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馬雲說月入三四萬最幸福,超過千萬麻煩就來了,你同意嗎?

絕世坑


馬雲在一次採訪中說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創辦了阿里巴巴,我只想做一些小生意,大家都知道阿里現在市值3000億,馬雲在我們的眼中可以說是腰纏萬貫,是更多人一輩子望塵莫及的,為什麼馬雲卻說這是一個錯誤呢?

再馬雲的眼裡月入兩三萬,三四萬的家庭是最幸福的,有個小房子,有個車子,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的了,超過千萬就麻煩了,這是馬雲在阿里巴巴內部會議中說的,不久這句話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有的網友表示贊同馬雲的觀點,馬雲是阿里的掌舵人,承載著巨大的責任,是阿里千千萬萬員工的幸福依靠。財富越多,地位就越高,因此自由的時間就越少,也就意味著人生不在屬於自己,沒有辦法去為自己而活。

也有網友說馬雲站著說話不腰疼,不懂得沒有錢的難處,不知道沒有錢會帶給我們多大的壓力,不明白沒有錢所帶來的一切煩惱。有錢人說話都是理直氣壯的,有錢人可以隨意揮霍,有錢人可以幫助自己想幫助的人。在小編看來一切都是人們的慾望在作祟,我們對待錢需要擺正自己的看法,錢多了就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去幫助更多還在為了金錢而在摸爬滾打的人,錢少了就給自己定製目標,一點點的學習理財,讓自己學會如何恰當的花錢。

俗話說知足常樂,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怎麼樣人生是自己的,想怎麼樣過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想堅守自己的崗位與知足常樂,可能是最好的詮釋!人,既然是活著,為什麼不選擇開心?我選擇知足常樂,少擔心、少煩惱。而你是否會選擇“如果有錢也是錯,寧願一錯再錯呢”?


超人姑娘


首先我沒有經歷過擁有千萬資產的感覺(遊戲裡有過哈哈),但是我認為馬雲的確說的在理,他本人早已是首富行列,對於其中滋味自然比一般人要了解得多,就從我身邊看到的人來說,我說說為什麼我同意馬雲的說法。

我高中時候的同學,我們學校是縣中也就是周圍最好的學校,除了學習好的同學能進來也有一些家財萬貫的富二代通過關係就讀我們學校。和我同級的就有一位富二代是我們區最大房產商的兒子,每天上下學都是司機開著法拉利在校門口接送,身邊總是跟著幾個小弟就和電視裡面一模一樣,人也比較狂就是那種趾高氣昂的樣子。由於這個富二代做人十分高調並且學校也拿他沒辦法,得罪了不少人。大概幾個月後,有一批人把這個富二代狠狠地打了一頓,富二代氣不過召集了一些人去鬧事,結果後來又被綁架拿錢換,後來聽說退學出國了。

還有一個就是我公司老總,資產上千萬,本來家庭很和諧美好,一個很可愛的女孩,結果老婆出軌鬧離婚。然而兩家人為了爭奪財產從一個相愛的家庭變成了老死不相往來的仇人,這其中都是為了錢。

錢這個東西怎麼說呢,我認為中國最不幸福的階層就是中產階層(那種不窮也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因為他們想達到富人階層但是會活得很辛苦,比如買個好房子也許要貸款上百萬,每個月的貸款佔據收入的5成以上還談什麼幸福?低產家庭本身就沒有錢自然也不會奢望那些富人的生活,生活也相對少一些負擔。富人往往也會有很多煩惱,最重要的就是錢,有多少人能做到有錢了就開始享受生活呢,往往是越有錢越想賺更多的錢,而身邊人也總會打著你身上錢的注意,麻煩自然而然就會多。

不過馬雲這個月入三四萬也是一個不小的目標啊,看來這些富人的起步點都是這麼隨意。


番茄電影


幸福其實每個人要求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

月入三四萬一般是一線城市的白領階層,或者是做到小生意的老闆,比如說開個小店之類的。月入千萬一般是私人企業所有者,極少數是頂級管理者,也就是打工皇帝。這兩類收入者主要差別是:

