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普京認為俄美關係陷於低谷,都是美國政治內鬥惹的禍,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新文化街男孩



前蘇聯/俄羅斯是美國天然的敵人,在美國的那些傳統建制派的意識形態裡,蘇聯解體前是美國全球霸權的死敵;現在的俄羅斯也一直如此,這不由特朗普代表的改革派來界定,更不由俄羅斯人來決定!而且這俄羅斯還是這些傳統建制派及其背後的軍工複合體獲取利益的絕佳工具。

普京總統一語中的,美國建制派精英們為了維護這個群體利益,把對俄關係設定為紅線,包括總統在內可以不擇手段地圍堵削弱甚扼殺俄羅斯,卻決不允許與俄羅斯化敵為友,讓他們的利益瞬間消失。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也曾試圖越過這條紅線,被希拉里代表建制派找上門一通修理,這肯尼亞小子轉圜的快,立馬投降,結果外交大權就被希拉里獨攬。這位政治素人特朗普在大選期間就為普京大唱讚歌,在美國中下層人士的支持下,並依靠自己雄的實經濟實力,在被美國媒體普遍唱衰的條件下,出人意料地當選美國總統,於是美國政界最激烈狗鬥開始了。


建制派的媒體、司法、國會不分驢象,量身特製了這個通俄門,把這“不諳世事”特朗普關進這道門裡,對其展開長時間不間斷地圍攻,任他特朗普桀驁不馴,也被這些勢力龐大,根深蒂固的“政治精英”修理的灰頭土臉,規規矩矩了。致使現在美俄關係冷到冰點以下至三尺,甚至比當年的冷戰還要冷的多,軍機軍艦相互危險對峙已成家常便飯,擦槍走火,引發衝突甚至激烈局部戰爭的可能性隨時存在,這與俄羅斯人和特朗普當時的希望大相經庭。所以普京總統的這個論斷,可謂是一語中地,直入本源。


鐵嶺鋒


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與其說美國內鬥影響,還不如說是美國整體大戰略的需要。

美國實質上是財團掌國,之所以當初定為三權分立,出發點就是為了避免政客權力凌駕於財團集體利益之上。所以表面上看似乎是特朗普受政敵肘腋,實質上仍然是財團集體利益的體現。

特朗普由於自己家資雄厚,所以競選時相比那些需要財團支持競選經費贊助而當選總統來說,其施政綱領就會有更多的個人意志成份。然而美國現實的政制體制決定了美國總統根本不可能獨斷乾坤。這一切即可以從特朗普當上總統後最初班子成員陸續離職上得到證實,也可以從特朗普施政措施多變可以看出。這一切都充份說明特朗普個人的意願必須服從於美國財團整體意志,否則特朗普這個總統根本當不下去。

具體到對俄羅斯政策來講,美國為稱霸全球就必須要把俄羅斯削弱再削弱。絕對不充許任何對俄羅斯緩和政策傾向的出現。在這方面即使特朗普心中再質疑如此對待俄羅斯是否是最佳選擇,特朗普也沒辦法自作主張,君不見鬧得沸沸揚揚的“通俄門”麼?

認真來說,特朗普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美國現任總統的身份來說,都不可能不顧美國利益而去維護俄羅斯的利益 區別只不過是緩急而已。然而就僅僅是對俄羅斯緩急區別,財團集體意志也不允許特朗普自己做什麼選擇。

所以,美國的政治特點就是財團掌國,美國總統就必須按財團意志施政。總統要麼屈從、要麼這坐位上換人。


史可見證


普京這句話說的實情:美國的傳統政客和現在的民主黨,對於特朗普的“通俄門”事件緊抓不放,而特朗普現在為了中期大選和連任總統,自然不敢“太任性”直接跟普京會晤,而且特朗普為了表示自己跟俄羅斯沒有所謂的“通俄門”,自然需要對俄羅斯更加兇狠。

1.對於普京,特朗普打心眼裡是佩服的;而普京為了俄羅斯能夠走出被圍困的局面,也在特朗普大選期間,在別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普京力挺特朗普。而特朗普對於普京讚譽有加,尤其是剛剛當選總統後,更是直接發推特對普京表示敬仰。所以,當時,普京以極大的忍耐性,等著特朗普的橄欖枝。

“我們是美國內部爭鬥中的人質,”普京說,“我希望(這種狀態)會在某一天結束,而發展俄美關係的客觀需求將會佔上風。

2.而隨著美國中期大選逼近,特朗普就更不可能跟普京有會晤的機會了。按照普京的說法:一直希望能夠跟特朗普會晤,但現在這種願望正在消退。同時,普京認為雖然特朗普驅逐了數十名俄外交官並進行制裁,但認為是特朗普受到了國內反對派的阻撓。

3.普京在自己的主場“開會”談論美俄關係,其實更是在跟歐洲國家喊話:你們要真的想跟我俄羅斯站隊,就的想清楚了!不要閃爍其詞!就在同一時間段:法國總統也喊話了——想要取消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必須解決好烏克蘭問題。

所以,普京其實告知歐洲國家:要想好好“混天下”,就要有起碼的“道義”,而不是老想著兩邊兒都站隊!

