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本科生一操場,碩士生一走廊,博士生一教室,高學歷真的有用嗎?

遊優優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對中國高校20年來的招生人數變化以及目前的巨大規模做過描述和分析。簡單濃縮一下:1997年,全國共有高校1020所;2017年增加到2914所。在校大學生人數從1997年的317萬(其中本科生198萬)擴容到近2700萬。目前有190多萬在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高校的擴招,今天看來雖有種種問題,但回過頭來看,實際上是官方主導下的社會各方共識:政府有擔心失業青年增加造成社會問題的考慮,家長有望子成龍、惟有讀書高的想法,高校有擴充實力、提高經濟效益的願望。

如果說,高校擴招這麼多年來造成了“本科生一操場,碩士生一走廊,博士生一教室”,那麼這個現象是逐漸形成的,如果說大學本科以上代表高學歷,如果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獲得了高學歷,這個現象沒有發生逆轉,這本身就說明高學歷有用。

有用可以分為兩種,即工具理性上的有用和價值理性上的有用。所謂的“工具理性”,是通過實踐的途徑確認工具(手段)的有用性,它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為人的某種功利的實現服務。它通過精確計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達至目的的理性。

簡單的事實是,大學生比高中生好找工作(本科生是否比大專生好找工作另當別論),並且工資肯定更高。越來越多的職業在招聘中有高學歷的要求,從受聘者這邊來說,受過大學教育的人肯定更適應今天的信息社會,不但學會使用信息技術更快,而且運用自媒體寫作和推銷自己。

當然,有些用人單位見求職者眾多,便採取“哄抬物價”的方法,明明本科生可以勝任的工作非要設立研究生學歷的要求。例如南方某電視臺,至少六七年前就限定求職者必須有博士學位。但是這不可能擴大到所有用人單位,尤其是企業。目前來看,經濟在下行,但只要求職者目標務實,找個解決吃飯問題的工作還不是難事。

所謂的“價值理性”,是行為人注重行為本身所能代表的價值,即是否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忠誠、榮譽等,甚至不計較手段和後果,而不是看重所選擇行為的結果。它所關注的是從某些具有實質的、特定的價值理念的角度來看行為的合理性。

年輕人進入大學,開始了新的人生。許多人產生了新的想法,包括髮展自己,造福社會和他人。學了文學,許多人迷上了詩歌,有了想象力和詩情畫意,性情受到陶冶,跨入了人生新境界。學了歷史,有人受到“立德、立功、立言”的激勵,有了揚名立萬的理想。總之,知書達理,行為文明,是大學生給他人的普遍印象。

我在當大學老師之前,曾經從事過多個其他職業。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校園總是一個相對清淨之所,一道亮麗的風景,這無關錢多錢少,是置身校園的所有人的一種好心情,而這種心情在其他地方是難以找到的。

當然我也希望今天的大學名副其實,老師像個老師,學生像個學生。教書的好好教書,唸書的好好唸書。大學裡少一些金錢、權力等不屬於大學的東西。學生在求學求知的過程中受到符合人性和教育規律的價值觀的指引。我相信,這種環境下培養的學生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展江


提問者對於當前我國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現狀描述的很形象,很貼切。確實,現在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但高學歷究竟有沒有用,我們通過對比來回答這個問。

一.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薪資水平。







薪資水平是反應不同學歷收入最重要,最直觀的體現,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薪資水平和學歷水平成正比,學歷越低,工資越低,學歷越高,工資越高。並且在房地產、金融等行業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就業去向。


通過以部分院校做對比發現,在就業去向方面,本科生繼續深造,出國留學佔了多大部分,碩士生、博士生的簽約就業率較高。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業主要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多數在國有企業、大中專院校、政府機構等部門。

三.網友總結的高學歷的九大用處。

學歷在當今知識社會、經濟社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它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也是萬萬不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規劃、職業理想,所以也並一定要求每個人都選擇考研,讀必須讀博,而是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學歷水平。


恨鐵不成鋼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近兩天朋友圈有人轉載的一篇廣東省關於扶持博士、博士後發展的一項政策,以下是我截取的一小部分圖,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先說普惠政策,博士後資助標準每人每年15萬元。做個簡單的計算:大學畢業22歲,博士畢業28歲。試問在廣東工作的本科生在社會上打拼,到28歲時能拿到年薪15萬的有多少?以後的發現空間有多大?而對於博士來說,只做博士後就可以拿到15萬的補貼,以後發展空間更是不可估量。

除去薪酬方面,博士、博士後在編制、職稱、戶口、生活補助方面都明顯優於本科生。不僅是廣東省,不少地區都有針對博士以上學歷人士的綠色通道,在住房、配偶工作、子女上學方面都有特殊照顧。

此外,高學歷人士普遍在社會上的認可度比低學歷高,更受人尊敬。

高學歷有用嗎?有用!


