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祕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在十八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鐵路運輸系統就已成為了人類史上第一種大規模的陸上運輸系統。在這個時期的戰爭中,毫無疑問,鐵路系統是最適合用來運輸重型火炮的交通工具。但是也由於鐵路運輸的侷限性,有些國家的軍隊開始在列車車廂上加裝輕武器以抵禦沿途可能遭遇到的敵人。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里士滿攻防戰中,北方軍隊的士兵將一門320mm口徑的臼炮,安裝在經加固後的列車車廂上轟擊南方軍隊,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這也成為了列車炮在世界戰爭史上的首秀。直到二戰期間,列車炮仍然是讓敵人不可輕視的重型武器。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列車炮的彈藥車

作為東方新興列強的日本,軍工能力遠不及傳統西方列強。這就使得日本軍方不得不依照世界上主流強國的潮流來武裝自己的軍隊。這個時候,歐洲剛剛結束了一場曠日持久,死傷慘重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中湧現了不少代表西方國家最高工業水平的武器,以及全新的戰爭模式。一直師從德意志帝國陸軍的日本陸軍雖然在大戰中與老師反目成仇,但是日本人也敏銳的發現了昔日的老師在進攻法國時所使用的超級巨炮“巴黎大炮”的強大威力,軍部內不少人認為發展大型列車炮是當務之急。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組裝中的九〇式二十四釐米列車加農炮

其實,那時的日本財政並不寬裕,鼓搞這樣的超級巨獸談何容易。於是,日本軍工人員想出了一個“蠢”方法——即效仿一戰中協約國軍隊的做法,將安放在海岸炮臺上的大口徑火炮或舊式艦炮安裝在列車車體上,由車頭牽引,沿鐵路線機動作戰。同時,隨著軍工技術的進步,大口徑列車炮的研製計劃逐漸變得可行。日本軍部內也由於看到北方剛剛完成革命的俄國巨熊的威脅,對於要求裝備列車炮的聲音也日趨增大。但是陸軍在對於日本國內鐵路系統的基本條件進行研究後,加上必須要有要塞才能使用列車炮的先決條件,陸軍的技術人員認為,列車炮在日本國內並無太大作用。但是如果將東三省方向的鐵路修好,列車炮就能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進行快速機動作戰。以此為目標,日本陸軍在大正九年(1920年)7月正式向陸軍技術本部下達兵器研究方針,其中就包括重型列車炮的研發命令。技術本部的軍官一開始打算採用海岸炮的27cm炮管,按照高層給出的性能要求,該炮最大仰角要達到30—35度,射程16000m,可技術本部決定超額完成任務,將最大仰角定在45—50度,最遠射程可達20000m。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瘋狂的技術軍官的性能提升計劃直到二戰結束都未能實現。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組裝完成的紀念攝影。穿西裝者為施耐德公司派出的技師,前排中者為日本陸軍技術本部長吉田豐彥中將

大正十三年(1924年),陸軍省兵器局經長期研究後發現,正在開發中的列車炮口徑在24cm,射程在50000m最為合適,同時也在技術上更容易實現,隨後向技術本部提出了修正案。而技術本部計算後認為炮彈彈形係數在0.5以下時彈丸初速可達1200/s,可是由於技術瓶頸,日本並不具備生產這種武器的技術,於是經過高層的權衡,最終決定從國外進口。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列車炮的彈藥車

首先,日本軍方相中了法國的老字號火炮製造公司施耐德公司,由駐法大使館的武官向施耐德公司提出訂單,購入資金為40萬日元(大正幣值)。就算如此,該炮的購買計劃依然遇到重重困難——此前的日本突遭關東大地震的襲擊,於是這項計劃被暫緩實施了,這筆資金也被轉成了日本的重建費用。

可在大地震中被重創了的日本,很快便將精力放到了重整軍備上。大正14年(1925年)二月,日本軍方派出以陸軍科學研究所所長緒方勝一中將為首的一支團隊前往西方各國調查武器性能。他們此行還肩負一項重要任務,即重啟之前因種種原因擱置的列車炮計劃。緒方中將一行人達到法國後,與法國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終於確定了日本朝思暮想的列車炮的性能參數:該炮全重136噸,炮管長12.83米,口徑依然是之前確定的240mm,炮架是一輛四對負重輪的轉向架車,最大仰角可達50度,理論最大射程達50.12km——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人類史上最大的艦炮大和級460mm炮的射程42km。同時,這門列車炮也是整個日本軍隊中射程最遠的火炮。看到這個數字,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當時的日本軍隊高層為何如此熱衷於鼓搞這樣一門巨炮了吧。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列車炮的發電車

當這門龐然大物抵達它的新家——日本時,其實它已經竣工四年了。昭和四年(1929年)五月,它在日本進行了組裝,日軍為它配備了國產的彈藥車和發電車及相關輔助設施。隨後在位於日本千葉縣富津市的陸軍技術本部下轄的富津射擊場,進行了它到達日本後的首秀。這一次測試該炮將裝藥量達88.5公斤的彈丸拋射至50km開外的場地。隨後,該炮作為東京灣的防備力量長期安置在日本國內。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列車炮的炮尾,刻有240 Schneider LE Creusot 1928 No.1(意思為所造之第一門)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列車炮使用的各個彈種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門日本國寶級巨炮一直無所事事地待在日本國內充當“花瓶”。但是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本極其需要來自偽滿洲國的工業原料等戰略物資。同時,北方的蘇聯雖然已經與德國在東線廝殺得難解難分,但依然在遠東地區保留了相當數量的精銳部隊,整個日本陸軍高層誰也說不準,哪天這樣一支大軍會不會突然越過漫長的國界線,向已無堪戰之兵的關東軍發起攻擊。與此同時,關東軍也在邊境線修起了要塞。這個時候,日軍才想起原來自家還有當年留下的一門列車巨炮,於是乎馬上將它派到了這些要塞群中最重要的虎頭要塞充當戰力。負責伺候它的是第四國境守備隊的炮兵部隊。與它並肩作戰的還有日軍中配備的形形色色的要塞炮。

沒開過一次火就被繳獲!探秘佈置在虎頭要塞的日本關東軍巨炮!

▲九〇式使用的榴彈(左)與半穿甲彈(右)

轉眼間,時間已經到了1945年,日本法西斯集團已經到了戰敗的邊緣,可諷刺的是,這樣一門斥巨資打造的國寶級武器居然沒有參加過一次像樣的戰鬥。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隨後在綿延的國界線上,成千上萬的蘇聯紅軍越過了邊境開始向苟延殘喘的關東軍發動最後一擊。駐守虎頭要塞的日軍終於用上了這門超級巨炮。日本投降後,它被蘇聯紅軍在通化大卸八塊後運往蘇聯。就這樣,這門當初日本傾盡全力造出的超級巨獸最終結束了它可恥而可悲的一生,同時也為列車巨炮的時代拉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