月入三四萬的工作壓力比月入千萬更輕。

如果你是個小老闆,比如說開個小型超市、或者經營個小餐飲店,如果營業和純利潤固定後,基本主不用太花腦力,只要按步就班穩定經營就行了。如果你是個高級白領,雖然公司要求也很高,也存在一定的競爭壓力,但只要你以自已的專業認真工作,同時繼續學習,保持這份收入問題也不大。

所以月入三、四萬,你可以按時上下班,陪家人聊聊天,逛逛街,有空教育孩子,偶爾一家人出去走走,生活相對悠閒。

可是你如果是個月收入上千萬私營企業主,那麼你的公司年純利就要上億了,年營業額在10億左右。一家十億級的公司老闆看似風光,住豪宅,坐高檔車,可壓力不少。整日除了開會、應酬、談判、出差,你基本沒空陪同家人,連一家人吃個飯,見個面也變的奢侈。

年營業十億級的公司競爭的對手更多,範圍更大。

一般而言,年營業額超過十億的公司,基本上是全國範圍競爭了,至少也是大區域市場。如果選擇市場容量小的行業,甚至要面對全球競爭。這樣的激烈競爭,作為公司持有者或者主要經營者壓力可想而知,他需要不斷地隨著市場變化調整經營策略,組織人員研發新產品,改變經營模式,這些事每一件都不簡單,所以年入上億的企業老闆不僅思想負擔重,而且勞動強度也比較大,有的人一年在天上的時間比在地上還長。所以這幾年企業老總過勞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年入億元的人承擔的責任更大。

當一個人年入十萬時,他考慮的是怎麼解決個人溫飽。當年入三十萬時,就會考慮在解決溫飽的同時,讓家人改善一下生活,比如說適當增加精神方面的消費,每年組織一家人旅遊休閒等等。如果年入億元,那基本上實現了所謂的財務自由,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你能安排自己和家人所有物質方面的需求,除了基本的奢侈消費外,想換個車,買個別墅,為孩子買個學區房都是不用太花心思考慮的事情。

只是年入億元的人他除了考慮自己生活外,還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甚至家族責任。比如果你有錢了,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希望搭上你致富;你擁有一家大企業業,致少有數百上千名員工需要依靠你生存,你每月都要想著怎麼讓他們活得更好,當然也為你賺更多錢;此外,很多事情還會主動找上門來,比如說社會公益事業,如果你只是普通人就不那麼顯眼,可你是當地的億萬富豪的話,大家都希望你捐錢做表率。


華哥雜談


王健林激勵大家要學會指定人生小目標:比如先賺他一個億;馬雲則說: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創辦阿里巴巴,我只是想做些小生意。

有些事情並非以金錢來衡量,但大家說月入三四萬大抵是一家公司的中高層人員,而月入千萬則幾乎便是一家公司裡的大老闆。中高層管理人員只需要對老闆負責,統籌好下屬員工,而老闆則不相同,他的決策是要以下屬員工考慮,讓他們在公司工作裡得到個人價值的體現,同時能很好協調好工作和家庭,讓員工擁有幸福感。

一家公司的最終目的也非以金錢衡量,但金錢越多,說明你在社會里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責任越大,你不僅要對自己負責,要對員工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一家企業在做大後就必須考慮員工福利,員工幸福感等一系列指數。在這一點上,意大利就做的很好,他們的高端服裝企業的領導層,很願意他們的員工能夠擁有8周帶薪休假的權利,這不僅是寫入法律中,更是寫入他們的意識裡,但在中國要實現員工福利則代表了要投入更多的錢。

一家企業要做大,是需要有一定的負債率,和銀行借款擴大規模幾乎是不爭的事實。像恆大作為房地產商實現萬億規模,其負債率也超過80%,而一旦你的資金鍊出現問題,那麼很有可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令你整條資金鍊斷裂,繼而企業受到很大打擊。

同時,一傢俱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在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後就要考慮業務多元化,像柯達膠捲在數碼相機出來後就從當時膠捲最佳選擇步入破產,而娃哈哈即便之前的多元化沒能成功,但也讓人看到這家企業確實在嘗試新的突破口。

那些真正有錢人所想的煩惱或許一般人並不會懂,他們實現了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的就業,和政府間談笑風生,但同時也要為這些相信他們的人負責。這樣看來,他們實際上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把人生的意義融入到社會之中。

