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關係如何?

四重晝


伊拉克和敘利亞都屬於中東國家,兩國甚至還有漫長的邊境線,但是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關係怎麼看都只能算是不溫不火,敘利亞和伊朗之間就夾著伊拉克,然而敘利亞卻選擇了更加重視伊朗。這種情況不是現在才有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爆發之時,敘利亞就已經表現出支持伊朗的態度。

資料圖:巴沙爾·阿薩德

在當時敘利亞的領導者為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父親哈菲茲·阿薩德,這位敘利亞前總統選擇了和伊朗搞好關係,兩伊戰爭爆發之後,伊朗通過敘利亞這個途徑獲得了大量的蘇制武器,而敘利亞則從伊朗獲得了更多的石油資源。與此同時,敘利亞和伊朗一起將伊拉克夾在中間,導致伊拉克陷入兩線威脅的尷尬境地。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伊拉克和敘利亞逐漸有了外交接觸關係,雙方開展了能源、化肥、藥品、電力、簽證等方面的合作。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期間,敘利亞還向伊拉克提供了一定援助。但是雙方關係尚不穩定,特別是在伊拉克新政府受到美國控制的情況下,伊拉克更不可能和親俄的敘利亞深入交往。

資料圖:阿薩德和普京會面

迄今為止,敘利亞在中東地區最靠得住的靠山仍然是伊朗,而伊朗顯然也是美國的死對頭之一,敘利亞現在和伊朗關係緊密,伊朗甚至將敘利亞視為其戰略格局的一部分,因為有敘利亞擋著,美國和以色列就很難直接對伊朗構成威脅。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美國和以色列可能通過啟用伊拉克境內軍事基地的方式,獲得一個直面伊朗門口的“橋頭堡”。今後伊拉克可能因為受到美國的影響,而對美國和以色列的戰機開放基地及領空,伊拉克將成為伊朗最大的威脅之一。

資料圖:駐伊拉克美軍

所以可以預見,未來的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係,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因為敘利亞需要伊朗這個盟友,如果伊拉克選擇站在美國和以色列的船上,對伊朗發難,那麼伊朗可能會因為自顧不暇,而放棄對敘利亞的支持。當前伊朗對敘利亞的支持已經超過俄羅斯,敘利亞是不能沒有伊朗的。因此,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關係將一如既往微妙。


白虎堂


伊拉克和敘利亞是鄰國,在歷史上頗有淵源。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被稱為“沙姆地區”。歷史上,阿拉伯帝國的兩大王朝伍麥葉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分別立足於敘利亞和伊拉克。

20世紀初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分別是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阿拉伯民族大起義中,來自麥加的謝里夫哈希姆家族曾經被擁戴為敘利亞國王。但由於法國干涉軍的活動,最終失敗。哈希姆家族隨後又得到了伊拉克的王位。
(伊拉克與敘利亞是鄰居)


敘利亞在二戰後獲得了獨立,提倡泛阿拉伯主義,傾向左翼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上臺。而在伊拉克,1958年7月14日發生了阿卜杜勒.卡塞姆反對費薩爾二世的政變。伊拉克共和國建立,作為伊拉克執政勢力的同樣是阿拉伯社會復興黨。一時之間,泛阿拉伯主義思想非常活躍。

兩國都在中東戰爭中反對以色列,又都是同樣的意識形態,主體民族都是阿拉伯人。伊拉克在政變後退出了美國組建的“中部公約組織”而與蘇聯親近。敘利亞也投靠了莫斯科陣營。
(中東戰爭讓敘利亞和伊拉克親密無間)


而後在70年代,敘利亞的哈菲茲.阿薩德掌握了國家大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也成功上臺。敘利亞當時沒有開採石油,直接使用伊拉克低價出售的優質石油,兩國邊境也幾乎不設防。

然而1979年的伊朗霍梅尼革命打破了這種狀態。伊朗是什葉派政權的大本營,而薩達姆是遜尼派。在民族和教派,鄰居,經濟和意識形態的抉擇下,1980年的兩伊戰爭,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都支持了伊拉克。而敘利亞則選擇支持伊朗。這就惹怒了薩達姆,來自伊拉克的石油沒了,逼得敘利亞只好自己開採。
(巴格達的新巴比倫時代古蹟)


兩伊戰爭結束後,薩達姆和哈菲茲又開始重新緩和局勢。兩國之間經貿往來也開始恢復。在2000年,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7億美元,2001年兩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2000年,伊拉克再次恢復了向敘利亞的石油貿易,以20萬桶每天的規模輸送。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而新的伊拉克政府依然和敘利亞保持了友好關係。
(伊拉克古蹟)

伊拉克雖然長時間沒有和敘利亞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但兩國都是什葉派掌權。2010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前,兩國還簽署互免簽證的協議。兩國將免除外交,公務等各種護照。

進入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一些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也在伊朗和伊拉克政治家的支持下出兵支援了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而在打擊恐怖組織上兩國也有合作。

可以說,伊拉克和敘利亞關係良好,前途一片光明。


朱興子


伊拉克和敘利亞是兩個鄰國,80年代以來,雙邊關係幾經波折。其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伊斯蘭世界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派別水火不容的矛盾。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敘利亞和伊朗同屬什葉派穆斯林,當然站在了同一戰線。伊拉克和敘利亞外交關係由此急轉直下,1982年伊拉克切斷對敘利亞原油供應,直至兩國斷交。