普京樂見現在歐洲國家來訪俄羅斯,但是普京心裡清楚:不要抱有太大希望,歐洲國家的不團結,也不是什麼秘密。


英武


普京說的沒有錯,俄羅斯就是美國內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首先,美國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必須有一個假想敵,自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好像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去和誰爭鬥。普京的上臺,俄羅斯重新迴歸國家舞臺,美國又找到了久違的敵手,俄羅斯自然就成了美國的假想敵。而且俄羅斯這個敵人,美國的兩黨都需要,每逢選舉俄羅斯必然是他們攻擊的首要目標。

其次,特朗普與共和黨內建制派的衝突。特朗普是靠民粹主義起家,一些政策與美國建制派明顯不同,尤其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兩者之間衝突明顯。特朗普有明顯的改善美俄關係的願望,幾次想與普京會晤,但都因國內建制派勢力的反對,沒有實現,改善美俄關係也就成了泡影。

第三,一個強大而強勢的俄羅斯不符合美國利益。這在美國社會好像已經形成了共識。所以,不論那個黨派選舉獲勝,都需要附和這樣的所謂民意,以打壓俄羅斯獲取選民的支持。對俄羅斯的強硬,已經成為了美國的一個標籤。

特朗普當選,本來可以改善美俄關係,但因為國內政治的需要,只能犧牲與俄羅斯的關係,保證共和黨在美國社會的選舉優勢。在黨派政治利益面前,特朗普也無能為力。


無奈且向上


如此說法,就有點耍賴的嫌疑了。

鄰里之間不和的原因是什麼?孤掌難鳴,首先應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為什麼人家對你不怎麼樣的時候,就埋怨是他人家裡出了事兒呢?

美國國內兩黨互撕已經有了至少上百年的歷史,如果不誇張的話,自美利堅這個國家成立以來,美國國會(儘管那個時候還沒有分成兩黨)就有兩派的鬥爭。

所以,普京在看待俄美關係處於低谷期的判斷是準確的,但是為什麼或者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低谷的結論,卻很滑稽。

俄美關係的“結”到底在哪裡呢?並非在美國的兩黨政治,也不是川普為了避嫌而不敢向莫斯科靠攏,這個“結”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

美國(包括兩黨)的治國理念中,一直都少不了“敵人/對手”。不管哪一個黨在臺上,都需要這麼一個“假想敵”作為“參照”。

不幸的是,俄羅斯就在那一年“撞上了槍口”。有了俄羅斯這個“參照”,美國的國防預算會順利通過;

有了俄羅斯做“參照”,美國的波音、洛馬、雷神公司的政府採購大單也有了下家。

俄羅斯人不去敘利亞,美國人也沒有理由跟進;俄羅斯的核潛艇不去加利福尼亞海邊一遊,美國也不會重新設立第二艦隊。

所謂“通俄門”調查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沒有這個“門”,也會有其它什麼“門”。

美國需要一個“參照物” ,難道俄羅斯就不需要一個可以激勵民族主義精神的參照物嗎?


閒看秋風999


海外網5月26日電 就俄美關係近一段時間陷入困境一事,當地時間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想要改善兩國間的關係,但是卻被圍繞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諸多政治爭執所連累,甚至可以說是被“挾持為人質”

1.美國與俄羅斯關係陷入了冷戰以來最低點。進入2018年,美國與俄羅斯外交關係空間惡化。因為發生在英國“間諜中毒案”,美國與俄羅斯互相驅逐了駐對方的60名外交官;隨後,美國宣佈對俄羅斯進行新一輪經濟制裁,涉及38個經濟實體和個人,俄羅斯也不甘示弱,5月23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剛剛通過《應對美國及其他國家不友好行為法》的法案,反擊美國的制裁。在敘利亞問題,俄羅斯與土耳其、伊朗結成同盟,美國也不甘示弱,聯合英國、法國,發動了對敘利亞的空襲。在對待《伊朗核協議》問題上,美國也沒有絲毫顧忌俄羅斯的利益與感受,十分任性的退出了該協議。甚至在2018年10月份,美國為首的北約將舉行3-4萬人規模的“三叉戟接點”接點軍事演習,劍指俄羅斯。普京的美俄關係陷入低谷,此言不虛!

