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寶寶肋骨輕微外翻,是因為缺鈣嗎?

921飛翔


您好,我是高級育嬰師、健康管理師糖果媽媽,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


寶寶十個月了,一直母乳餵養。最近一段時間發現肋骨突出,平躺的時候看起來就是輕微的,加上寶寶偏瘦才16斤,所以不知道是瘦的原因引起的還是缺鈣導致的。


十個月的寶寶出現了輕微的肋骨外翻,而且寶寶還屬於偏瘦的體質,那麼極有可能是由於寶寶的體型偏瘦引起的。當我們要判斷寶寶是否缺鈣的時候,是不能用一個表現來衡量的,如果寶寶單單只是有一些肋骨外翻,並沒有伴隨其它的症狀,那麼極有可能孩子並不是由於缺鈣或者是缺維生素D導致的佝僂病,家長是不必過於擔心的。

自從寶寶出生後,缺鈣、補鈣這個話題一直都存在於媽媽的生活中,家裡長輩們常常用經驗之談告訴我們,當寶寶出現一些症狀的時候,就說明孩子缺鈣了,其實,完全按照經驗來說有點以偏概全。我們平時說的缺鈣,通常指的是寶寶得了佝僂病,主要指的是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對鈣的吸收不良,從而影響到骨骼發育。


佝僂病的表現

一般來說,佝僂病多發生於3歲之前的寶寶。在患病的初期,寶寶可能會出現睡不安穩、容易驚醒、夜間多汗、精神萎靡、愛發脾氣等症狀,如果病情加重,則會進一步變現在骨骼的變化上。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滿足多種表現的時候,才能確診為佝僂病。

1、小月齡的寶寶,出現顱骨軟化。

2、方顱。

3、乳牙萌出過晚。

4、肋骨串珠。

5、肋骨外翻。

6、雞胸或者是腿彎,同時,脊柱也可能會發生病理性彎曲。


也許很多人都會心存疑問,有些症狀和佝僂病很像,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區分究竟是患病還是正常發育的現象呢?

佝僂病的判斷依據

一、小月齡的寶寶

當寶寶還沒有添加輔食的時候,主要是以母乳和奶粉為主。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寶寶每天的維生素D攝入是否足夠,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還要注意媽媽的飲食結構是否能夠有充足的鈣質攝入,同時,如果媽媽喜歡喝碳酸飲料的話,那麼極有可能會造成寶寶攝入的鈣質不足。


二、添加了輔食的寶寶

一般來說,在寶寶每天攝入足夠的奶水和維生素D的基礎上,不挑食的寶寶是不會缺鈣的。如果是偏食或者是挑食的寶寶,則極有可能會存在缺鈣的情況。


媽媽關心寶寶的身體狀況是人之常情,如果家長實在是擔心的話,可以帶寶寶到專門的兒童醫院進行檢測,不過,對於一些單一的症狀,如出牙晚、睡覺出汗等情況,家長可以仔細考慮一下是否是由於其它原因導致的,最好不要有了問題首先就聯想到了缺鈣上面。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糖果媽媽,每天給您推送高質實用的育兒知識!


糖果媽媽


寶寶平躺,肋骨有些外翻,這也許並不是孩子缺鈣的表現。因為我的女兒在一歲多的時候也是醫生說肋骨有些外翻,但是考慮到孩子的奶量正常,加上維生素AD都在正常的吃,所以我們並沒有過分的擔心,伴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肋骨外翻的情況已經沒有了。

對於孩子來說,怎樣來判斷他是不是缺鈣呢?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的哪些症狀不是缺鈣:

第一,孩子出牙晚,走路晚,不是缺鈣,我女兒九個月長出第一顆牙,朋友的孩子快一歲半才走路,這些都不能證明孩子就缺鈣。

第二,孩子的囟門過大,就是缺鈣。孩子的囟門過大,但是一般孩子的囟門都會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閉合,囟門過大是和孩子的頭型有關,並不是孩子缺鈣的表現。