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多國封鎖,薩達姆根據現實需要,讓伊敘關係逐漸融冰,2000年開始恢復代辦關係,經貿關係逐步恢復正常。

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薩達姆的遜尼派政權被推翻,什葉派穆斯林開始在伊拉克掌權。隨著美國逐漸在伊拉克撤軍,伊拉克與伊朗、敘利亞等什葉派穆斯林國家間的關係逐漸升溫,逐漸形成了令美國和遜尼派穆斯林忌憚的什葉派之弧。

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都是什葉派穆斯林掌權,都飽受戰爭蹂躪,都面臨庫爾德獨立問題,都面臨一個野心勃勃的土耳其,和一個敵對的以色列。兩國有一千個理由有的更進一步。

從伊拉克和敘利亞關係的跌宕起伏,我們可以看出一幕幕大國介入的身影。國家弱小,命不由己,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只能隨幕後的那張大手亦步亦趨。

民族強盛和民族團結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只有強盛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團結敵對勢力才無縫隙可入。


一泓清波1



目前伊拉克和敘利亞關係尚可,儘管同為什葉派國家,但仍分別保持相對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較為密切的經貿交往,而且在庫爾德人、恐怖武裝組織等問題上有所合作。

伊拉克與敘利亞同為什葉派,在形成近代國家雛形之前沒有國籍之分,只有部落的區別。兩國在20世紀10-50年代,都處於民族獨立運動時期,也並無過多交集。



在20世紀40-60年代頻繁的政變後,兩國都迎來了阿拉伯民族主義政黨——復興黨的統治,並分別形成獨立國家。起初在60年代,雙方意識相近關係緊密,但隨著老阿薩德、薩達姆等中東強人政治的發展為主因,幼發拉底河水源分配和石油過境稅等誘因,兩國在70年代產生分歧,並最終以1980年兩伊戰爭敘利亞倒向伊朗,兩國斷絕外交關係而告終。在1990年,兩國關係已經惡化到敘利亞甚至派出2萬多軍隊,追隨美國老布什政府的多國聯軍打擊伊拉克。

隨著中東局勢趨緩,在1997年敘利亞在斷交17年之後向伊拉克派出了貿易代表團,並且在2000年互相派駐了貿易代表處。在巴沙爾上臺後,兩國關係出現明顯緩和。在伊拉克戰爭爆發的2003年,敘利亞堅決反對美國對伊拉克單邊行動,並奉勸薩達姆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核查,還在戰爭爆發後接待了200萬伊拉克難民。



在2003年以後,雙方開始全面恢復外交關係。先是在2006年重新派駐了使館,而後恢復並加強了經貿往來。在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雙方成為了難兄難弟,但伊拉克在數十個國家使館撤離的情況下,仍始終沒有撤銷駐敘利亞大使館。伊拉克在阿巴迪時期還在阿拉伯聯盟移除敘利亞的投票上投了棄權票。

由於敘利亞同伊朗始終走得很近,未來在伊拉克大選當中獲勝的民粹主義反美反伊朗的薩德爾派組閣,不大會同敘利亞走得太近,頂多是一般的關係。但在庫爾德、恐怖武裝組織等問題上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識。


馬克觀察


伊拉克和敘利亞是中東地區兩個阿拉伯國家,若不是英美法等西方外來干涉難以構築了今天特殊理解“相鄰且命運相連的難兄難弟關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本世紀初五十餘年間是同志加並肩戰友的親密兄弟關係。此時1953年整合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致力統一泛阿拉伯民族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出現中東地區的約旦、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埃及等地,共同反抗英法殖民統治實現獨立建國於1969年分裂為大馬士革和巴格達兩個獨立領導機構。期間被英美法等國西方集團利用阿拉伯地區各國之間矛盾分進合擊,瓦解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敘利亞與伊拉克出現遜尼派專政的國家政府,敘利亞老巴薩爾和伊拉克薩達姆同利比亞卡扎菲是中東地區三大強人,共同反對歐美攻擊中相互支援的兄弟同志加戰友關係。敘利亞與伊拉克共同存在少數遜尼派與多數什葉派宗教民生矛盾,為英美法介入干涉提供了政治空間與人權,打著民主幌子反專制2003年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到2006年3月絞死薩達姆,之後2011年搬到埃及穆巴拉克攪亂敘利亞。幸好2000年6月小巴薩爾子承父業在俄羅斯,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幫助下抵制國內叛亂收復地方敖到了2018年的今天。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什葉派撐權,宗教極端思想盛極一時,伊拉克實質處於分裂狀態,北部庫爾德處於實質獨立的“自治”狀態,遜色派由武裝對峙轉對組黨部分合作什葉派政府。近一二年伊拉克與敘利亞在打擊極端伊斯蘭宗教武裝勢力有共同利益且相互配合,上月伊拉克總理巴迪克派戰機空襲打擊敘境內“ⅠS伊斯蘭國”的基地與武裝組織。前幾天(2018年5月19日),反美的什葉派宗教領袖薩得爾領導的“行走者聯盟"在伊拉克大選中獲勝,某種程度說同敘利亞遜尼派政府的合作將來能走多遠,目前很難說清楚。消除國內分裂割據後取決於兩國有多大程度獨立自主,拋開宗教派別恢復到世俗治理,若敘利亞與伊拉克同屬什葉派或遜尼派執政,或不同伊斯蘭教宗派勢力執政以現代國際關係處理雙邊合作,兩國即可順暢穩健發展睦鄰兄弟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