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

但人們往往會有一種衝動,逼迫自己變得完美。

就如歌德所過的:“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達到十全十美的這種願望,則是人類的尺度。”

但是我們忽視的是,正是那些我們缺失的部分,讓我們變得獨一無二。

以下6本書,將帶你更深層次地洞悉人生,讓你擺脫焦慮,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該書是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著作。

對於幸福的定義,人們的回答常常五花八門,沒有標準。

但追尋幸福,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話題,不可避免。

因此,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窮盡一生,尋找幸福的定義,最終凝結為一本書——《人生的智慧》。

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他,也因為此書而名聲鵲起,然而這卻是他的封筆之作,9年後叔本華因病離世,留下的遺言是:

希望愛好哲學的人,都能客觀獨立地理解他的哲學。

在這本書中,叔本華從世俗的角度探討了人生應遵循的原則,使自己過得幸福。

對於這本書,尼采說:在讀完叔本華的書的第一頁以後,就知道得很清楚,我將要把他寫的所有東西都讀完,他所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要聽。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該書是20世紀最著名的成功學導師戴爾•卡耐基的著作。

卡耐基的人生智慧曾影響了千千萬萬人的思想和心態,激發了他們對生命的無限熱忱與信心,勇敢地面對與搏擊現實中的困難,追求自己充實美好的人生。

《人性的弱點全集》彙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華和最激動人心的內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勵志經典,出版後立即獲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成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暢銷書。

該書主要內容包括: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平安快樂的要訣、如何使人喜歡你、如何贏得他人的贊同、如何更好地說服他人、讓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等十篇。

對於這本書,暢銷書作者拿破崙•希爾卡說:

耐基作品的目的就是幫助你解決你所面臨的問題: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務活動與社會交往中與人打交道,並有效地影響他人;如何克服憂慮,創造幸福美好的人生。當你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該書是心理學暢銷書作家武志紅的著作。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講的就是負能量比正能量更具有價值。

我們一直以為一些負面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是不好的,甚至認為這些是不完美的,阻礙了我們成長,我們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們。

作者從新的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這些壞情緒,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面意義。

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而且這些情緒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並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

真實勝過完美。我們要做的不是滅掉內心的魔鬼,而是去認識並擁抱它,活出真正的自我!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該書是皮克•耶爾的著作。

29歲的時候,皮克•耶爾過上了一個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在曼哈頓一棟摩天大樓的25層上班;住在派克大道與二十街交界處的一間公寓裡;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共事;工作內容精彩無比,是為《時代》週刊報道國際時事;而且沒有什麼家庭負擔,可以隨心所欲地到世界各地旅行。

忙碌的生活讓他感到興奮,但在內心深處,他覺得自己只是一直在狂奔,卻無法確定前行的方向。

後來,耶爾決定逃離這樣的夢幻生活。他放棄了穩定的工作,搬到日本古都京都,在一條后街的一個小房間簡簡單單地生活了一年。

結果,當他從紛亂的世界中抽離出來後,他反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方向,也把世界看得更清楚了。

在《安靜的力量》一書中,皮克•耶爾分享了許多與我們常識相悖的觀點。

他認為每個人在骨子裡,其實都需要一個留白的空間,一個停頓,就像一段音樂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讓人產生共鳴。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該書是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的著作。

喬布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別人而活。”同樣,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為雜物而活。少,就是幸福。身邊的物品越少,人生就越幸福。因為我們再也不需要物品填滿我們的人生。

36歲的作者曾一度被繁瑣的生活困擾著,然而他接觸到“極簡主義”之後,開始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重新定義人人渴望的“幸福”。他說:“我的東西少,但每天都很幸福。”

本書介紹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作者通過實例向讀者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倡導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並介紹了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秘籍,以及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積極的變化,傳達了通過簡單的生活獲取簡單的幸福的理念。

將物品減到最少,可支配的時間會增多,奪回被物品佔據的時間,丟掉不必要的雜物,這樣我們才有充裕的時間構建幸福人生的藍圖。

自信書單:6本書,讓你鼓足勇氣做自己

該書是積極心理學者肖恩•埃科爾的著作。

如果你觀察一下週圍的人,就會發現大部分人都遵循著一條準則,即:如果你努力,你就會成功,一旦你成功,你就會快樂。

這種信念解釋了生活中通常最能激勵我們的事物,例如我們認為:如果我得到提拔,或者達到下一個銷售目標,我就會快樂;如果我下次考個好成績,我就會快樂;如果我減掉5斤,我就會快樂。諸如此類,總之是成功在先,快樂在後。

但《快樂競爭力》的作者告訴我們,先前被我們奉為鐵律的準則,其實正好搞反了,快樂是成功的先鋒,而不僅僅是結果。

他的研究也發現,幾乎在我們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婚姻、健康、友誼、團體活動、創造力,尤其是我們的工作和事業中,快樂都會帶來成功。

當我們快樂時,我們的心態和情緒是積極的,我們會更加聰明,更有動力,也更加成功。

快樂才是中心,成功圍著它轉。

作者:夏穆,精讀主創,新媒體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