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壯文:VUZCOUH),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大門,地處“三圈一帶”(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交匯節點,自古以來便被稱作“三江總彙”,是中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國西部地區十二省(區、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區和粵港澳的城市,也是連接珠三角與北部灣的主要通道城市。珠江干流西江從市區蜿蜒而過,北迴歸線從市區穿過,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5.85%,江河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以上。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該城是有2100多年曆史的嶺南名城,有"百年商埠"之美譽。 是廣西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也是廣西四大核心城市之一。

梧州市下轄蒼梧縣、藤縣、蒙山縣等3個縣,萬秀區、龍圩區、長洲區等3個區,代管岑溪市,轄7個縣(市、區),總面積12588平方公里,總人口340萬人。

歷史沿革

摺疊唐朝以前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梧州是嶺南古都。虞舜時代(前2255~前2207年),全國劃為12州,梧州屬“荊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時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屬百越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屬楚。秦統一六國後,兵臨五嶺,揮師南下,開鑿靈渠,進軍嶺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2]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廣信縣。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蒼梧郡始建,轄廣信、猛陵、馮乘、謝沐、高要、臨賀、端溪、富川、荔浦、封陽10縣;至東漢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增鄣平,共11縣。[1]

三國時,梧州市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蜀失荊州後屬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蒼梧郡轄廣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臨允、武城9縣。

晉時,梧州市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太康(280~289年)中,轄廣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寧、建陵、臨允、元谿、武城、鄣平、農城、都羅12縣。

南北朝時,梧州市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轄廣信、猛陵、懷熙、思安、封興、蕩康、僑寧、遂城、廣陵、丁留、武化11縣。南朝蕭齊時期(479~502年)蒼梧郡轄12縣,減武化,增寧新、撫寧2縣。南朝蕭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時,梧州市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十年,成州改為封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轄蒼梧、都城、封川、封陽4縣。

摺疊唐至民國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唐朝時,梧州市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舊唐書》載: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梧州領蒼梧、豪靜、開江3縣。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乾元元年(758年)複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3]

五代時,梧州市先後屬楚、南漢。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至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梧州領蒼梧、戎城、孟陵3縣。

宋朝時,梧州市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轄蒼梧縣。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鹹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時,梧州市屬廣西梧州路,為路治。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時,梧州市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至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梧州領蒼梧、藤縣、容縣、岑溪、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鬱林1州。

清朝時,梧州市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鬱道梧州府、廣西梧州府,為府、縣治。梧州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北流、博白、興業、陸川9縣,鬱林1州。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轄蒼梧、藤縣、岑溪、容縣、懷集5縣。

中華民國時,梧州市先後屬廣西蒼梧道,梧州區。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2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16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16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21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19年屬蒼梧民團區。23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29年後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摺疊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政府。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併,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市。1984年2月,轄萬秀區、蝶山區、郊區、蒼梧縣。1997年4月,增轄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縣級)。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市郊區,設長洲區。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轄石橋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木雙鎮、梨埠鎮、沙頭鎮、旺甫鎮。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分別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

梧州市轄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岑溪市,設鎮53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9個。[4]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行政區劃

<table><tbody>區縣面積人口郵編政府駐地直轄

萬秀區

250

38.17

543001

阜民路

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城北街道辦事處、城中街道辦事處、城南街道辦事處、城東街道辦事處、角嘴街道辦事處、東興街道辦事處、富民街道辦事處

長洲區

108

16

543003

新興二路193號

長洲鎮、倒水鎮、大塘街道辦事處、興龍街道辦事處

龍圩區

980

30.3

543004

政賢路18號

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

蒼梧縣

3287

52

543100

石橋鎮

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六堡鎮、梨埠鎮、木雙鎮、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

藤縣

3945

133

543300

藤州鎮

藤州鎮、塘步鎮、埌南鎮、同心鎮、金雞鎮、新慶鎮、象棋鎮、嶺景鎮、天平鎮、濛江鎮、和平鎮、太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大黎鎮、平福鄉、寧康鄉