2015年的“三叉戟接點”軍事演習

2.美國政治內鬥確實是造成美俄關係陷入低谷的原因之一。2016年,特朗普參加美國總統大選之時,還曾經多次表達對俄羅斯、普京的好感,甚至宣稱,當選總統以後會與俄羅斯“好好相處”。結果,特朗普當選總統以後,變臉之快,令人歎為觀止!深陷“通俄門”的特朗普不得不開展自救行動,還有什麼比對俄羅斯強硬更新證明“清白”的方法呢?2018年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年,為了爭奪參眾兩院多數黨地位,在野的民主黨和執政的共和黨也頻頻拿對俄關係做文章,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美俄關係的惡化。

特朗普與普京也曾經有“蜜月期”

3.美俄關係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還是國家利益。在政治上,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曾經是唯一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強國,美國不願意看到俄羅斯再次恢復蘇聯的影響力;在軍事上,俄羅斯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軍事強國,特別是核武器數量甚至超過了美國,俄羅斯8500多枚核武、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導彈、北風之神級核潛等都能夠覆蓋美國本土,是最有能力威脅美國的國家;在經濟上,經過“頁岩革命”的美國,從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搖身一變成為了能源出口國,而俄羅斯是當今世界上石油、天然氣最大出口國,每年幾千億美元的能源出口市場足以讓兩國爭紅眼!即使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希拉里成為美國總統,一樣會因為國家利益與俄羅斯撕破臉。

美國要將頁岩油銷往全世界

所以,美國政治內鬥僅僅是美俄關係陷入低谷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還在於兩國的國家利益衝突!


美國觀察室


俄美關係陷入低谷、難以改善,有美國政治內鬥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導致的。普京只說其一,不提其二,由想含糊克里米亞問題,力爭在美國中期選舉之後,與特朗普改善關係的考慮。



克里米亞問題是美俄關係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

在奧巴馬第二個任期,當時美國正在調集全球的力量實行重返亞太的戰略。此時,烏克蘭危機爆發,奧巴馬迫於國際輿論的壓力,開始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俄美關係步入低谷。毫不誇張的說,普京吞併克里米亞,其實是為亞太國家擋了一槍。

即便現在,在美國國內仍然有相當多的政治人物主張,保持甚至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逼迫俄羅斯讓出克里米亞。這才是美俄關係走入低谷,難以改善的最根本原因。



特朗普確實想與俄羅斯改善關係

特朗普在經商期間就對俄羅斯有好感,他本人就在俄羅斯境內有自己的產業。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想糾正將俄羅斯作為主要敵人的戰略偏差,重新將精力和資源集中在亞太地區。

但是,正是因為特朗普對俄羅斯有好感,在大選期間,特朗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有過接觸,民主黨一直揪住俄羅斯黑客干預美國大選的通俄門事件不放,令特朗普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

因為正在接受通俄門調查,使得特朗普不敢輕易與俄羅斯媾和,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這也就是普京為什麼說俄美關係陷入低谷,是由於美國政治內鬥導致的。

今年年底,美國即將舉行中期選舉,如果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能夠取得勝利,特朗普很有可能與普京見面,緩和俄美關係。


衝擊時評


1.特朗普已經被政治內鬥綁架了外交政策,特朗普上臺以來幾乎實現了他大多數承諾,包括遭人批評的退群政策也得以實施,但是關於改善和俄羅斯關係被扣上了“通俄門”的帽子,特朗普為了自己的烏紗帽必需要對俄強硬。

2.美俄關係陷入最低谷不止是因為政治內鬥,主要還是俄羅斯和伊朗在中東不斷拓展的勢力和美國在中東既有利益的衝突,美國為了尋求破局的機會不惜把美俄關係拖到冰點。

3.美俄關係加劇對抗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特朗普上臺以來的政策雖然不能說非常好,但是特朗普絕對不是傻子,他絕對不會隨隨便便提出了緩和和俄羅斯關係的政策。面對美國強勢圍堵策反烏克蘭,俄羅斯則是大兵壓境強佔克里米亞半島,美國的強硬政策只能帶來俄羅斯更強硬的報復,所以說現在美國對付俄羅斯還是隻用強硬已經是過時了。


虎賁軍huben


普京的表態,其實是有道理的,美俄關係降至冰點以下,讓全全世界感到不安,尤其是其所引發的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但是,普京卻刻意忽略了美俄矛盾的本質問題——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對抗。美俄之間的共同利益基礎並不厚實,可以說十分的淺薄,在這種相互經濟依存度不高的情況下,直接的帶有明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對抗勢必成為主角,這種對抗的表現為輿論上的相互詆譭和軍事上的軍備競賽。這在冷戰期間是經常可以看到的。所以普京的表示的目的很顯然就沒那麼單純。


(普京在聖彼得堡經濟論壇講話)