第三,肋骨外翻,孩子越小越瘦,就會越明顯,但這並不是缺鈣的表現。

第四,孩子比同齡人各自偏小,並不是孩子缺鈣,每個孩子的生長髮育都有自己的週期,如果過於矮小,也應該是等到孩子三週歲後再去細查。

第五,孩子有佝僂病就是缺鈣,孩子有佝僂病不是缺鈣,而是缺乏維生素D,

對於一歲以內的孩子來說,每天保證600毫升的奶量,孩子是不會鈣的,但是如果麼有足夠的維生素D,鈣是不能被充分吸收的,所以父母們要注意的是:

第一,孩子每天要保證曬太陽1-2個小時;

第二,如果不能保證充足的日照,那麼就給孩子把維生素D補上,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孩子最好要報AD吃上,來保證孩子的鈣的吸收。

所以,孩子肋骨外翻,並不是缺鈣哦,媽媽可以多觀察留意,孩子長大後這種現象會自然消失。


豌豆媽媽育兒


寶寶肋骨輕微外翻,是因為缺鈣嗎?

結論:寶寶肋骨輕微外翻,並不是缺鈣。好多寶寶體檢出來的肋骨外翻通常是生理性外翻,也不需要額外再補鈣劑。

好多新手爸媽們帶孩子體檢一遇到醫生說肋骨外翻,就覺得問題很嚴重,也會想當然地以為是孩子缺鈣導致肋骨外翻。當然,也不排除某些醫院的兒科醫生就會建議家長給孩子再額外補充鈣劑,做骨密度檢查,整得父母們都緊張兮兮的。

肋骨外翻的判斷:

孩子平躺下,觀察孩子最下緣的肋骨,如果超出身體的外緣,醫生就會判斷是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的原因:

1、嬰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現象。

2、肋骨發育畸形。

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種情況,所以隨著孩子身體生長髮育,肋骨外翻現象會逐漸消失,表現為正常的肋骨。

肋骨外翻和佝僂病的區別。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檢查出肋骨外翻很嚴重,是因為和佝僂病混淆在一起了。佝僂病的症狀有肋串珠、肋軟骨溝等,其中肋軟骨溝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導致肋骨鈣化不足,肋骨出現凹凸不平,呈現串珠樣改變。

常見的小兒佝僂病早期症狀表現有四肢短小、行為異常、胸部骨頭異常、O型腿和長牙晚。

總結:

如果孩子出現肋骨外翻的現象,千萬不要盲目補鈣,不要自己去藥店買補鈣產品給孩子補鈣。因為補鈣過量是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的,輕則出現便秘,重則會有高鈣血癥。

很多寶寶在一週歲左右會出現肋骨外翻的現象,這是正常的身體發育現象,隨著年齡增長,肋骨外翻會自動消失的,平時可以多帶孩子曬曬太陽,引導孩子做做擴胸運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斜槓型全職媽媽,多家自媒體平臺育兒專欄簽約作者,專注於分享最接地氣的育兒知識,感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歡迎關注萌媽百寶箱。

萌媽百寶箱


有的爸爸媽媽在給孩子洗完澡擦拭身體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的胸腔折邊有點不對勁啊,明顯的有點朝外翻啊,這可怎麼辦?上網一查,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說,孩子們肋骨向外翻那是缺鈣,得補鈣!得了,爸爸媽媽們就如奉聖旨般的趕快給孩子補鈣。

那麼孩子的肋骨外翻是因為缺鈣嗎?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肋骨外翻。

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屬於肋骨外翻,其實很簡單,當孩子平躺的時候,如果他們最下面肋骨超過了身體的邊緣,這就是肋骨外翻了。另外胸骨最下面的兩根肋骨和胸骨之間是沒連著的,如果孩子呼吸幅度較大的話,也是會肋骨外翻的。

其次,肋骨外翻就一定是缺鈣嗎?