蒙山縣

1280

26

546700

蒙山鎮

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夏宜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岑溪市

2783

90

543200

岑城鎮

岑城鎮、馬路鎮、南渡鎮、水汶鎮、大隆鎮、梨木鎮、大業鎮、歸義鎮、筋竹鎮、誠諫鎮、糯垌鎮、安平鎮、三堡鎮、波塘鎮
/<tbody>/<table>

展開

摺疊位置境域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梧州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大門。東鄰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雲浮市鬱南縣,東南與廣東省雲浮市的羅定市接壤,南接玉林市容縣,西連貴港市平南縣,北通賀州市昭平縣、桂林市荔浦縣,東北與賀州市八步區接壤,西北與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毗鄰。地處北緯22°37′~24°18′,東經110°18′~111°40′之間。全境東西距115公里,南北長196公里,總面積125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97.17平方公里。[5]

摺疊自然氣候

梧州地處桂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迴歸線橫貫市區中部。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夏長冬短,無霜期長。夏半年多偏南風,高溫、高溼、悶熱多雨;冬半年多偏北風,低溫、乾燥、偏冷少雨。全市光熱水資源較豐富,日照南多北少,溫度南高北低,雨量南少北多。盛夏常有暴雨與乾旱,春多見低溫陰雨。晚稻會遇寒露風、霜凍。暴雨、乾旱、冰雹、雷電、颱風和霜凍等氣象災害偶有發生。2010年,梧州市各地平均氣溫為20.2℃~22.3℃,年平均氣溫為21.4℃。各縣(市)總降水量為1592.9~2022.2毫米。全市範圍內各站日照總時數為1344.7~1776.6小時。

摺疊水資源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梧州市水資源豐富,兼有航運、灌溉、發電的作用。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5.59億立方米。其中市區平均年水資源總量2.60億立方米,過境水量2083億立方米。梧州市河網密佈,年平均徑流量為2133億立方米,西江可通航千噸級船舶。全市江河可利用落差較多,各中小河流水能蘊藏量為54.39萬千瓦,可開發量為35.59萬千瓦。過境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99.82萬千瓦,可開發量74.03萬千瓦。6.9萬千瓦的京南水電樞紐和1.2萬千瓦的爽島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2.1萬千瓦,總投資近60億元的長洲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內同類型水電站中大壩最長、機組臺數最多的大型水利樞紐,內江和外江河床式廠房共安裝15臺單機容量為4.2萬千瓦的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被譽為燈泡貫流式機組電站中的“三峽工程”,電站總裝機容量63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30.14億千瓦時,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灌溉等綜合效益。[6]

摺疊礦產

梧州市已探明 礦產資源30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鈦、稀土、金、鐵、銅、鋅、鉛、鎢、鉬等,非金屬礦有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礦,此外,還有稀有金屬和鎂礦。岑溪市花崗岩總儲量2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最著名品種“岑溪紅”佔總儲量的85%以上,其優良的質地可以與國際馳名的“印度紅”、“巴西紅”等媲美。

摺疊動植物

梧州市有各種類動物1000多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黑葉猴、中華鱘等24種。屬廣西重要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0多種,新發現的梧州萬年野生水稻屬國家二級珍稀保護植物,堪稱植物中的“大熊貓” 。主要樹木種類有578種,常綠樹409種,落葉樹169種。果樹20多種。全市森林面積81.18萬公頃,林木蓄積量 2256.36萬立方米,用材林主要有松、杉、桉等。200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2.4%。森林面積87萬多公頃,林木總蓄積量2528萬立方米,是國內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和松脂生產基地之一。