白樹葉


學歷有沒有用,看看你單位或者朋友圈的情況就瞭然了。

生活中你可能發現很多沒上過大學的人是土豪是老闆,給人以學習無用的錯覺。但是,所有的大數據分析,表明從收入上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基本上收入與學歷成正比。

我們不用看了具體的數據,也不分析學歷到底如何能提高收入。你能容易看到,親身體驗到的有:

土豪老闆寧願讓孩子出國留學,考取功名,也不願讓他早早接班。

很多城市限購,但為了吸引人才,對本科生網開一面,碩士生更有優惠,博士直接就是高端人才,本碩博購房補貼的錢不一樣,學歷越高錢越多。

你離不開的醫院,很多三甲醫院,招聘醫生,博士起步。

很多事業單位,博士可以直接引進,碩士可能最低標準,本科一線城市可能就沒機會,得到小城市才有名額。

很多企業,博士高薪引進,碩士重點培養,本科是招聘的最低標準。

好,如果你說我不去事業單位,不去醫院,不去企業,我沒上大學我創業就不用看學歷了吧。你所謂的創業可能是擺地攤,賣早點,幹裝修,等等。不可否認有成功的,但是更多的是失敗的。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創業更講學歷或者說學識。博士可能直接帶著課題出來就能創業,找風投。那些天才的創業者周圍總有一幫專業水平極高的幫手,高學歷居多。

學歷有沒有用,不管是土豪還是常人,學識修養是靠學習經歷積累的,一個有更高學識水平的人更容易受到尊敬。

當然,獲取高學歷的代價也很高,時間成本,智商考驗等等。對於很多人博士非必須,但是取得了博士學歷一般都不差,比本碩更容易混好。

學歷越高生活幸福或者容易的概率越大,博士業內薪酬平均水平更高。畢竟老闆不多。

反過來,學歷不高並不意味著不能成功或賺錢一定會少,只是事業的起點不高,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實際上讀博士的辛苦程度不亞於一次創業,也是非常苦逼的。低學歷意味著有時間,實踐的鍛鍊對於社會生存可能更有用。大學,似乎是這個時代最低起點,所以最好上個大學。

高學歷有用,但要不要進修高學歷,看個人取捨和能力了。


告別抑鬱失眠



我身邊有很多高學歷的人,在生活裡到處滲透著學歷的影響,在工作中學歷就是你的硬件裝備。下面說說高學歷的具體用處:

一,從軟實力方面來說:

1.學習能力提升。從本科到研究生,再從研究生到博士,每一次跨越都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跨越,當然不只是考試能力,還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

2.精神昇華。整個學歷考學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不僅是證書,還有每一次拼搏的歷練,無論從耐心、毅力、還是吃苦,我們有過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體會,對於自己,何嘗不是一種財富!

3.知識積累。大專、本科、研究生、博士,每一個學歷獲取的知識量都包含於後者,有句話叫知識改變命運,知識的充實何嘗不是為將來鋪路,為人生奠基!

4.綜合素質。從總體方面來說,學歷越高的人群素質越高。

5.榮譽+自信。學歷是人生的勳章,代表人生每一場學生時代戰役的成果,學歷越高榮譽感越強,生活越自信。

二、從硬實力來說:

1.證書。它是軟實力的最直觀體現,以找工作為例,企業看人不知道你能力怎樣,也不知道你人品怎麼樣,那麼此時學歷證書就是你最好的標籤!

2.談戀愛。現在很多女孩子學歷都是本科,眼光一般定在研究生身上,如果本科學歷就感覺有點委屈了自己,此時學歷的重要性就立馬體現出來了。有些地方,女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找不到男朋友被迫相親,對象的前提條件第一個就是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這不是說女生多現實,而是學歷從一定程度體現了人品還有能力,以及可靠度!

3.找工作。總體來說,學歷越高,工作檔次越高,穩定性越高,待遇越好!不論升職、加薪、評職稱、考公務員什麼,都會優先考慮!

4.買房。有些地方買房看學歷。像南京之前就為了吸引高學歷人才提出:研究生學歷買房不限購,這是赤裸裸的現實啊!

5.入戶。北上廣深不相信眼淚,但是還是多少人死命的往裡擠,以至於入戶難,它們的入戶要求就是看學歷,以學歷積分為主。如此一來學歷不夠的人最多隻能算是個“漂”,還是現實殘酷。

當然學歷重不重要也要看人,看場合,具體情況具體定,學歷對某些人來說相當重要,但是學歷也並不能彪炳一切。學歷代表過去,鋪墊未來,決定起點。但是能力才是決定終點的最重要因素。

請點擊關注笨小孩的大學!有更多內容哦!


笨小孩的大學


題主你是想問什麼?

鼓吹學習無用論嗎?

