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由夫妻間“船鬧”引發的荒唐戰爭,鞏固齊桓公霸主地位,壓服楚國

按照常理來分析,戰爭本該是一件很嚴肅、很殘酷的事情,畢竟要有很多人為之流血犧牲。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總是有戰爭的發動者,因為某些荒唐的理由,把它搞成“鬧劇”,其中,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發動的伐蔡擊楚戰役,其起因看上去便顯得很荒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齊桓公姜小白即位後,任用前政敵管仲為相,勵精圖治,對國政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並極力開發漁、鹽等資源,鼓勵商業發展,逐漸使得齊國經濟富庶,財力、軍力大增。改革卓見成效後,齊桓公以強大的國力為後盾,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南征北戰、九合諸侯,終於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由夫妻間“船鬧”引發的荒唐戰爭,鞏固齊桓公霸主地位,壓服楚國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最終成就霸業

然而齊桓公在功成名就之餘,依然對天下時局感到陣陣的擔憂,這種擔憂既來自北方戎人對中原的侵襲,又緣於南蠻楚國對華夏諸國的吞併,尤其是楚國給中原各國帶來的危害最深。

楚成王在位期間,橫行於江淮之間,先後滅掉貳、谷、絞、弦、黃、英 、蔣、道、柏 、房、軫、夔等國,“吃相”非常難看。不僅如此,楚成王還無視齊桓公在中原建立起來的霸權,屢次對齊國的盟友宋、鄭、許等國用兵,擺明不把齊桓公放在眼裡。

由夫妻間“船鬧”引發的荒唐戰爭,鞏固齊桓公霸主地位,壓服楚國

春秋列國形勢圖

對於楚國這個“混不吝”,齊桓公越來越感覺不爽,在屢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解決之道便是在疆場上較高低、拼勝負,用戰爭的手段來打擊楚國。齊楚大戰一觸即發,而最終引發戰爭的導火索卻令人匪夷所思,它竟然源自於齊桓公夫妻間的一場“船鬧”!

原來齊桓公向以好色著稱,宮中內寵極多,其中第三任夫人(即諸侯嫡妻)蔡姬最為受寵。蔡姬性格外向,加上年齡比齊桓公小很多,平時就喜歡跟老公撒嬌、開玩笑,齊桓公每每都是優容放任。

卻說有一天夫妻二人在湖上泛舟遊玩,一向喜歡水的蔡姬上船不久,就頑皮起來,不停地搖晃小船,笑呵呵地欣賞老公手忙腳亂的囧樣。“旱鴨子”齊桓公被晃得暈頭轉向,連連乞求蔡姬不要再搞惡作劇,結果蔡姬非但不聽,反而晃得更起勁。

由夫妻間“船鬧”引發的荒唐戰爭,鞏固齊桓公霸主地位,壓服楚國

齊桓公與蔡姬之間的“船鬧”竟引發戰爭

桓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蔡姬無意間的惡作劇終於惹惱了桓公,後者用吼停的方式制止住蔡姬,在上岸後便將她打發回孃家“面壁反思”。

桓公的本意,是想嚇一嚇年少無知的蔡姬,讓她學會收斂,本意並不是真要跟她離婚。結果,蔡姬的老哥蔡穆侯卻認為妹妹受了委屈,感到窩火之餘,立馬把老妹又轉手嫁給他國。齊桓公丟了老婆很不爽,於是起兵攻打蔡國,一舉將其擊潰。

這則看似匪夷所思的史實,見於《史記·齊太公世家》:“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由夫妻間“船鬧”引發的荒唐戰爭,鞏固齊桓公霸主地位,壓服楚國

齊桓公率軍伐楚,意在壓服對方

然而桓公“醉翁之意”不在伐蔡,而瞄準的對象其實正是蔡國的大後臺-楚國。於是在擊潰蔡國的同一年(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宋、陳、衛、鄭、許、魯、曹、邾八國聯軍,打著問責楚國不向周王室朝貢的旗號,南伐楚國,並一直進軍到陘地(今河南郾城縣南)。

面對洶洶而至的八國聯軍,楚成王與令尹斗子文沉著應戰,加緊向邊境部署軍隊。齊桓公見楚國已有準備,曉得不可以採取強攻,於是退軍到召陵(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東南),與楚軍對峙。

從春至夏,聯軍與楚軍對峙良久,自知終不能靠武力使對方屈服,只好在召陵與楚國訂立盟約,規定楚國重新對周王室進貢,不得肆意併吞華夏諸侯國,並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史稱“召陵之盟”。

由夫妻間“船鬧”引發的荒唐戰爭,鞏固齊桓公霸主地位,壓服楚國

通過召陵會盟,楚國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通過外交談判的方式,獲得了在戰場上沒有獲取的“戰利品”,不僅暫時遏制住楚國北上併吞的步伐,更加鞏固住霸主之位。這場看似無功而返的南伐,其實收穫滿滿。

就這樣,由齊桓公夫妻間“船鬧”引發的齊楚之戰,以戲劇性的小糾紛開頭,卻以談判桌上的妥協結束,也算得上是一場“荒唐”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