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劉備託孤諸葛亮情景150年後驚人重現:詔書卻被大臣當場撕毀

《三國志》中的白帝城託孤:劉備病危之時,召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託孤,命二人輔佐其子劉禪,其間劉備與諸葛亮曾經有一段對話,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是這樣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段話和事情的經過,就是被後世人所津津樂道,推舉為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的白帝託孤。

劉備託孤諸葛亮情景150年後驚人重現:詔書卻被大臣當場撕毀

而就在一百五十年後的東晉朝堂,竟然也出現了與此驚人相似的一幕,在晉簡文帝司馬昱即將駕崩之前,也留下了一封與劉備託孤諸葛亮內容非常相似的詔書給當時的權臣桓溫:言"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詔書寫好後,先給到就在寢殿外值班的大臣王坦之手裡,王坦之看到詔書內容後,並沒有發出去給桓溫,而是拿著詔書怒氣衝衝的進了皇帝寢宮,當著簡文帝司馬昱的面把詔書撕了個粉碎。

簡文帝躺在床上流下眼淚,嘆道:"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的,你又何必如此不甘!"王坦之正色道:"晉室天下,是晉宣帝(司馬懿)和晉元帝(司馬睿)建立的,又怎由得陛下你獨斷獨行!"簡文帝無言以對,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遺詔,改成:"家國大事都要一一稟告大司馬(桓溫),太子要象劉禪對待諸葛亮一樣,敬重桓溫。"

劉備託孤諸葛亮情景150年後驚人重現:詔書卻被大臣當場撕毀

原來簡文帝司馬昱是桓溫扶立上皇位的,不過只是個傀儡皇帝罷了,所以本來還能多當幾年琅琊王的司馬昱,在坐上寶座後不到9個月,就氣憤、憂鬱而的了重病,眼看著要一命嗚呼了,於是留下了有"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內容的詔書,並讓桓溫"依周公居攝故事"處理政事。他是感覺桓溫實力太強,即便傳位給兒子也是沒啥用,不如就順水推舟把皇位讓給桓溫算了。不過天不亡晉,此時左衛將軍王坦之正好在殿外當值,撕毀了這份不負責任的詔書,將桓溫“攝政”改為了“輔政”。

劉備託孤諸葛亮情景150年後驚人重現:詔書卻被大臣當場撕毀

桓溫原以為簡文帝臨死會禪位給自己,或讓自己攝政,而今大失所望,怨憤不已。後來朝廷徵桓溫入朝或是加給的賞賜,桓溫都一概推辭不要。第二年桓溫帶兵入朝,拜謁皇陵。當時,京中流言四起,都說他此次入京是要誅除王坦之、謝安,顛覆晉朝。朝廷命謝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拜於道側,朝中位望稍高者皆驚慌失措。但不久,桓溫患病,返回姑孰,前後在京不過十四天,之後桓溫病漸沉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錫之禮,並多次派人催促。謝安、王坦之見桓溫病重,以藉口拖延賞賜,終於在同年7月,桓溫病逝。至此,東晉江山社稷又得以延續了49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