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萊蕪歷史文化村鎮——辛莊鎮趙家泉村

趙家泉村位於鋼城區政府以北15公里,東經117°45′23″,北緯36°11′06″。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原名牟城莊,因村旁有泉名趙家泉,後以泉名村。

趙家泉村是古牟族的生息地之一,村北有牟城遺址。牟族,屬古東夷的一個部落,居住在西起山東中部的牟汶河流域,東至山東東部的諸城一帶,以沂山山脈為中心,北與萊氏族交錯而居的狹長地區中。牟氏族不但歷史悠久,而且以火神祝融教民用火而聞名於世。《風俗通》載:“牟子國,祝融之後。”說明祝融是牟子國的祖先。牟族是聰慧勤勞的族群,以選育出了小麥、發明了箭矢而著稱。商代,牟國(子爵)建立,都城在今鋼城區辛莊鎮趙家泉村。西周時期,牟國降為魯國的附庸國。戰國時期,牟國被楚國所滅。漢代置牟縣,縣治在趙家泉村。《漢書·地理志》載:“泰山郡有牟縣,即春秋牟國。”明《嘉靖萊蕪縣誌》載,牟城在縣東20裡,隋文帝開皇16年(596年)屬兗州泰安郡管轄。此後牟縣或設或並,至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併入嬴縣,此後牟縣建置未再出現。

萊蕪歷史文化村鎮——辛莊鎮趙家泉村

牟城遺址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載:“按今縣東二十里,有牟城圍子,耕者往往於其地得周鼎彝,是為古牟子城無疑。”古牟城建在高臺地上,北、西面臨汶河,東、南兩面接平地,城南部被現村落疊壓。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620米,寬520米。原城牆用土夯築而成。城東、南牆外有城壕,寬約5米,深約3米。西、北兩面以水為壕。牆原高約8米,底寬約10米,頂寬約3至5米。建有東、南和西北3個城門樓。門樓形式相同,呈凹字形,如同翁城,高約15米。門口高約4米,寬約4米。南門前後門楣上有“福壽”、“康寧”磚匾。1979年牟城遺址被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源萊蕪史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