摺疊人口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早在新石器時代,梧州就有人類聚居、生息、繁衍。經過夏、商、周,至春秋戰國,在梧州活動的原始部落稱“蒼梧人”(古籍稱“倉吾”,為越族分支),是中國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後發展為壯、侗等民族。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中原漢族人南下從灕江、賀江進入梧州,與越人雜居。漢元始二年(2年),梧州人口1.4萬人,至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開埠通商時,人口為4萬人。民國時期,人口年均增長率21‰。1949年近10萬人。2010年末,梧州市常住人口為326.30萬人。全市非農業人口63.91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9.57%。[7]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戶籍人口數336.2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6.7萬人。其中非農人口64.3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0.2萬人。

摺疊民族

梧州市是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居住著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滿、蒙古、高山、土家、朝鮮、白、藏、黎、維吾爾、布依、拉祜、哈尼族、傣、鄂倫春、羌、畲等民族。2010年末,全市少數民族人口7.495萬人,佔總人口2.297%。其中,瑤族38431人,壯族32736人。[7]

摺疊概況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經過建國5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梧州工業農業獲得較好發展,主要經濟指標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總量分別在自治區排名第四;增幅排名分別在自治區的第四位和第三位。梧州培育並初步形成以輕工業、林業、食品、醫藥、機械船舶、六堡茶、工業園區等為主的一批優勢產業,具備與國內外企業開展產業合作的良好基礎。

2016年梧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梧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由579億元邁上1000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萬元增加到3.6萬元,總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財政收入由56.1億元增加到123.7億元,年均增長1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1.8億元增加到364.9億元,年均增長13.7%。 累計引進外來投資項目1928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83.4億元,其中60%以上來自粵港澳地區。 “十二五”期間,財政民生支出佔比逐年提高,2015年達到8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5%、13.2%。全市減少貧困人口24.6萬人,完成民生水利投資65億元,解決了89.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城鄉新增就業38.5萬人次。 ”十二五”期間,梧州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4∶59∶27調整為2015年的11∶58∶31,三產比重提高了4個百分點。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2.4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23.9億元,同比增長8.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2.3億元,同比增長10.6%。三次產業的比重為11.3:57.9:30.8(如圖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64.8%和30.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104元[8]。

摺疊第一產業

梧州市有耕地面積9.8萬公頃,有糧食作物品種80個,經濟作物品種32個,蔬菜品種236個,飼養禽畜品種30個,主要農副產品有糧食、甘蔗、柑橙、荔枝、沙田柚、六堡茶、西瓜、茶葉、松脂、竹、桂皮、八角、木薯、粉葛、香芋及中草藥材等,蒼梧縣、岑溪市分別是全國十大產脂縣之一,藤縣是全國無籽西瓜生產和出口基地;梧州各縣(市)盛產豬、牛、雞、鴨,其中尤以岑溪市三黃雞馳名,蒙山縣則是廣西有名的豬花外銷基地。萬秀區的“思委米”品牌系列大米產品遠近聞名,是梧州市唯一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大米產品。

2013年,梧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8.18億元,比2012年增長5.16%。其中,農業產值95.9億元,增長4.14%;林業產值27.9億元,增長14.23%;畜牧業產值49.6億元,增長2.2%;漁業產值8.04億元,增長5.9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7億元,增長10.3%。

摺疊第二產業

梧州工業歷史悠久,在西漢時期,便是嶺南地區陶瓷業的一個重要產地。宋元兩代,梧州出現鑄鐵、鑄銅業。梧州元豐監鑄錢作坊是北宋後期江南六大錢監之一。年鑄銅錢19萬緡(每緡為1000文),產量居江南第三位。宋代,梧州還被稱為廣西的手工業城。

2010年,梧州市規模以上輕工企業有52家,共實現總產值38.5億元,增加值42.3億元,均比2009年增長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有廣西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1家;1~5億元的企業有廣西奧奇麗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新華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中擴永威實業(梧州)有限公司、岑溪市僑潤日化有限公司4家。