特朗普與奧巴馬的對俄政策

普京單純的認為特朗普沒有兌現競選改善美俄關係的競選承諾的原因,是民主黨的掣肘和阻撓,其實是不對的。奧巴馬的聯合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多變制裁,這個僅僅是傷及俄羅斯外交和經貿,並未威脅到俄羅斯國內的政治,尤其是統一俄羅斯黨本身的執政地位和普京個人的權威。相對比於奧巴馬的手段,視里根為偶像的特朗普堅持摒棄“道德相對論”,強調價值觀念對抗其實更具有進攻性,其從根本上就認為俄羅斯就是“惡的”,根本就沒法與俄羅斯進行溝通和交流。

(特朗普與里根)

特朗普上臺以來針對的不僅僅是俄羅斯這個國家本身的行為,其更針對俄羅斯內部的制度、統治階層、價值觀念。所以我們看到特朗普對俄製裁很多都是針對俄羅斯的個人尤其是跟普京關係的親信和寡頭。與俄羅斯一切溝通和交流的前提是俄羅斯必須首先做出改變和妥協,並達到美國為其設立的標準。這個對比與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政策更具有侵略性,留下的談判餘地很小。

(特朗普簽署制裁令)

特朗普的目的和普京的反應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特朗普在普京勝選之後的兩天與普京進行了通話,特朗普建議舉行美俄首腦對話,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停止軍備競賽。特朗普的終極目的就是想“用談判解除俄羅斯的武裝”,這樣對比花錢去進行軍備競賽壓垮俄羅斯顯得十分划算。其還在4月14日對敘利亞動武前夕發佈推文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進行了抨擊,並依然強調用對話換取俄羅斯放棄“軍備研發”。

(特朗普與普京軍備競賽)

很顯然這對於一個一直強調“現實主義”的普京而言是不可能接受的,因為一個沒有了“牙齒”的俄羅斯就會回到上世紀90年代任人宰割|妥協退讓的處境。普京不會輕易就範,儘管美國已經把制裁的目標瞄準了其周圍的親信和支持他的寡頭。其下一步的策略可能仍將是不斷的試探,並且儘可能的利用特朗普失信於世界的“美國優先策略”所造成的寬鬆環境來給俄羅斯贏得一些外交空間和經貿利益。聖彼得堡講話本身就是試探。

(普京聖彼得堡經濟論壇講話)

普京的目的

普京這麼強調“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其實就是淡化自身在干預美國2016年大選的嫌疑,挽回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很顯然當著馬克龍和安倍兩個美國核心親密盟友面講出這些話更有效果。干預美國大選這件事本身確實涉及到了美國國內的兩黨鬥爭,其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特朗普“通俄門”調查,另外一個就是衍生出來的“俄羅斯黑客信息攻擊”。從當前調查的情況來看,已經基本確定後者,俄羅斯確實通過社交媒體發動了對美國大選的信息戰, 干擾了美國大選。

(普京、拉加德、安倍、馬克龍)

美國方面朝野上下就干預這件事本身的立場還是高度一致的,並且都正在利用這件事想俄羅斯發難,抹黑俄羅斯的國家形象。涉及兩黨的政治鬥是在特朗普“通俄門”調查這塊,分歧比較嚴。在這一塊給人的印象就是美國國內政治鬥爭影響到了,美俄關係的改善,也就是說普京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美俄關係惡化的責任不在於俄羅斯而在於美國,從而塑造了俄羅斯積極的一面。

本文圖片 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這個問題試作回答一下吧:

首先,俗活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看待這個問題應該從俄、美兩方面來說。

一方面,從美國方面。美國是世界老大,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可的。而俄羅斯在普京領導近二十年時期,一直明裡暗裡拒絕認可美國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說得具體點就是不服氣,普京在一系列言行等多方面表現出要與美國平趙平坐,起碼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也應該為世界強國、大國的地位。而今,普京認為都是美國政治內鬥惹的禍,實實在在的說,從近幾年i的美俄關係來看,美國的政府及兩黨在很多事務中爭鬥是激烈的。但在對待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來看。其實很多事項是一致的,甚至高度一致的。哪又是什麼緣故呢?從下面來看吧!

另一方面,從普京領導的俄羅斯來看,素有硬漢之稱的普京及俄羅斯,在其領導期間,遠的就不說。近的如:烏克蘭事件、克里米亞事件、敘利亞事件、伊核事件等事件中,都與普京及俄羅斯有關。而普京的對策基夲上都強硬應對。獲得了戰鬥民族的稱胃,召來要管理世界的老大美國及西方的一系列圍賭、打壓、制裁等等反制。天長日久,予盾越深。互不服氣,爭鋒相對,俄美關係一落千丈。

從上兩個方面所述,普京認為俄美關係陷入低谷,怪罪美國。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各自都有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