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中國人去香港要申請通行證,這是因為“一國兩制”,但地處大陸境內有條250米長的街道,中國人想去的話也要申請通行證,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這條地處深圳鹽田區的中英街,總長不過500米,最寬的地方也不到7米,卻被譽為“中國最神秘的一條街”,因為中國人想進入這條街還要辦理一張收費十元的“邊防禁區特許通行證”,直至2018年1月1日才正式取消辦證工本費。

這條神秘街可以說是“落後就要捱打”的最佳見證。1898年,也就是光緒帝24年,這條街被一分為二,包括九龍半島在內的地界被租給英國政府99年,一面是中國沙頭角,另一面則為港界沙頭角,故而得名“中英街”。此後二戰爆發日軍佔領香港,中英街也隨即被佔。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1905年,香港工務局在沙頭角和蓮麻坑之間立了20塊永久性界碑,其中的3-8號碑就位於中英街內,如今已成為極具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英國佔領香港為數不多的實物見證之一,相關的三個“條約”原件以及懸掛在香港的第一面英國國旗,均保存在英國和臺灣。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1980年前,中英街還是一條沒有什麼人氣的蕭條街區,改革開放後大大促進了中英街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免稅街”的規模。既有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又有港人急需的生活物資,1990年巔峰期甚至創造了日接待十萬遊客的輝煌佳績。當時的中英街,在香港人與內陸人眼裡都是“必去景點”之一,甚至有人說“不到中英街就不算來過深圳”。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中英街在當時還有“黃金一條街”的綽號,據說200家店鋪就有50家是金鋪,1996年時,街上老牌謝瑞麟金鋪一個月的銷售額甚至超過了1300萬港幣。但隨之而來的是深圳步入空前繁榮的經濟發展期,商品種類以及隨後開放的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更讓中英街的商品不再具有競爭力。最終以“人文中英街”的概念建成歷史博物館,後期又將魚燈舞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已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之一。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1985年秋天,深圳攝影師何煌友在中英街內拍攝了一張極為珍貴的黑白照片,照片背景為三號界碑處,界碑右側是兩名中國邊防戰士,左側則是兩名香港警察,此時依舊可見街道內商鋪林立,人流穿梭極為繁華。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25年後的2011年,中英街迎來了一次感人又極具意義的聚會,當初在何煌友老師鏡頭內一起出境的四個人,又從新聚集在中英街。當時“落後就要捱打”的中國早已不再落後,但中英街卻依然挺立在中國境內。

落後就要捱打:國內唯一辦證才能去的街道,成唯一實物見證

雖然繁華不在,但“一街兩制”的中英街仍有不少來自各地的商品,其價格與品質雖然有待商榷,但仍比香港等地實惠不少。有機會去深圳的遊客不妨前去一覽,除了沙頭角和香港居民外,內地來深圳的遊客與深圳居民都要辦理公安部門簽發的“特許通行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