2013年,梧州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804億元,比2012年增長26.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45.5億元,增長27.4%。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輕工業總產值297.9億元,增長20.7%;重工業總產值1447.6億元,增長28.9%。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605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1.5億元,增長20.2%。

十二五”期間,梧州以再生資源、再生不鏽鋼製品產業為主體的循環經濟產業年產值接近900億元。

摺疊第三產業

唐、宋時期,梧州的飲食業開始興旺。至明朝,已有茶樓酒館10多家。同時,梧州港吸引著南來北往的客商,逐步發展成為西江流域商品集散地。廣東大批商人沿著西江這條“黃金水道”進入梧州從事貿易。梧州逐漸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著名的商城,出現“市相交易類全關”的繁榮景象。城內有11個坊市,年貿易額銀44萬兩,僅商業稅收就達銀1萬多兩。

2016年梧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梧州地區生產總值由579億元邁上1000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萬元增加到3.6萬元,總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財政收入由56.1億元增加到123.7億元,年均增長1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1.8億元增加到364.9億元,年均增長13.7%。 2015年全市接待旅客總人數和旅遊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7.8%、23.9%。[9]

摺疊科技事業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梧州市1978~1994年,梧州市有黑葉猴人工飼養繁殖研究、人造膠原蛋白腸衣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有田七藥物牙膏等90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還有128項獲市科技進步獎。市屬工業生產的主要部門中,技術進步對產出的貢獻,1980~1992年超過40%。

2013年,梧州市共組織實施國家級科技項目5項,省級科技項目59項,安排市級科技項目50項,市級科技項目總投資5.6億元,獲得自治區級科技進步獎2項,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25項。全年專利申請受理928件,其中發明427件;獲得授權專利510件,其中發明35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2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3600萬元;農業科技服務機構個數15個。

2015年梧州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擁有2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自治區級研發中心。[8]

摺疊教育事業

梧州市高等院校

<table><tbody>梧州學院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梧州分校梧州職業學院/<tbody>/<table>

梧州市教育事業源遠流長。西漢時,蒼梧郡地方官在梧州建立學校,教民禮義,廣信人陳欽、陳元、陳堅卿,祖孫三代以熟悉五經,精通《左傳》,被稱“三陳”;東漢末,士燮、士壹兄弟,均因深通經學,合稱“二士”。“三陳”、“二士”均曾聚徒講經說史。從北方南來避難的牟子以儒釋之學授徒;劉熙在梧州講學,生徒數百人;黃豪亦創立私學,教授生徒。魏晉南北朝時期,梧州除官辦學校外,私人講學之風很盛。唐朝,梧州已成為嶺南文化中心之一。[10]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擁有3所高等院校。2013年全年招生4430人,在校生15425人,畢業生3460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數7606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7萬人,在校生5.22萬人,畢業生1.5萬人。全市初中招生4.92萬人,在校生13.58萬人,畢業生4.44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9萬人,在校生28.33萬人,畢業生5.06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1萬人。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7%。 2015年梧州通過中小學校佈局優化調整,是廣西唯一所轄縣(市)均建成職教中心的地級市。[11]

摺疊文化藝術

  • 龍母文化

梧州(珠三角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西江經濟帶)

龍母龍母,是戰國時期南方百越民族的一位女首領,利澤天下,備受後人愛戴和擁護。梧州是龍母的故鄉,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龍母文化。龍母廟始建於北宋年間,坐落於梧州城北桂江河畔。梧州龍母太廟枕山面水、輿地通靈,原由山門、前殿、後殿、左右廊房、交亭組成,後因戰亂,部分建築曾遭損毀。龍母太廟,經過不斷修繕,既保持了古建築的風格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宮、龜池、觀音亭等主要建築,廟內陳列有明代石龜和兩廣狀元倫文敘題寫的碑刻“總府題名記”,龜池上的大型雕塑“五龍噴水壁”,源於名代著名畫家魯恭卿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12]

