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細數那些隱祕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特別黨員,是指那些處在特別地位,開展特別任務,受到特別管理的黨員。他們在各個戰線上奮戰,涉及到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因為從事秘密工作,他們的身份不便於公開,因為各種鬥爭需要,他們以較高的社會地位為掩護,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往往承擔著極大的風險,其中甚至有人不惜犧牲生命,而因為是“特別”,他們所立下的功績常常鮮為人知,以至於被人誤解。

特別黨員們的付出是極大的,這種付出,是以犧牲個人生活、家庭甚至生命以及名譽為代價。他們中的有些人幸運地活到了勝利的最終到來,有些人卻是永遠埋沒在了歷史塵埃中而無人知,而如若不幸成為了“反面教材”一輩子都難以翻身,然而地,他們中意志堅定者從來都沒有將個人榮辱放在心裡,無怨無悔地將一生投入到其中。

朱玉龍(1915-1973)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朱玉龍,出生於上海,祖籍安徽鳳陽縣,1935年開是在江海關擔任稅警,1943年被批准為特別黨員,由曾希聖單線領導,主要活動以傷害敵佔區。

朱玉龍曾經以匯通運輸公司副經理、通惠貿易運輸行副經理、上海集大號商行總經理、香港祥通運輸公司經理等身份為掩護,為新四軍、第三野戰軍、上海地下黨、皖南地下黨的提供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各種援助。

周之友(1922-1985)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周之友,曾名周幼海,出生於日本京都,祖籍湖南沅陵,是周佛海的次子,早年曾在香港就讀,周佛海加入汪偽政權後,一度被送到日本讀書,日本投降後,被國民政府軟禁在重慶白公館,直到1946年才被釋放。

當年,周之友來到上海,加入華東分局聯絡部,後被批准為特別黨員,進入上海局肅反工作委員會從事策反工作。當時,他的公開身份是做生意的商人,利用各種關係以及家庭出身,結識了不少國民黨高層官員,並順利策反了上海警察局的重要頭目和浙東稅警大隊長。

新中國成立後,周之友曾經出任過上海市公安局社會處二室二科副科長,後來受到衝擊、牽連,直到1983年得以平反。

黃賢度(1907-2003)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黃賢度,江西上饒人,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部,曾經在國民政府鐵路部門工作,193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單線領導。之後,黃賢度成為國民黨保安部的處長,利用身份職務便利,使得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得以安全撤離。

1940年,黃賢度被國民政府任命為上高縣長,在這期間,他合理利用合法地位,將一批幹部安排到了縣區鄉政府、國民兵團和縣大隊。山高會戰時,黃賢度更是發動起群眾,參與各種戰地服務工作,為會戰的最終勝利提供了便利條件。

新中國成立後,黃賢度出任了江西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省政協副秘書長、江西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繼續為祖國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盧緒章(1911-1995)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盧緒章,浙江鄞縣人,從小就前往上海打拼,先是在上海源通輪船公司當練習生,通過多年努力,事業逐步擴大,與人集資成立了廣大華行,從事西藥郵購業務。他於193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商人身份掩護從事秘密情報工作。

隨著事業的擴大,盧緒章廣交朋友,認識了不少中統、軍統要員,就連陳果夫都是他家的常客,他也因此獲得諸多重大情報,而事業的擴展,又為組織提供了各種活動經費,在經濟領域內貢獻很大。

新中國成立以後,盧緒章曾經任職了中國進出口公司經理、對外貿易部副部長、國家旅遊局局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外貿部副部長等職務,是中國對外貿易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王崑崙(1902-1985)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王崑崙,江蘇無錫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早在1922年就加入了國民黨,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曾經任職過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參加過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以後,王崑崙思想得到極大改變,閱讀了許多先進思想著作,並於1933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之後,王崑崙利用國民黨候補中委、立法委員身份以及國民黨老黨員的資格,在國民黨內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以及愛國民主運動,爭取了大批國民黨上層人員。

羅炳輝(1897-1946)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羅炳輝,雲南彝良人,1915年加入滇軍,曾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他被國民政府安排到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任職大隊長,也正是在同年率所部600餘人在吉安起義,起義後部隊被改編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五團。

建國後,羅炳輝被中央軍委評為的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克俠(1900-1984)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張克俠,原名張樹棠,河北獻縣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1929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過第六戰區司令部高級參謀、國民黨五十九軍參謀長、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等職,因為曾經獲得過蔣介石贈送的短劍,有著“佩劍將軍”的稱呼

