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寶寶日常保健按摩有哪些?

老男孩199022835


我經常告誡寶媽奶奶姥姥們:寶寶不可盲目推拿!否則得不償失。小兒推拿不能包治百病,但百病能調。我始終強調,要在安全推拿的基礎上,講保健推拿,做保健推拿,千萬不能因保健手法不當而傷到孩子,那就得不償失啦!

在小兒推拿臨床上總結了一套日常保健推拿的5大手法,即使媽媽不會辯證,問題也不大。如果你的寶寶經常生病,容易感冒、咳嗽、發燒,脾胃虛弱容易腹瀉、便秘、積食等等,都可以做,為寶寶保駕護航!

第一大手法【揉二馬

這是一個點狀的穴位。有個簡單的取穴辦法,從小指與無名指的掌骨之間向心方向推,推不動的地方就是二馬穴。

腎為先天之本。二馬就是一個補腎氣的手法,有扶元固本,增高益智的作用,適應於先天不足,發育遲緩,久病體弱的寶寶

大家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用拇指揉的時候,力度把握不好!

正確:輕手法為補,重手法為瀉。日常保健都是補法。

錯誤:手法太重!

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腎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主骨生髓。腎氣足的寶寶大腦發育好,更聰明!孩子長個也要消耗,揉二馬陰陽雙補,小孩發育會更好!

第二大手法【清補脾

在孩子拇指外側來回推,每分鐘200次的頻率。

脾為後天之本。這是一個健脾益氣的手法,可以補血生肌,特別適合脾虛腎虛和氣虛的寶寶

對於脾穴,大家疑惑的主要是分不清這個穴位推拿方向,是離心推,還是向心推。

正確:不懂辯證,出手便錯。離心推是清法,向心推為補法。媽媽奶奶一般不懂辯證,這兒的建議就是來回推比較安全!

錯誤:多做向心推補脾,容易上火

脾穴可治大病。如小兒感冒後咳嗽反反覆覆,甚者可持續一兩月,多則半年,遷延難愈。這種情況也可以清補脾或補脾,久推必效。現在的寶寶,家裡條件好,往往都存在營養過剩,容易乳食積滯,而且只要經常生病的,大多數都會脾虛,清補脾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第三大手法【運八卦】

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用拇指在孩子手心裡畫一個不大不小的圓。有時寶寶手心會癢癢,很正常,適用一會兒就好了~~

是一個行氣的手法,適應各種體質的孩子,腹瀉便秘,積食厭食,咳嗽痰多也都可以用它

大家疑惑的主要是運八卦的方向,經常出錯。

正確:為便於大家好記,左手的順時針是順八卦,逆時針就是逆八卦!右手反之。

錯誤:不是順時針就是順八卦,逆時針就是逆八卦!

八卦作為日常保健,按照三字經流派小兒推拿的經驗,往往都是做的順八卦,即使熱症也會用順八卦。

第四大手法【摩腹】

四指緊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畫圓圈。孩子年齡大了,可以改為揉腹。

是一個理氣活血,健脾和胃的手法,適應於對於便秘腹瀉、厭食積食、咳嗽發燒的寶寶

這個手法最容易出現的錯誤,還是方向問題。

錯誤:天天順時針摩腹,可致氣虛。

正確:順為瀉法,逆為補法!順摩腹可調理積食,實秘等;逆摩腹,可調理寒瀉,脾虛等。

當下,還流行“腹腦”這個形象的說法,說是和大腦神經類似,豐富的腹部神經控制著消化和吸收。經常按摩腹部,腹部舒服了,反過來可影響大腦分管腸胃的神經工作。作為日常保健,可順時針36或逆時針36圈的倍數施術,以寶寶舒服為度,可預防疾病的發生。一定不能只順揉腹!

第五大手法【捏積(脊)

民間又叫“擀皮兒”,“螞蟻上樹”等,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四指在前,拇指在後推動,不離肌膚。媽媽奶奶多練習幾遍就會無師自通。

是一個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的手法,適用於一切虛弱之症,尤其消化道病症

媽媽奶奶容易出現的錯誤,還是捏的方向問題。

正確:捏的方向很重要。捏積要從下往上捏,陽氣順勢生髮,對陽虛氣虛體寒孩子效果好,適合早晨和上午捏。下捏則適合一些陰虛嚴重,積食、發高燒等實熱的孩子。

錯誤:一直從下向上捏脊。

捏脊本身,保健作用就非常大,能把五臟六腑的氣機疏通一遍。在民間流傳深遠,可以讓孩子長的高,吃的飽,睡的香!

以上5大保健手法,對確實需要操作的,每天可推拿二十分鐘。推拿介質可用爽身粉,有寶寶的家裡都有。

小兒推拿用穴如用藥,媽媽奶奶切記,不要盲目推拿!喜歡就點贊轉發關注“張家綱小兒推拿”,專心專注小兒推拿技法傳承與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