之所以會有人認為肋骨外翻是因為缺鈣,主要是把肋骨外翻和佝僂病聯繫在一起了。開心爸爸專門向醫生諮詢了一下,其實佝僂症的表現中是沒有肋骨外翻這一項的,而是一些類似於“肋串珠”,“肋軟骨溝”等。所以這只是大家在認識上的一個誤區,佝僂症和肋骨外翻並沒有什麼關聯,也就和缺鈣沒什麼關係了。

實際上孩子們肋骨外翻的原因有兩個:一種是孩子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另外一種是單純的肋骨發育畸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孩子的肋骨外翻的情況都屬前者,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的。

最後,發現了孩子肋骨外翻爸爸媽媽要怎麼做

儘管說孩子肋骨外翻是正常現象,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爸爸媽媽也是可以通過一些做法來使其得到緩解的。比如定時給孩子撫觸,順著肋骨的長勢來按摩;再比如多鼓勵孩子運動,合理的運動是可以幫助孩子增強內臟活動,改善胸廓發育狀況。


開心爸爸的日記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很明確地說,這個黑鍋,鈣不背(背鍋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什麼是肋骨外翻?

1、 寶寶平躺著,肉眼能看見最下緣的肋骨超出了身體的外緣,說人話就是高出來了一塊。

2、 非常明顯的肋骨外翻,站著就能看出高出來了一塊。

為什麼會肋骨外翻?

1、 大部分寶寶的肋骨外翻,是生理性外翻,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發育過程(沒有其他症狀)。會隨著月齡的增長逐漸恢復正常。

2、 日常護理不當也會有輕微的肋骨外翻,比如習慣側地從左側或右側抱寶寶,調整一下就會恢復正常。

3、 極少數寶寶肋骨發育異常。

為什麼鈣不背黑鍋?

1、 缺鈣的症狀如下:不長牙齒、身體消瘦、出汗多、睡眠障礙、頭髮稀少、愛哭鬧、神經系統興奮性極高、骨骼發育異常等情況,才有可能是缺鈣,注意:是可能,最終結果需要去醫院進一步確診。

2、 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只要奶量攝入充足,寶寶一般不會缺鈣。

3、 爸媽所謂的缺鈣,一般是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

4、 肋骨外翻不是佝僂病的表現。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如果寶寶屬於偏瘦體質,有是輕微的肋骨突出,那麼有很大的可能是由於偏瘦引起的,而不是缺鈣現象,家長不必過分擔心。不過如果寶寶長期情況得不到好轉甚至還有加重的趨勢,家長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排除是否是由於“雞胸”造成的。

什麼是雞胸?

雞胸又稱鴿胸,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形式。患胸骨向前隆起畸形,是前胸壁第二種常見的胸廓畸形,發病率約千分之一,男女比例約4:1,佔所有胸壁畸形的16.7%,一般認為是肋骨和肋軟骨過度生長造成的,胸骨的畸形是繼發於肋骨畸形的,也可繼發於胸腔內疾病。

易發人群:有雞胸家族史者;營養不良者;先天發育異常者。如果你家寶寶出現瘦小、不長個兒的表現,請帶他及時去醫院排除。

如何判斷雞胸?

在患病的初期,寶寶可能會出現易驚、夜間多汗盜汗、精神萎靡、愛發脾氣等症狀,如果病情加重,則會進一步變現在骨骼的變化上。例如,胸骨向前明顯突出,兩側肋骨向下、向內傾斜下陷,致使胸部變成像雞、鴿、鳥類胸骨一樣的形態,寶寶身材矮小、不長個,比同齡兒童發育要慢得多。

不過,上述表現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具體情況還是需要去醫院檢查。

預防方法:

1、孕媽媽要注意營養,多吃蛋類,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D及蛋白質的食物,每個新生兒,從出生半個月開始,每天服維生素D400-600IU,一直到2~3歲,如果奶量(包括母奶和配方奶)每天600ml以上,奶中的鈣齡能滿足嬰兒的需要,不需要另外補充鈣。如果每日奶量少於600ml,應適當補充鈣劑。

