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說,來新疆不來伊犁等於沒來?

再來一點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簡稱伊犁、伊犁州,得名於伊犁河。伊犁被譽為是"塞外江南"、"中亞溼島","花城",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

伊犁有很多旅遊勝地,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人前往遊覽觀光。果子溝大橋:果子溝大橋作為新疆第一座斜拉橋、第一高橋,是新疆最大最重要的橋,同時也是全國首座公路鋼桁斜拉橋。大橋和周邊的風景渾然一體,是伊犁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拉提景區:那拉提草原也叫作是鞏乃斯草原,是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是新疆十大風景區之一。這裡草木繁盛,風景秀麗,是夏季避暑納涼的不錯之選。伊犁河:伊犁河源於天山山脈,向西流出國界,最後注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卡普恰蓋水庫。在中國境內全長400餘公里,是新疆的一條內陸河。

九月份是去伊犁遊玩的最好季節,茫茫的草原包容著幽深的原始森林,這裡是大自然的寵兒。有如此秀麗的美景,那肯定也是少不了美食的。伊犁的燻馬腸就非常有名。燻馬腸是哈薩克族非常喜歡的一種食品。一般都是在冬天的時候,把膘肥體壯的馬宰殺之後,取出馬腸,清理乾淨之後切成段,再把撒了鹽的馬肋骨肉和其他部位的肉放進去封口,用松柴燻幹。伊犁的燻馬腸肥瘦分明,味道那也是相當不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亞心網


看來是我孤陋寡聞了,只聽說“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卻第一次聽說“來新疆不來伊犁等於沒來”的說法。不過挺好,大美新疆的確處處美景,遺漏任何一處都會留有遺憾。

說起來很荒唐,我曾經很久沒去過伊犁,不去的緣由竟僅僅是因為伊犁號稱“塞外江南”,我自負而又愚蠢的想,欲看江南美景,我直奔江南就是,又何必去“塞外”江南?

到了伊犁我才知道,所謂“塞外江南”更多的恐怕是指那裡的氣候溫潤多雨而與江南類似。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中國唯一一個副省級自治州。簡稱伊犁,因伊犁河而得名,位於西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內。伊犁河谷年平均氣溫10.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近420毫米。伊犁河谷三面環山,境內河流、湖泊眾多,其中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其自然景觀多為森林和高山草原,與江南地區大相徑庭犁。



伊犁州境內著名的風光有:鞏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蘇草原,喀拉峻草原等,還有哈薩克牧民風情可以體驗。近年來,伊犁新源縣的杏花,霍城縣的薰衣草,昭蘇縣的油菜花等聲名鵲起,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前往伊犁旅遊觀光。



伊犁河谷由於森林覆蓋率高,境內河流湖泊眾多,氣候溫潤多雨等特點而與新疆其他地區的乾旱少雨風格迥異。也許,這就是所謂“沒來伊犁等於沒來新疆”說法的緣由吧。

另外一句話我倒是聽說過: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風雨敲書窗


去新疆不來伊犁等於沒來!

到新疆不去喀什等於沒去!

新疆的山美,水美,食美,人更美!

以上這樣誇新疆一點都不為過,因為自身本身就從事民宿旅遊行業,經常往返東南亞幾個小國家,還有云南新疆西藏的旅遊城市,對於國內的旅遊城市,個人獨愛新疆,對於並不是一個吃貨的我,反而對新疆的美食唾不可及,去成都胖三斤去新疆胖十斤,這是我的口頭禪!

遼闊、豐富的地域讓這裡並存著生機與蕭瑟,這裡既有漫山盛放的杏花、廣闊的草原風光、金黃一片的白樺林,也有無邊無際的大漠風光、炙熱難耐的火焰山和淒涼壯闊的雅丹地貌。


而昔日繁華的古絲綢之路,更賦予了它豐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蘊。吐魯番、哈密、喀什、庫車、和田等,都是曾經繁華路上的重鎮。直至今日,它們還保留著當年宗教、商業、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痕跡與證據,吸引著眾多文化旅者前來探尋

喜歡旅行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一下,關於旅行的話題,可以下面留言,也可以私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