  • 珠寶玉石文化

梧州已經發展成為著名的“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 六堡茶文化

201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六堡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知識產權永久屬於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並對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屬性及行業標準作了科學解釋和規定。對梧州六堡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金沙玉文化

金沙玉,是黃華江(河)特有的資源,原產於雲開大山深處的廣東信宜洪冠鎮,經黃華江(河)流入梧州地區,原石看上去其貌不揚,但石質細膩、帶有油性,適合雕刻造型奇特的山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出來的擺件經過拋光處理後,在燈光照耀下玲瓏剔透、閃閃發光。

摺疊地方特產

<table><thead>

名稱

簡介

/<thead><tbody>

六堡茶

六堡茶,屬黑茶類,採摘一芽二三葉,經攤青、殺青、揉捻、漚堆、乾燥等工藝製成,分特級和一至六級,紅、濃、陳、醇,有獨特檳榔香氣。

冰泉豆漿

冰泉豆漿以優質黃豆和蔗糖為原料,用梧州冰泉井水製成的豆漿,煮沸後斟進碗裡,如脂的漿汁—會即凝結—層蒲膜,入口則瑩滑香甜,齒頰留香,被食客譽為“滴珠蜜味”。

紙包雞

紙包雞採用三黃雞作為原料,切件後,以老抽醬油、各種調味料及蔥白粒等醃製,用玉扣紙逐件包裹,經花生油浸炸而成。獨創的隔紙浸炸烹飪法,保持了雞肉的鮮嫩甘滑,色澤金黃、氣味芳香。

神仙缽神仙缽與其它地方的打火鍋相似,都是將燉缽放在爐上,當湯水煮滾,以手打魚滑、牛肉滑、蝦滑、魷魚、蜇皮、雞鴨等為肉菜上料,燙熟食用。

龜苓膏

龜苓膏是梧州的傳統藥膳,相傳最初是清宮中專供皇帝食用的名貴藥物。它主要以名貴的鷹嘴龜和土茯苓為原料,再配生地等藥物精製而成。其性溫和,不涼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熱去溼,旺血生肌,止瘙癢,去暗瘡,潤腸通便,滋陰補腎,養顏提神等功效。

梧州三蛇酒

梧州三蛇酒用廣西的三種蛇泡製而成的藥酒,專治同溼癱瘓、面部和腳部浮腫,以及中風傷溼、半身不遂等疾病,是去病強身的上乘藥酒。

梧州蛤蚧酒

梧州蛤蚧酒是用廣西特產蛤蚧為主要原料泡製成的名貴藥酒,酒色碧綠,酒味香醇,有滋補壯身療效。

梧州蜜棗

梧州蜜棗生產已有二百年曆史,1821年—1850年曾列為貢品,蜜棗用生棗和白糖加工製成,形如馬鞍,色澤黃淨,肉厚核小,松化爽口,清心潤肺。

梧州臘腸

梧州臘腸屬於廣式臘腸。精選新鮮豬肉為主要原料,用傳統方法,先進設備加工生產,已有上百年曆史。龍舟牌臘腸色澤鮮明,包裝美觀,烹飪簡捷,蒸炒煎炸,味道鮮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膩,既可登酒店餐館大雅之堂,又是家庭宴客佐膳佳品。

梧州裹蒸棕梧州裹蒸棕是用五香粉醃過的五花肉,由去皮綠豆和糯米層層包裹,再用竹葉和柊葉包裹用水草捆綁好,過去傳統大年二十六家家戶戶支起大鍋在門口煲裹蒸棕,清香美味。梧州桑寄生梧州桑寄生聞名海內外,歷600多年。其節、莖、枝、葉均可入藥,補腎補血,並可作茶劑、煎膏和泡酒之用。清代,桑寄生就揚名天下,一直成為貢品,成為人們贈送親友的珍貴禮物。
梧州思委米梧州思委米產於梧州市夏郢鎮思委小盆地,該盆地四面環山,方圓幾十公里深山密林,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是梧州的糧食主產區。思委米顆粒細長,米飯柔軟醇香,富含人體所需有益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支鏈澱粉。思委米遠近聞名,是上乘的綠色健康大米,送禮佳品。/<tbody>/<table>