1948年11月,張克俠率其所部舉行賈汪起義,加速了淮海戰役的進程。張克俠後來還帶著他的軍隊參加了渡江戰役以及解放上海的戰役,並任職了上海淞滬警備區參謀長。新中國成立以後,張克俠先後出任了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政協常務委員等職。

何基灃(1898—1980)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何基灃,河北藁城縣人,早年就讀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後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中任職,“首都革命”、五原誓師、中原大戰、長城抗戰,他都有參加過,因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色,被譽為一代抗日名將。

早在1938年,何基灃就與延安有了秘密接觸,1939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受到組織委派,回到原部隊出任國民黨軍隊第77軍副軍長。淮海戰役時期,何基灃已經升任為第3綏靖區副司令,1948年11月,何基灃與張克俠率其所部舉行賈汪起義,為淮海戰役贏得了一個很好的開頭。之後,他的軍隊還參加了渡江戰役,攻打南京的戰役。

新中國成立以後,何基灃出任了第34軍軍長、南京警備區副司令、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等職,於1980年在北京病逝。因為某些原因,何基灃早年入黨的秘密一直都沒有公開,即使是他的子女都不知道他先前的那段歷史。

趙壽山(1894-1965)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趙壽山,原名趙生齡,出生於陝西戶縣,1924年開始加入西北軍楊虎城部,他與紅軍關係不錯,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西安事變中,他任職西安市公安局長,負責指揮了西安市內的軍事行動。之後,任職了三十八軍第十七師師長。他還是知名的抗日英雄,與八路軍合作擊潰了日軍的多次掃蕩。

1942年,趙壽山被批准為特別黨員,之後雖然權力被架空,他仍然繼續在國民黨中活動,最為顯著的效果,1945年率部起義的三十八軍人員都是他先前的得力部下。1946年,趙壽山經過組織安排,順利到達晉冀魯豫解放區。新中國成立後,他又任職了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陝西省委常委、陝西省省長等職務。

李茂堂(1906-1953)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李茂堂,原名李自靖,陝西渭南人,他其實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任職過陝西省電報局支部書記、渭南電報局局長、安康特委書記等職務,曾兩次被國民黨當局通緝,又多次被逮捕。1935年由於叛徒的出賣,李茂堂再次被捕,經組織批准,他順勢打入國民黨內部,成為中統的一員。

李茂堂之後任職了中統局特訓班總教官、南京電報檢查處檢查員、甘肅省黨部調查統計室主任、陝西省黨部調查統計室主任等職務,為組織獲取了大量重要情報。1945年,李茂堂重新履行入黨手續,被批准成為特別黨員,繼續活躍在國民黨內部。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後,李茂堂出任了貿易部第一任副部長,1950年因某些原因而被捕,1953年患病出獄治療時去世,直到1982年得以平反。

閻寶航(1895-1968)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閻寶航,字玉衡,出生於遼寧省海城市,曾經留學英國,就讀於愛丁堡大學,他曾為蔣介石、張學良賞識,在“四維學會”、“新生活運動”中擔任要職,蔣介石還任命過他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參議、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委員等職務,於193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1941年,閻寶航在重慶秘密組建起情報小組,為組織提供了不少情報資料。他是十分出色的國際情報戰略專家,不僅是為中國革命,也為世界革命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後,閻寶航還任職了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條約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等職務。

冀朝鼎(1903-1963)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冀朝鼎,號筱泉,山西汾陽人,家庭出身不低,1916年考入清華大學,參加過五四運動,192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留學美國,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1941年,冀朝鼎回國後,受組織委派,利用與孔祥熙同鄉的關係,打入國民黨內部的經濟和金融部門,先後出任了國民政府外匯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中央銀行稽核處處長、“華北剿總”經濟處處長等職務。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冀朝鼎利用身份獲取了多處經濟情報,他還為解放區提供經濟援助,掩護地下黨員工作,並且策劃了法幣與金圓券致使國民政府的經濟崩潰。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又出任了國際貿易促進會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副董事長等職務,被譽為“中國最幹練的經濟學家”。

丁錫山(1906-1948)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丁錫山,上海奉賢人,早年在上海做駕駛員,“九一八”失敗後,組織了“蘇浙行動委員會”浦東遊擊總隊,1938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淞滬區指揮部第八支隊上校支隊長。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之後,他的部隊曾被改編為日偽“和平軍”第十二路軍,1941年,因對日偽不滿,丁錫山曾想率部起義,後被日軍抓捕,1944年被拯救出獄。當年,丁錫山再次被派往上海組建“忠義救國軍”行動總隊。