低學歷和高收入掛鉤的比例非常小,但高學歷和高收入之間的等號,卻到處都看得到。

樓上很多回答,基本上都把提問這批得體無完膚了,我也就不再舉例贅述了。


我只想說一點,你們真的以為中國的高學歷人才很多嗎?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畢業在世人數估算:8千萬,佔大陸人口比例8/133.9724852=5.97%。

成人教育畢業生在世人數估算:3千9百萬,網絡本專科畢業數約2千3百萬,三項合計占人口比例大約14.2/133.9724852=10.6%

一切以數據說話,我就不想再羅嗦了。


三味雜談


本科生到處都是,碩士生風光不再,博士生不再優惠。這是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真實寫照。大學生待業已成現實。原來的碩士就業優惠早已無影無蹤。博士生就業也要排隊考試。學子們紛紛大呼,我們上大學、拿學位,功夫白費了?

寒窗苦讀12年,喊著口號參加高考。讀完本科,首先遭遇就業難。畢業就失業。這是怎麼了?



讀碩士,碩士不行讀博士。書越讀越多,學位越讀越高。現實呢?真是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得不說,學歷真貶值了。

從上圖可以看出,70%以上的人認為學歷貶值。貶值的原因複雜。有當前就業形勢的原因,也有碩士博士擴招和培養質量下降有關。物以稀為貴,當碩士博士成群結隊爭飯碗的時候,原有的學歷優勢化為烏有。碩士爭中小學教師崗位已不稀奇,大城市博士走上中學講臺。不是說這大才小用,但足以說明學歷的含金量的確非同以往。


搏擊長空的大鵬


入職不到一年,說說我的感受。

不管是什麼學歷未來走向社會都要經歷工作的歷練,但從一般意義上講,在這樣一個知識信息經歷時代,同樣的工作時間內,學歷越高發展越好。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往前推五年以上,本科畢業的學生加上多年的工作經驗也能甩開應屆研究生好幾條街。

拿我現在工作的單位舉例,剛剛入職的碩士研究生工資可能要高於工作幾年的普通本科生,大專和一線員工自是不用比較。同樣的道理,博士研究生會有更高的起點,畢竟物以稀為貴。博士生加上工作經驗的積累會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也更容易走向管理層。

你不能埋怨說這有什麼不合理,博士研究生在求學路上的付出一定是有回報的。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看學歷的時代,或者準確地說這是一個尊重知識的時代。但是絕不是盲目追求學歷,企業更看重的是高學歷背後超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綜合能力。

高學歷人群儘管還在快速地增長,但是未來的社會也會更需要這樣的人來參與建設和發展。如果有些人還只是一味地仇視高學歷人群,不屑與之為伍,可能最後淘汰的就是自己。

以上,歡迎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觀點。


學習考研幫


高學歷絕對有用!很有用!非常有用!重要的問題說三遍!這個是我親身經歷的體會。

我不說什麼高調的大道理 ,就說我自己的感受。從我踏出校門工作開始也有兩年了,越來越感覺高學歷的重要性!我16年大專學歷畢業,學的化工專業出來在化工廠工作,說白了就是工人,四班兩倒的上班,工作辛苦不說,所謂的法定節假日基本和我們沒關係,如果法定節假日那天上班就是個三倍工資,不上班就是輪休。有人說三倍工資還不好嘛?是,一天班能賺三天的工資是很好,但是如果一年沒節假日,兩年或者三年沒有,看著別人節假日休息,出門旅遊或者回家看望父母而自己還要上班你還會覺得三倍工資很好嗎!現在不用倒班朝九晚五的上班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幸福,如果我不是大專學歷的話我還是有很多選擇的,社會上很多不錯的工作起步都是本科畢業,想考公務員吧,要本科學歷,大專學歷想跳槽吧也沒個底氣。又有人說,外面有很多大專學歷甚至不在意學歷的工作,是有很多這樣的工作,比如銷售員,比如快遞員,但是這樣全年基本無休的工作帶給你的幸福感能有多高?

“學歷無用論”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騙局!別看那些大公司的ceo說什麼能力至上,你們看到那些大公司去專科學校招人了嗎?去專科學校招人是什麼公司?你再看看去北大清華大學招人的是什麼公司?你還敢說學歷沒用嗎!有人說有些大老闆就是小學學歷創業發家致富的,但是這種特例太少了。富豪榜上有幾個是低學歷的,全中國就出了那麼幾個,你能保證你能和他們一樣創業發家致富嘛?高學歷帶給你的不僅僅是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給你的人生帶來的幸福感即精神財富。

學歷的高低不能代表你人生的全部,但它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基石!如果你有很高的學歷你就有很多的選擇,你的路就會越走越寬。學歷低的選擇的機會就越少,要想把路越走越寬需要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汗水。如果你還在上學那就努力學習吧!如果你在工作那就努力賺錢吧!至於我努力考證,然後跳槽尋找下一個坑,低學歷的我只能靠努力改變了,加油!!!


信者之路


社會像部機器,人就是上面的零件,高學歷人才就是通過了篩選 有合格證書的精密零件,近十年每年出生1700萬左右人口:而畢業人數為博士18000人,碩士80萬,本專科720萬,高中生900萬,中專生560萬,小學生1700萬,這就是人類社會的構成,如果說大學學歷滿大街,那麼小學學歷更廉價,學歷是敲門磚能力是墊腳石,你連敲門磚都沒有誰敢用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