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筆下的“延安印象”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筆下的“延安印象”

原標題:汾川水:名人筆下的“延安印象”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

想知道文人筆下延安的樣子嗎?

領略汾川水

筆下的“延安印象”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

1940年2月1日,毛澤東在延安民眾討汪大會的講演中指出:“陝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裡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裡一沒有貪官汙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正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這是對陝甘寧邊區文明健康社會風尚的高度概括。那些到過延安的國統區知名人士和國際友人,對此更有著強烈的感受。

著名記者趙超構曾於1944年7月來延安參觀了一個月,他在《延安一月》中寫道:延安是“頗為鋼健的農業都市”, “總括起來講,忙,實在是延安生活的特徵”,“延安市上很少有‘閒居終日,言不及義’的惰民”,“延安是一個緊張工作的社會……”

著名教育家黃炎培1945年7月也曾到延安參觀,他在《延安歸來》一書中寫道:“街道是整潔的,階下有水道。……沒有看到一個遊手閒蕩的人……男女都氣色紅潤,尤其是女子,特別的秀碩”,“在街上絕對沒有見過一個面帶煙容而頹唐的人”。“此間士人,是代表樸實和體格的健全,卻沒有見過紳士式的男子,和塗脂抹粉酒香水高根鞋等摩登裝束的女子”。

美國外交政策協會遠東部的遠東問題專家托馬斯、阿瑟·畢森在參觀了延安後,也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對延安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與其說是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活動,不如說是延安人所表現出的精神面貌。那種氣氛很容易感覺到,卻很難用文學來描述。正是這樣一種精神和氣氛,吸引了追求自由,思想革命的學生從中國各地奔向延安”。

1944年7月28日, 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負責人約翰·謝偉思,在給美國政府的報告中曾說道:“延安民眾官吏打成一片,路無乞丐,家鮮赤貧,服裝樸素,男女平等”,“整個地區如一校園,青春活潑,民主模範,自修、自覺、自評,與重慶另一世界”。同年11月,美軍駐延安觀察組另一成員戴維斯在給政府的報告中也感嘆道:“蔣介石的封建的中國是不能同中國的北部充滿生機的現代的人民政府長期共存的,共產黨一定會在中國紮根”。

喜歡這樣的延安嗎?

喜歡就關注愛特延安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

往期薦讀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

責 編 | 吉 潔 編 輯 | 馬雷雷

來 源 | 根據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綜合整理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
你不知道的延安,看名人笔下的“延安印象”

愛特延安

有態度 有深度 有溫度

@ 一族是充滿創造力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