2、可多曬太陽,在正常天氣下,每日曬2小時左右,曬太陽時不要隔著玻璃、戴著帽子或口罩,否則達不到抗佝僂病的效果。

3、一個月的新生兒即開始喂服魚肝油,尤其是早產兒、雙胞胎或生長迅速的小兒。


建議:平時可多關注孩子身體狀況,在孩子0—6歲時,家長定期帶孩子做健康檢查。一般來說,在寶寶1歲前要進行四次健康評估,1—3歲半年一次,3—6歲每年一次。(lyj)


母嬰參考


肋骨外翻

讓寶寶平躺下來,如果看到孩子最下緣的肋骨會明顯高於胸廓,就是肋骨外翻。

是缺鈣嗎?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誤解,把嬰幼兒的肋骨外翻與寶寶缺鈣或者佝僂病聯繫起來,常常會因為肋骨外翻而要求孩子補鈣。

但事實上,肋骨外翻並不是佝僂病的表現(俗稱“缺鈣”)。缺鈣導致兒童患佝僂病,確實會有肋骨外翻的症狀。但是,肋骨外翻並不意味著一定是缺鈣,這點家長們是需要知道的。那麼肋骨外翻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外翻原因

1、生理性正常發育

由於寶寶膈肌尚未發育出生理隆起時,而寶寶胸腹腔內的臟器逐漸發育,就會向外頂出肋骨,這就造成了肋緣出現輕微外翻的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的發育過程。如果寶寶越瘦,肋緣外翻現象就越明顯。

2、不正確的抱姿

有的家長是右手抱孩子,讓孩子的右左側肋骨緊貼在身上,這樣會造成寶寶左右肋骨發育不覺不協調,也會有肋骨外翻的現象出現。

正確的抱姿應該是,抱孩子時要儘可能的讓孩子兩側的肋骨都能夠緊貼住媽媽的胸前,如果孩子的肋骨已經出現了外翻,這種抱姿可以糾正和改善孩子的情況,當然只限於3歲以下的孩子。

另外,家長也不要老是抱著寶寶不撒手,這樣會對寶寶的正常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導致寶寶發育遲緩,該翻身的時候還不會翻身,該坐的時候還不會坐……

3、褲子穿得太緊

有些媽媽會擔心寶寶的褲子會松,掉下來。於是給寶寶的褲腰總是勒的很緊。這樣可能會勒到寶寶的肋骨,也會出現肋骨外翻現。平時讓寶寶穿質地柔軟的連體衣,既不用但心寶寶著涼,連扣的設計更方便更換紙尿褲。

雖然這些行為引起的肋骨外翻,不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危害,但是會影響孩子的美觀還是要儘量避免喲。


堅持日更孕育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媽媽,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


孕兒知識百科


寶寶肋骨外翻,與“缺鈣”沒有關係!

以前醫學上認為肋骨外翻是兒童佝僂病的症狀,後來被證明兩者之前沒有關係。現在糾正過來了,也沒有肋骨外翻這種症狀。

寶寶肋骨外翻,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與“缺鈣”沒有關係。(為什麼要打上引號?是因為很大家長搞不清缺鈣和缺Vd的區別,下面等會兒再說)。

1、如果你經常固定一個姿勢抱娃或餵奶,比如經常左側抱,寶寶右側肋骨就外翻。反之亦然。所以科學餵奶,應該上次和下一次餵奶時間要輪換姿勢,這樣也能保證寶寶喝到充足的後奶。另外,家長也不要經常抱孩子,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寶寶。

2、寶寶褲子系的太緊,上腹部隆起時將肋骨下端的肋骨頂起向外沿擴,讓寶寶表現出肋骨外翻的表象。月齡小的寶寶本來就是腹式呼吸為主,加上寶寶正處於快速生長髮育期,所以家長選擇衣物時,應儘量選寬鬆純棉面料,不要給寶寶穿的太緊。

3、寶寶呼吸頻率快,一般是正常成年人的1~2倍。加上寶寶的肋骨比較軟,所以在快節奏的呼吸影響下最下端的肋骨容易外擴。這是正常的生理性凸起,寶寶長大一點就好了。

4、缺乏維生素D(重點來了,不是缺鈣!)

