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揭祕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成都街巷極多,名字也很有意思。

  這些老街,有的是根據地理位置等關係得名的,如金河街——因自城內斜出,狀如衣襟;水津街——因這裡是錦江與府河匯合處,也是渡口。

  有的則是因紀念歷史人物的關係得名,如天祥寺街——因紀念南宋末年的丞相文天祥,方正街——因紀念明代的方孝儒得名。

  有的名字,因曾是機關衙署的所在地得名,如督院街。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督院街路口

明代至今多是四川最高行政機關治所

  上千條成都街道中,位於東大街以南、紅星路以西的督院街,是最具官方色彩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在這條街上(在督院街轄區內有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等駐區省級機關18家,市級機關12家,企事業單位70餘家)。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前往總督衙門的清朝官員

  街道不長,但是從明代開始,這裡就是四川最高行政機關的所在地。從明代到清代初期,這裡都是巡撫衙門的所在地;雍正九年(1731年),在成都設四川總督,這裡也就從巡撫衙門改成了總督衙門;民國時期,這裡先後是四川督軍署、四川省長公署和四川省政府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是川西行署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總督這個官職最早出現在明代,是皇帝派出中央大員到地方上去總管、督查某項重要的軍務或者重大工程,“總督”二字只是個簡稱,因為這個是臨時性設置的職務,每個“總督”的具體職務和管轄內容也不盡相同,所以他們的具體官銜也不一致。

  到了清代,“總督”仍然只是一個簡稱,並在名義上是臨時性的設置。“總督”用的印是長方形的軍務關防,而不是官府大印。但在實際上,總督已經是一個固定的官職,是中央派出的管理地方的最高軍政要員,全國有直隸、兩江、兩廣、四川等八個總督,少的管一個省,多的管幾個省。四川總督就只管四川一個省。

  既然是總督辦公所在地,那這個督院街中的“督”字倒是好理解,可是這個“院”又是什麼意思呢?這院就是“都察院”的院字。原來,總督要行使行政、軍事、監察等多方面的權力的話,在官銜上就要把幾方面的最高職務都加上。四川總督的全稱就是“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使、總督四川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仍管巡撫事”。也正因如此,清代的總督經常自稱為“本部堂、本部院”。

  也就是說,從明代到現在,大多是四川省最高行政機關的所在地。

  清代的總督衙門東側,有一個花園叫習靜園,為乾隆年間的四川總督福康安所建,是官員們的遊憩場所,民國時期曾經做過川康綏靖公署的辦公處。新中國成立以後,這兒就成了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及省人大、民政廳的駐地。

督院街上發生過很多重大歷史事件

  由於督院街是幾百年間四川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近代四川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條街上。

  1、廖九妹夜襲督院街

  如在清末的四川義和團運動中,成都出現過一位傳奇女領袖,她就是出生在原華陽縣石板灘的廖九妹。據錦江區地方誌資料記載,廖九妹自幼習武,膽大心細,人稱廖觀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8歲的廖九妹親率一支突襲隊,在傾盆大雨中用竹木長梯翻越成都南城牆,手舉三角紅旗,直奔督院街總督衙門,先後殺敗幾股清兵。廖九妹在督院街和走馬街與清軍激戰一場後,又安全地從南城牆翻越而出,整個行動只犧牲了5名戰士。廖九妹夜襲督院街的壯舉,使清政府十分震驚,四川總督奎俊幾天之後即被革職。

  2、“成都血案”後趙爾豐被殺

  宣統三年(1911年9月7日),四川人民保路運動風起雲湧,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了保路同志會的領袖蒲殿俊、羅綸、張瀾、顏楷等9人,然後在總督衙門內的大堂之前大開殺戒,命令四川營務處總辦田徵葵率督署衛隊向上千請願群眾開槍,當場打死市民32人,傷者無數(在相關資料中該數據有爭議)。這就是著名的“成都血案”。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趙爾豐像

  “成都血案”的直接結果是:9月8日,保路同志軍發佈檄文公開起義,在成都東外的大面鋪、西河場、賴家店一帶開始激戰;9月10日,4萬保路同志軍圍攻成都;數日之內,成都城下的保路同志軍雲集20萬之眾,全川各地戰火不停;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27日,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清政權在川統治宣告結束。

  尹昌衡在軍政府成立後粉墨登場:

  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尹都督即尹昌衡,有公館在忠烈祠南街北端街西,門禁森嚴,崗兵把守。武昌起義發生,全國大亂。四川新軍不穩,原來指望的湖北新軍,也叛了。只能指揮三千巡防營的和二百衛隊趙爾豐,也沒有本事力挽狂瀾於即倒。於是,交出了政權。他人倒也沒走,就待在成都。因為擔任都督的蒲殿俊,對趙爾豐還相當的客氣,有事隨時請教。但是,這個原諮議局議長蒲殿俊,只是一個文人,很快被一個野心勃勃的武人尹昌衡所取代,為了立威,根基不深的尹昌衡需要趙爾豐的人頭。

  尹昌衡發跡,是由於趙爾巽的提拔,所以,趙爾豐對尹昌衡的印象不錯,警惕性大大放鬆。而尹昌衡居然去跟趙爾豐談,說現在成都局勢不穩,外面猜忌很多,趙爾豐帶著兵,反而有危險,不若把兵交給他,他保證趙的生命安全。還說革命現在前途未卜,如果革命成功,他保趙爾豐,如果革命不成功,趙爾豐保他。兩人談得投機,指天為誓,絕不相負。當時,尹昌衡也是袍哥的雙龍頭大爺,袍哥講信義,趙爾豐是知道的,於是放心地交出三千巡防營的兵權,犯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大錯。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尹昌衡照片

