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網球的理論很簡單。我們通過長期觀察研究認為,兩打(身前打和拍心打)構成了網球技術的基礎,而上層建築是由揮拍方向、拍形、用力三方面所構成。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1.大家知道,擊球要在身體的右前方或左前方,簡稱身前打(準確講,要在正確的擊球點上擊球,擊球點可分為最佳、正確、非正確三種)。為什麼擊球要在身前?統而言之就是為了能夠發力。網球的發力如同人類其它的肢體活動,都需要有一個穩固的支點,在網球運動中該點必定靠近擊球球拍的支撐腿之上,如採用中間式站位的規範動作要求人的重心壓在前腿上;開放式站位要求重心壓在擊球臂的同側腿上;關閉式壓在擊球臂的異側腿上,反手的關閉式壓在同側腿上。在這一穩固的支撐下,身體各部位的肌群才可能更好地收縮發力,才有時間和空間按肌群的從大到小依次用力和制動,才會形成正確的用力順序,以確保動作動量的傳遞和速度的疊加,使擊球動作快而有力。另外,在正確的擊球點上擊球有利於正確拍形和揮拍方向的形成。準確講,身前打是指擊球點的正確位置,該點在支撐腿的垂直面至該面的前方不遠處(俗稱甜區),球位置過遠和過近皆不可,過遠過近會造成擊球動作的變形(擊球點決定動作),也可以說擊球甜區的形成與這一支撐腿的位置有直接關係,是支撐腿形成了擊球的甜區。並且身前打除能很好地發力外還會形成正確的擊球動作。因此,身前球(找準擊球點)是擊球的靈魂,牛鼻子指揮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2.拍心打是指用球拍的甜心(中心區域)擊球。擊球時,若球離開球拍的縱軸,球拍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翻轉,這樣不僅會使給球的力量驟減,擊球方向也會失去控制。若球觸及到球拍的兩端,雖未離開球拍的縱軸,會失去球拍的彈性,這樣容易造成擊球無力,會使擊球動作雖然一樣但擊球效果大相徑庭。若拍心打到球會十分省力且舒服可心,這就是將拍心稱甜心的緣由所在。縱觀一切網球比賽,80%以上的擊球失誤或質量不高的球皆與這兩打的失誤有關,所以說兩打構成了網球運動的基礎,基礎的東西要常抓不懈,初學時更應如此。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建立在網球基礎(兩打)的上層建築是由揮拍方向、拍形、用力大小三個方面組成,而無其它!既然擊球是一種力,它就不會脫離力的三要素。網球中揮拍、拍形、用力這三方面體現了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是擊球的理論基礎。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1.先談揮拍,如網球中的抽球(拉球、擊球、上旋球)主要由向上和向前的兩個揮拍方向組成,大家知道,力是有方向性的,在球與球拍碰撞的3—6毫秒中,向前揮拍將力貫球體,給球更多向前的力量,可打出有速度的球。

若向上揮拍則力掠球皮,使球旋轉,可打出擊球人眼中的上旋球。由於抽球同時存在向前向上這兩個方向的用力,所以向前易出界,向上易下網,這些錯誤產生與揮拍的方向就有直接關係。此處需要指出,錯誤產生的原因不應完全歸於揮拍,還與其餘兩者(拍形、用力大小)有關係,故成功的抽球應該是向前向上兩者合理分配的結果。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2.再談拍形,拍形大體有前傾、垂直、後仰之分。因為不同的拍形會擊中球的不同部位,所以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在抽球時,前傾的拍子會擊到球的中上部,球自然會向下飛。同理後仰的拍子會擊中球的中下部,會使球向上飛行,延長了球的飛行時間和距離,於是造成球出底線的可能。就拍形再多說幾句,拍形、力的作用點、球的被擊部位說法有異但同屬一個問題,在擊球時這三者是一回事。拍形指拍子所處狀態,被擊打部位指網球被打的地方,在力學中稱力的作用點。還有一點,在擊球瞬間不管握拍有何不同但在擊球瞬間,拍形應大致一樣(稍有不同的是,西方式握拍拍形稍立,這樣有利於對球的包卷)。

網球技術的基礎和上層建築

3.擊球時用力的大小將影響到球的飛行速度和旋轉,若增大向上用力會增大球的旋轉,用力向前會增大球的飛行速度,這樣用力的大小會增大或減小拍形和揮拍的擊球效果。所以在擊球時這三者要有機地協調配合。(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王喆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