展開

梧州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自宋代起梧州就形成了著名的梧州八景:桂江春泛、雲嶺晴嵐、龍洲砥峙、鶴崗返照、金牛仙渡、鱷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李濟深故居、太平天國永安活動舊址、梧州中山紀念堂) 、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中共梧州地委舊址、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岑溪鄧公廟等)、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處(白雲山、太平獅山),以及市級旅遊景點和文物保護單位一批。梧州市的旅遊資源品位普遍較高,其中鴛鴦江風光、黑葉猴人工繁殖中心、蛇園、太平天國封王建制遺址等都是著名的旅遊資源。[13]

其餘景點還有湄江晚唱、玉夢勝景、龍窠天塹等處。[14]

主要景點

<table><thead>景點名稱景點簡介/<thead><tbody>白雲山原名大靈山,又叫大雲山,位於梧州市區東北方。系龍洲又稱七里洲。位於梧州城東3.5公里的西江江心中,四面環水。八寶塘位於梧州市西江南岸高旺村。八寶塘山、湖、島俱全,四周空曠開闊,環境優美,景觀獨特。玫瑰湖位於梧州市郊區龍新村,與長洲島隔江相望,三龍大道從玫瑰湖風景區通過。十里翠堤
泛指市河東區從龍母廟至海關沿桂江、西江河岸風景帶。北山晨曦北山,古稱茶山,位於市中心。北山有許多景點。鑄於南漢乾和十六年(958年)的銅鐘懸於北山晨鐘亭內。河堤公園即梧州市河東區沿西江堤岸而開闢的全長0.3公里的帶狀公園,面積約10公頃。雲龍公園位於白雲山腳的龍船衝口,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雲龍公園三面環山,南臨西江。梧州市博物館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526平方米,陳列展廳面積達到1876平方米。坐落於珠山上的梧州市新博物館。梧州白雲山公園
位於梧州市區東北方。白雲山為梧州八景之一,稱作雲嶺晴嵐。中山紀念堂位於梧州市上三里18號,位於梧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園內。1930年10月建成,是全國最早建成的孫中山紀念堂。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濟深故居1925年建,莊園式磚木結構建築,佔地3400平方米。青磚瓦房四合院式廂房和樓房,四周築圍牆和四角炮樓。1997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騎樓城騎樓是昔日商貿繁華的標誌。騎樓建築是結合南方潮溼多雨及多洪易澇的氣候特點而設計建造,一般為三四層樓房,地層商鋪門面向內縮入2至3米讓出來作為人行走廊——亦叫“騎樓底人行道”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的達2530米,騎樓建築560幢,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騎樓博物城”。
中共梧州地委舊址位於市建設路興仁巷4號,是廣西最早建立的黨組織的紀念地。1925年夏,中共兩廣區委派中共黨員毛簡青租賃該房子來開展革命工作,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周恩來也秘密來梧,主持重要會議。指導廣西的革命運動和建黨工作。隨後中共兩廣區委在此創建廣西最早的黨組織——中共梧州支部,1926年1月建立中共梧州地委。領導廣西各地群眾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tbody>/<table>

展開

旅遊攻略

景點概況

簡介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與粵、港、澳一水相連,享有“綠城水都”和“世界人工寶石之都”的美譽。梧州歷史久遠,文化積澱深厚,是一座擁有4000多年曆史的古老城市。梧州有眾多宗教建築,是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之地;梧州還是一個自然生態考察之地,爽島旅遊度假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在梧州,你還可以來一次現代農業觀光旅,欣賞迷人的田園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