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蘇軾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堪稱絕世經典!

蘇軾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堪稱絕世經典!

此詞作於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蘇軾沒有被痛苦壓倒。沉重的政治打擊使他對社會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反映在創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風格都有明顯的變化。在這期間他創作了很多優秀作品,此詞是其中之一。

蘇軾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堪稱絕世經典!

西江月·頃在黃州

宋代: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由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柱上。(由肱 一作:曲肱)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幾絲淡淡的雲彩。白色的馬兒此時尚氣宇昂揚,我卻不勝酒力,在河邊下馬,等不及解下馬鞍,就想到在這芳草中睡一覺。

這小河中的清風明月多麼可愛,馬兒啊可千萬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馬鞍作枕頭,斜臥在綠楊橋上進入了夢鄉,聽見杜鵑叫時,天已明瞭。

蘇軾家喻戶曉的一首詩,堪稱絕世經典!

此詞所描繪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美景中,處處有“我”之色彩,景物成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憑據。詞人不論是醉還是醒,是月夜還是春晨,都能“無入不自得”,隨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詞的意境。作者善於把意和境渾然凝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卻了世俗的榮辱得失和紛紛擾擾,表現了自己與造化神遊的暢適愉悅,讀來回味無窮,令人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