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百餘年前,有個仙境般的海島,因為一些未知現象被某些作家給描繪成“死神居住的地方”,導致一個與世無爭的海島因此再無遊客前往旅行,數萬人一度因此陷入生活困境......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16世紀初期,西班牙海軍上尉胡安·貝慕德斯偶然間發現了一個無人居住的群島,隨後在群島上放下一群豬作為回航時的補給並首次在航海地圖內標註,這個群島便以上尉名字命名為貝穆德斯,英文則音譯為百慕大。

1607年,英國海軍上將喬治·薩默斯帶著數百名本土移民定居百慕大,意圖將群島修建成英國海軍補給站,結果因大批量種植蔬菜引起各國船隊搶購,最終形成以農業為主的英國海外殖民城市,並頒佈了世界上第一個禁止獵殺海龜和海鳥的動物保護法。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隨著北大西洋不為人知的海島被陸續發現,百慕大作為補給站的重要性也逐漸降低,因此,當地人又利用島上盛產的海洋性木材建造船隻。據說,美國獨立戰爭時,英國前往北美參戰的全部是百慕大製造,當時全球航速最快的船隻。

1950年,美國作家愛德華·瓊斯的小說被邁阿密報紙刊登,第一次提到美國飛機在波多黎各,佛羅里達和百慕大群島間的一個三角區失蹤了,而美國海軍第19飛行中隊3年前確實在這個區域有過空難事件,原因是編隊五架戰鬥機因隊長忘帶導航儀和手錶導致迷路而耗盡燃料墜海(編隊隊長此前就有過多次因迷路棄機跳海的經歷)。於是,地攤小說作家瓊斯一炮成名被尊為“百慕大三角之父”。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緊接著一眾“玄幻”小說作家開始介入,活生生將一個旅遊勝地給寫成鬼怪兼外星人共有的“魔鬼三角洲”,各種小說、電影甚至紀錄片在短短5年內傳遍全球各地。1964年另一位美國作家蓋迪斯以“死亡百慕大三角”的標題發表了一篇文章,在沒有任何有效數據以及證據的前提下將百慕大海域描繪成“海難頻率遠超其他海域”,導致百慕大群島提出改名,但美國佛羅里達州和波多黎各都不要這個“晦氣”的名號,因此極力反對改名......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除了鳥和魚,再也沒有生物願意靠近百慕大群島,島上數萬民眾陷入沒有任何收入的境地。在那個年代,連百慕大居民都無法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海怪”和“外星人”的傳說不斷,連海底有個金字塔的傳言都來了。好在英國倒是乾脆的很,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對百慕大的援助,雖說是海外領地,但幾乎大小事情都是百慕大人自主決定。這也是美國挑唆百慕大獨立,卻以73.6%民眾投反對票的結局而收場。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如今的百慕大群島,除去三個島嶼被租賃給美軍用作軍事基地外,其他147個石灰岩島均成為度假勝地,是全球唯一一個全部島嶼都被開發利用的群島。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粉紅色沙灘的馬蹄灣,因粉紅色珊瑚顆粒更勝巴哈馬粉沙灘而一舉成名,位列全球十大最美沙灘之一,每年的5-10月旺季期間,每天接待的遊客量都在萬人以上。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從無人島到如今6.5萬個永久居民,百慕大經歷了數次移民潮,每逢傳聞喧囂的時候就會移民走一部分人,過後又會引來一部分遊客定居下來,週而復始一直到1990年,百慕大政府宣佈不再接受英國以外的移民申請。有趣的是,作為混雜人種社會,75%的百慕大人卻聲稱自己是“原住民”,住下來就不走的“原住民”。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在2000年“百慕大死亡三角”傳言仍很盛行的時候,當地人埋頭苦幹默不作聲的選擇了離岸金融中心與免稅天堂雙結合政策,連谷歌都受其吸引將大筆資金轉移來百慕大,一年至少可以節省20億美元的稅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住房價格不斷上漲的時候,百慕大卻宣佈對房地產行業予以補貼並強制將房價壓到原價的1/3,2007年一年就砸進18.45億百慕大元(與美元掛鉤等值),全島居民每個家庭都有永久土地性質的住房。

被地攤作家坑慘的海島,沒有工業基礎人均年收入卻有56萬

不僅如此,百慕大還連續15年提高薪酬待遇,雖然不設最低收入,但這裡普通的小護士和打字員的年薪都能超過十萬美元,人均收入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就算2017年歐美經濟不景氣期間,也能做到人均9萬美元(約56萬元人民幣)的年收入,是全球唯一沒有任何工業基礎卻能達到如此高收入的海島。試想,如果沒有那些百慕大三角的傳說,如今的百慕大群島會是怎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