化和智能化。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農業生產管理的智能化操作提供了可能。今年洛陽一拖無人拖拉機與有人拖拉機田間作業比賽試驗中,無人拖拉機就輕鬆取勝。2018年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升級 。1、提升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油菜、棉花、甘蔗等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種採收水平。對開展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等按規定給予補助。對購買國內外農機產品一視同仁,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抵押貸款,鼓勵地方給予貼息支持。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2、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和技術。支持精量播種、高效施肥、精準施藥、節水灌溉和大馬力、高性能農機裝備示範推廣,研發推廣適應小農生產、丘陵山區的中小型農機裝備和機械化技術。 3、聚焦弱項短板加快農機裝備創新和產業轉型。鼓勵大型企業向成套設備集成轉變。抓緊解決主要經濟作物薄弱環節“無機可用”問題。提高農機裝備質量。探索“企業+合作社+基地”等研發生產新模式。 4、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推動農田地塊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和互聯互通,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5、積極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培育農機專業戶、合作社等,鼓勵農機服務主體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建立機具共享的生產聯合體。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促進智慧農業發展。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未來十年還是幾十年,我國都需要農民種地。但隨著科技手段和裝備條件的巨大變化,農民二字的本身含義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未來種地對農民自身文化程度、專業知識、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我國目前有1500萬新型職業農民,大約佔種地農民總數的5-8%。未來十年不僅是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本質上也是我國農民接受現代化教育和培訓的關鍵時期!


韓一軍


你所說的這個問題是,十年後農民還種地嗎?從當前的形式來分析,不難推斷出未來誰種地、地怎麼種。主要存在形式應該是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和機械化,少部分的一家一戶的零散種植,這個過程或許10年、或許30年、或許50年。

當前農村的種地形式如何呢?從農民這個身份去看,就不難發現真正在種地的已不多。

首先是真農民,那些常年住在村子裡,以土地為生,附近打些零工,這部分人的年紀普遍在四五十歲以上,也就是說只有老人帶著小孩,主要原因是他們不便外出。

二是半農民,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民,主要是一些年輕人,基本上沒種過地,今後他們再種地的可能也不大,收入主要來源於城裡的打工收入,這部分人跟候鳥差不多,只在逢年過節或者農忙時節回家幾天。

三是假農民,只是戶籍在農村老家,但家早已安在城裡,包括常年在外務工的人員、畢業後在城裡工作的,搞自主經營的等等。

這些人中,當前真農民和半農民在統計上或許能佔到百分之七八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佔比將會越來越小。

大量的土地流轉,讓想種地、想從事農業活動的人,擁有了更多的土地的使用權,出現更多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這無疑會更快的推進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機械化,也會極大的刺激城鎮化的進程。


農業知識科普


民以食為天,是人類得以生存的基本法則。只要人類一直存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農民來種地。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種地的人群會發生變化,種地的方式也會發生變化,社會分工隨之也發生變化。

一、農民成為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

社會發展的結果,會產生社會化的再分工。未來十年,隨著技術進步,土地流轉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大量出現,農民的數量會進一步減少,但農民的生產效率將大大提高,飛機播撒種子、農藥將成為常態,甚至機器人也會引入農業生產。農民變成職業農民,成為高技術群體,收入也大為增加,成為令人尊重和羨慕的職業。

二、農業的種植方式發生本質的變化

農業也成為高技術的產業,太空育種,各種生物技術的普及,為農業種植提供良好的種源。農業機械的現代化,從種植到除草、施肥、農藥、收割、秸稈還田等一系列新技術不斷出現,高效農藥、低毒農藥也得到普及。農業會出現革命性的變革。農業成為放心農業、技術農業、智慧農業。

三、社會分工更加明顯

技術的進步,種地的農民從數量上來看越來越少,更多的農民向以旅遊為主的服務業轉向。鄉村旅遊更加普及,全域旅遊成為常態,人人都成為旅遊業的參與者、經營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成為旅遊產業的提供者、服務者和經營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