1948年,丁錫山被批准為特別黨員,並受任為蘇浙邊區遊擊縱隊司令員,當年2月轉戰青浦縣時不幸犧牲。

羅生特(1903-1952)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雅各布·羅生特 ,原名雅各布·羅森弗爾德,是猶太裔奧地利人,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早年加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曾被關入過集中營,1939年來到中國,在解放區工作長達10多年。

羅生特幾乎是將他這一生的美好時光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他是唯一獲得正規軍高級軍銜的外國醫生,跟著軍隊跑過華中、山東和東北等地,在軍隊中擔任著高級職務,後被吸納為特別黨員。

黃顯聲(1896-1949)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黃顯聲,遼寧省岫巖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參加過五四運動,後進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在東北軍中服役。他深為張學良信任,在東北軍中屢任要職,曾出任了遼寧省警務處長、瀋陽市公安局長、五三軍副軍長、一一九師師長等職,他還是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知名的抗日將領,打響了瀋陽抗日的第一槍。

黃顯聲於193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堅決擁護張學良發起西安事變,然而事變後為國民政府所扣押,先後被關押在武漢稽查處、湖南益陽、貴州息烽,重慶白公館。1949年,黃顯聲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白公館。

陶一球(1905-1973)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陶一球,又名陶杏泉,出身於地主家庭,生活條件較為優越,愛好打籃球,槍法也很準。他先前做過夏駕橋鎮鎮長、保衛團團長,上海被日本人佔領後,逃難到了四川。1938年,他又重回上海,成了蓬閬區偽區長,以此為身份開展工作。

1939年,陶一球建立起了崑山第一支抗日武裝,與日本軍隊鬥爭。1940年,他被批准為特別黨員。1942年,由於叛徒出賣,陶一球被日軍逮捕。1943年,經過營救,陶一球獲釋。之後,他擔任了國民政府的官員,從事秘密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因為複雜的經歷,陶一球一度受到衝擊,直到1985年得以平反。

朱履先(1884-1959)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朱履先,原名先志,泰興縣黃橋鎮人,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是中國第一批留日學生。他曾在清廷任過職,之後的北洋軍閥、中華民國以及新中國時期,他都有經歷,那個時代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也都見過,本身也是辛亥革命元老,可以說是位傳奇人物。

朱履先在當地頗有聲望,受人尊敬與愛戴,被譽為“江蘇三傑”之一。他對革命持支持態度,資助過新四軍,曾被推選為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參議長。1941年,已經是60 歲的朱履先被批准為特別黨員,以“不公開身份,不參加組織活動”的形式,開展各種革命活動。

新中國成立以後,朱履先出任了北人民政協副主席、蘇北行署副主任兼蘇北抗美援朝分會主席、江蘇省政協委員等職務,為革命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周鎬(1909-1949)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周鎬,又名繼文,羅田周家垸人,早年桂系武漢隨營軍官學校,後加入軍統,受戴笠指派,潛入汪偽政權,成為汪偽中央軍委任少將科長,之後,他又任職少將參議、軍統南京站站長。因為在汪偽政權工作時曾經與組織有過交集,被懷疑不忠,而被國民政府所軟禁。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獲得釋放以後,周鎬被批准為特別黨員,負責在國民黨中的策反工作,後由於叛徒出賣,被國民黨保密局關押,因查無實據而被釋放。淮海戰役時,周鎬曾前往國民黨軍隊中搞策反,被叛徒出賣後,為保密局殺害。

胡詠騏(1898-1940)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胡詠騏,寧波鄞縣人,早年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曾經前往美國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人壽保險專業,一度在紐約聯邦人壽保險公司實習。回國後,胡詠騏出任了寧紹商輪公司保險部經理、寧紹水火保險公司經理,他還創辦了寧紹人壽保險公司,是中國保險業的早期開拓者之一。

胡詠騏雖然在保險業工作,心向革命事業,為組織做了很多工作,1939年他被吸納為特別黨員。之後,受組織委派,留在上海,開展統戰工作。可惜的是,不久之後,他就得了重病,於1940年病逝。

張志和(1894-1975)

細數那些隱秘在特別戰線的特別黨員,歷史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

張志和,原名張清平,字志和,四川邛崍縣人,畢業於保定軍校,曾在川軍中任職,任職過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於1928年被吸納為特別黨員。

1937年,張志和受組織委派回到川軍任職,之後出任了第30集團軍參謀長、戰地軍官訓練團副團長等職。1941年,他又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推行民主運動。期間,掩護和轉移了不少的革命同志。1949年,他還協助了劉文輝起義。

新中國成立以後,張志和出任了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員、民盟中央委員等職務,後來受到衝擊,於1979年得到平反。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