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3)

雖說法國在大革命的期間頒佈了《人權宣言》,宣佈了人人都具有自由、財產、安全的權利,

但是在法國大革命的期間,這些東西可真是一點都沒有保障。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3)

在攻佔巴士底獄的那一天,路易十六在凡爾賽還是法國國王,照著這個樣子整下去法國看來是要改成君主立憲了,這也就意味著王室可以繼續住在豪華的宮殿裡面。不過到了1789年的10月份,有流言稱瑪麗安內托特在王宮裡囤積糧食,事情一鬧出來很快就成了“凡爾賽婦女大遊行”。一大群持有武器的婦女們湧向了王宮,強烈要求路易十六和瑪麗安內托特立即從凡爾賽搬回巴黎。他們到最後也是照做了,因為拿著武器的婦女基本上都像黑寡婦那樣的無人能敵嘛。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3)

虛幻的革命

法國大革命,對於當時的一些甚至是大部分的群眾來講,壓根就不是什麼啟蒙運動思想解放的高潮,而是因為食物的短缺讓這些人被迫起來求生存的產物,外加上當時的政治經濟體制讓法國的絕大多數的窮人承受了財政惡化的後果而已。

西方史學界表明:大革命的第一階段其實沒有那麼的革命性,國民議會也是想建立起來一個君主立憲的新政體,因為他們認為維持國家的運行絕對的不能夠少了國王,至於新勢力們所關注的選民資格和政府的職位問題,其實都在當時的有產者的手裡。當時也只有最激進的一派:雅各賓派呼籲建立起一個共和國。但是局勢就要變得更加的革命性了,同時也對法國更加的不利。

文明簡史:法國大革命(3)

首先,雅各賓派發起了大規模的請願,導致的直接結果是事件失去了控制。革命成功的那些並非忠於國王而是忠於國民議會的軍隊選擇了向集會的群眾開槍,殺死了大概50個人。這下子可就倒了黴了,雖然曾經的國民議會代表了當時法國人革命的呼聲,可是現在卻向自己的老百姓開槍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逐漸的變成了主流,而激進的代價就是之後羅伯斯庇爾上臺之手一句話就能夠讓大部分人血流成河。而且不要忘記了一件事,歐洲的法國周圍的鄰居們,都是君主政體啊,看到共和政體的法國以及被攆上斷頭臺的路易十六,這些鄰居們都人心惶惶。利奧波德二世,就是最典型的一位,因為他不僅僅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又不是帝國的政權)的皇帝,同時也是瑪麗安內托特王后的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