  然而,尹都督派兵包圍了督院。事先買通了趙爾豐的精銳衛隊,讓這些人從督院悄悄撤走。然後在1911年12月22日黎明,遣一支突擊隊沖人督院,擒趙爾豐於臥榻之上。

  三個月前趙爾豐製造了“成都血案”,當時四川人都咒趙爾豐不得好死。尹都督摸透了民心,當天在大漢軍政府所在的皇城內召開市民大會,同時吩咐將趙爾豐從督院抬到這裡來接受公審。皇城至公堂設立審判庭尹都督高坐上面。趙爾豐被押到明遠樓階梯下,席地而坐。與會市民數千,擠滿兩旁空地。人聲鼎沸,空氣緊張。

  尹都督嗓子亮,歷數了趙爾豐的罪行,然後高聲問:“各位父老兄弟,你們說,殺不殺?”

  兩旁吼叫,一片殺聲,滾動如潮。於是公開處決,還把趙的人頭,掛了三天示眾。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趙爾豐臨刑前照片

  話說趙爾豐有藏族小妾,矢志復仇,躲在東大街某棧房的樓上,伺尹都督騎馬經過下面,連射兩槍擊之,惜乎未中。尹都督說,此乃義婦,讚賞不已,納以侍寢,甚寵愛雲。


  辛亥革命成功以後,少年郭沫若在成都讀書,聽過尹昌衡講演,記得他有三段論:一、自古英雄皆好色;二、昌衡好色;三、所以昌衡是英雄。此事記載於郭沫若的長篇自傳內。

  所以當時有人看到尹都督騎馬跑在大街上,評論說:“小人得志,武棒槌兒一個”。

然而,借趙爾豐人頭立威的尹昌衡,並未孚眾望。不久,趁他領兵出征西康之時,他的都督就被人給奪走。這個尹昌衡,也就像一顆彗星,閃了一下,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3、“四九”慘案

  解放戰爭時期,成都市民多次在這裡舉行遊行示威活動,反飢餓、反內戰,要自由、要民主。1948年4月9日這天,王陵基接任四川省主席,舉行就職典禮。下午,四川大學、華西大學等學校的5000多位學生到督院街請願遊行,要求“停止內戰,改善生活待遇”等,王陵基命令千餘軍警武力鎮壓,抓捕學生132人,打傷刺傷學生200多人。 直到1949年成都解放,督院街成為四川省人民政府駐地後,它才得以安寧。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舊政府大門掛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的標牌,國民黨省政府的牌子

  和平年代裡,督院街以其厚重的歷史背景和濃厚的政治氛圍保持著嚴肅性。久居這條街的人曾開玩笑說:上下班高峰期,街邊法國梧桐落下的葉子飄中10個人,其中9人是帶“長”字的。(標題出處)

總督府前定時放炮:起床幹活了

  在清代,位於督院街的總督衙門不僅是處理政事的地方,這裡還有一件事與成都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有關,這就是放炮。放炮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保路運動中成都城內的日常生活被完全打亂之前。據說,這種炮不是戰場上用的管狀炮,而是寬距不到一尺的鐵盒狀,放在地上點著之後,只有巨大的聲音而沒有彈片,民間一般都稱為“鐵炮”。

  當時,全城的老百姓都是按炮聲安排作息時間,鼓樓報時也得以“放炮”為準。鐵炮一響,全成都都能聽見,黎明的時候放一炮,叫“醒炮”,擦黑的時候再放一炮,是“頭炮”或者“起更炮”,一個時辰後再放一個“二炮”,也叫“二更炮”。

  凌晨的“醒炮”響了之後,家家戶戶就要起床了,一天的勞作也就開始了。晚上的“二炮”以後,大街小巷的打更匠就要口中高喊“起二更了,關好門窗,小心火燭”之類的話語,沿街敲響更鑼,老百姓叫做“打二更”或是“起二更”,家家戶戶也就關門熄燈、上床睡覺。

  在老成都眼裡,總督府前的炮聲可不是為了服務百姓,為服務百姓計時應該是鼓樓的職責,而總督府外的炮聲,恐怕更多是顯示自己的威儀和威風,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全城的百姓:這裡是權力的中心。而且這炮聲可能還是提醒在衙門工作的人,不要誤了時辰。

官紳扎堆“洋馬兒”黃包車隨處可見

清末以來,督院街是成都城裡交通工具最發達的地方。這些交通工具,主要是黃包車和少許“洋馬兒”(自行車)。

揭秘成都最具官方氣息的街道:十個行人九個官兒

舊時的督院街上是官紳最多的地方

  出入督院街的商賈老爺、太太、小姐都是私包車。私包車與街上黃包車外形一樣,但它比黃包車漂亮,車身外殼是黑亮亮的油漆油過,車把是閃光的銅槓,車軲轆是汽膠圈,車軸承鋼絲一根比一根亮,旋轉起來像個銀球在地上滾動,車座的踏板上安有腳踩的銅鈴,一遇人多的地方或行經鬧市,坐車的主人便踩響銅鈴,一是叫人讓路,二是顯示高貴身份。拉車的人多是彪形大漢,兼保鏢任務。

  成都的街道名字都很有特色,很多地名背後都有各種故事。都來留言說說你知道的故事吧!

  參考資料:老成都·芙蓉秋夢、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