上面說過了肋骨外翻與缺鈣沒有關係,但是卻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係。維生素D缺乏症,也叫兒童佝僂病。表現在寶寶肋骨上會出現胸口下陷、肋骨串珠等症狀。

維生素D能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同時協調鈣與磷的關係。因此新生兒出生後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iu,必須要補的哦!

總結如下:寶寶肋骨輕度外翻,要按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與缺鈣沒有關係。寶寶1歲之前保持每天600~800ml的母乳,奶粉保持500~600ml,都不會缺鈣。當然,如果寶寶奶量不足,可以考慮額外補充鈣劑,但同時維生素D不能中斷。



爸爸不講理


寶寶肋骨外翻,不一定是缺鈣

寶寶10個月,一直母乳餵養,才16斤,確實偏瘦,我感覺像是偏瘦引起的。很瘦的孩子,皮膚包著骨頭,很容易看上去肋骨外翻。在此提醒一下,寶寶一般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10個月該及時添加輔食了,以免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如果覺得孩子也沒有別的問題,還是擔心缺鈣的話,可以到醫院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測,確認是不是缺鈣。不要盲目補鈣,補鈣過量也會引起骨質鈣化,牙齒難脫落,這就過猶不及了。

肋骨外翻的原因

肋骨外翻不是缺鈣造成的,與膈肌發育有關。

膈肌就在胸部和腹部之間的位置,在倒數第二根肋骨的內邊緣。小孩子的膈肌發育不全,比較僵硬,往裡拉著肋骨邊緣,看上去就是肋骨外翻。


膈肌到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才會發育成熟,之後變得柔軟舒緩一些,就不會往裡拉著肋骨了。

還可能是因為穿的褲子褲要處比較緊,所以顯得像是肋骨外翻,換成揹帶褲或者連體褲看看是不是會好一些。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祝寶寶健康,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也是經驗豐富的育兒問答達人,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跟缺不缺鈣沒關係!寶寶偏瘦,腹壁肌群缺乏張力,這是導致肋骨外翻的主要原因。

肋骨外翻,在很多寶寶,尤其是偏瘦型的寶寶身上,都會有或明顯或不明顯的表現。有的爸媽就會覺得寶寶是不是缺鈣了?

除了極個別的先天骨骼發育異常,剩下絕大多數寶寶肋骨外翻並沒太大的問題,大多都是由於腹壁肌群力量不足,導致肋骨出現外翻。

需要強調的是,肋骨外翻和佝僂病沒有關係,並非缺鈣或缺維生素D導致的,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在人體的肋骨外側,有很多肌肉群,統稱為腹壁肌群。一端拉著肋骨,一端拉著骨盆。正常情況下,這些肌肉群是讓人體正常發育的保障。

但如果孩子因為一些呼吸習慣、睡覺或者爸媽抱的姿勢不正確,可能會導致寶寶這些肌肉缺乏足夠的拉扯力。就像蹺蹺板的兩端,一端下去,另一端就會翹起來。

寶寶肋骨外翻,該如何應對?

母乳餵養的寶寶,只要保證媽媽的營養均衡攝入,寶寶的營養供應跟得上就好。太陽好的天氣,注意補充維生素D,帶寶寶多曬太陽。

另外,推薦寶媽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媽媽經常給寶寶做撫觸和小兒推拿。通過刺激膈肌、按摩胸背部,來調整寶寶呼吸和鍛鍊腹壁肌群。對於肋骨外翻治療效果會很好!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