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發酵床的製作技術與注意事項,解決環保無抗養殖難題

隨著環保對養殖業的嚴格把關,越來越多的都在尋求一種新思路,生態養殖,環保養殖,所以發酵床技術的使用,剛好滿足目前市場的需求。下邊101菌為大家普及講解下發酵床技術。

發酵床的製作技術與注意事項,解決環保無抗養殖難題

發酵床是利用全新的理念,結合現代微生物發酵處理技術提出的一種環保、安全、有效的生態養豬法。實現養豬無排放、無汙染、無臭氣、徹底解決規模養豬場的環境汙染問題。

發酵床原理

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是指綜合利用微生物學、生態學、發酵工程學原理,以活性功能微生物菌作為物質能量"轉換中樞"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該技術的核心在於利用活性強大的有益功能微生物複合菌群長期和持續穩定地將動物糞尿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物質與能量,同時實現將豬等動物的糞尿完全降解的無汙染、零排放的目的,是當今國際上一種最新的環保型養殖模式。

發酵床的製作技術與注意事項,解決環保無抗養殖難題

製作方法

第一步:稀釋發酵床專用菌粉。按商品說明計算好菌劑用量,按要求比例(一般是5-10倍)與米糠或玉米粉、麩皮混合稀釋。稀釋後的發酵床專用菌粉分成五等份。(用於養豬)

第二步:播撒發酵床專用菌粉。可將墊料均勻分五層鋪填,每鋪一層墊料直接撒一層發酵床專用菌粉,每層用菌總量的五分之一。也可將墊料原料與菌劑混勻後再鋪。將水分調整為含水量40-60%。

墊料厚度達到約60-80釐米。剛鋪設的墊料比較虛,進豬飼養幾天後會由於豬的踩踏和發酵熱的作用使墊料基本壓實,厚度會下降15-20%。以後再添加不影響使用效果。

第三步:進豬飼養。墊料鋪設完畢當即就能進豬飼養。

發酵床的製作技術與注意事項,解決環保無抗養殖難題

豬舍建設

豬舍一般寬6~16米,長8~120米,立柱高1.8~2.5米,頂高4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頂要做好保溫隔熱設計,以利冬季保溫及夏季隔熱,房頂設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三分之一,南北牆可設大窗或使用捲簾,並且從太陽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可適宜地生長繁殖。

如果用溫室大棚模式,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6~16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5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料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發酵床的製作技術與注意事項,解決環保無抗養殖難題

作用好處

通過參與墊料和牲畜糞便協同發酵作用,快速轉化生糞、尿等養殖廢棄物,消除惡臭,抑制害蟲、病菌,同時,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將墊料、糞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類、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增強牲畜抗病能力,促進牲畜健康生長。

發酵床的製作技術與注意事項,解決環保無抗養殖難題

注意事項

1,豬的飼養密度不能過大,否則發酵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

2,發酵床面不能過於乾燥,一定的溼度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過於乾燥還可能會導致豬呼吸系統疾病,

3,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時需加活性劑來調節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

4,發酵床面溼度宜控制在60%左右,如水分過多應打通風口,利用空氣流動調節溼度。

5,發酵床面禁止頻繁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類的藥品,防止殺害土壤發酵床上的微生物,使微生物活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