月入三四萬,至少在當下中國妥妥是一箇中層階級,有了這樣的收入,大概能在挑選如杭州新樓盤的房子,而不像是一般人愁著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這類人差不多有著足以在中國一線城市生活的基本,同時每年能和家人一道享受著1-2次的度假時光。

但幸福不幸福還是要看一個人的本身,多少收入就過符合自己的生活,不去往下比尋找優越感,也不必太妄自菲薄去抱怨人家買的高檔衣物和香水化妝品。好好活著不是為了活給別人看,而是要活的講求一個心安理得和自我滿足。

雖然說現在的女性也自強自立很多,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大概還是寫給廣大男性,找一個好的妻子,生個乖巧的子女(當然這收入足夠支撐起二胎支出),維護好一起的家庭,對子女用心,對父母盡孝。我想至少要有時間去維護,而不是一天忙到晚,也抽不出時間來好好經營一個家庭。

事業需要經營,家庭也需要經營,別說什麼隔壁老王不老王,如果你荒廢你的家庭,只覺得用金錢就能維繫一個家庭的幸福感,那麼老王也遲早會出現。

既然是你不耕的荒地,那麼也怪不得人家幫你鋤幾下子。或許這話不好聽,但是對家庭而言,男人除了掙錢真的要多用心,而女人和孩子,就請多多支持這個在外拼搏的男人和父親。


中二病的紅蓮醬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去便利店買東西的,因為便利店要比超市貴。需要的時候,寧肯多走幾百米,也要去超市買。

工作以後,便利店超市就不在意了,盡著方便來,不會再為了那幾塊錢繞遠路。

有時候回想以前,也會覺得幹嘛對自己那麼苛刻,人的生活狀態變了,想法自然會改變。

就好像馬雲,他站在首富的位置上,一定會成為焦點,社會政府方方面面的壓力肯定很大。但是他的思維方式很難再站到普通人的角度上進行思考,所以他的話,普通人聽聽就好。

月入三四萬,全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做到,即使在以高收入著稱的IT界,這個收入也是中上了。但是人呢,永遠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月入五千的想著過萬就好了,一萬的想兩萬,兩萬想五萬,五萬的還會去羨慕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並且人的想法行為一定會跟隨生活狀態而改變。比如外地人在一線城市,月入兩萬,可能想著有個四五十平的小房子不錯,等到了三四萬的時候,就想著一百平的房子了。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

像馬雲在國內,已經是站在財富頂端了,那他現在說月入三四萬最幸福,是不是返璞歸真,已經超脫了呢。我看不是,他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月入三四萬,即使是兩口子平均收入是這個數,壓力也一樣很大,因為很多人都是過著踮踮腳夠得著的生活。月入這個數了,總會想著房子、車子、孩子教育、吃喝拉撒等等都要達到符合現在收入的水準。這樣一番折騰下來,恐怕一年也剩不了太多錢。並且到了這個收入,無論打工還是創業,工作壓力都會很大,戰戰兢兢,一刻不得放鬆。

我覺得普通人不用管馬雲說過什麼,都不必理會,但是三四萬到可以當作一個目標,先去實現首富羨慕的收入再說其他吧。


張三鳴


王健林的小目標,一個億不多,首富資產幾千億賺一個億,太方便了。(相當於,你有資產一萬元,賺個幾十塊,可不容易嗎?)……很多人被一億嚇到了,不明白前提條件。

馬雲說自己月入三四萬最幸福是真話……不是瞎說……月入三四萬就跟我差不多(也就是北京老銀行收入吧……可是我也沒感到比馬爸爸幸福啊?)………我不妨推測下。馬爸爸的壓力。

1,馬現在是互聯網第一人,如果決策錯誤,肯定影響人類互聯網的發展方向……這個責任大。估計有壓力。

2,馬的公司股東和投資人多,這些有錢人,都貪婪,增長率每年都要長,漲不上去就給馬壓力。

3,馬手下幾萬弟兄,數百萬商戶,數億消費者。馬要搞不好,唾沫能淹死他,壓力大。

4,馬手裡好多錢,估計有很多人想找他搞搞,我也有計劃跟他搞搞(也就想想而已),因此壓力大。

5,馬這麼有錢,在周邊人眼裡,就是行走的印鈔機,家人朋友估計都這麼看,馬每天防備別人,估計活的累。

6,馬是名人,隨便做個事,說個話都能造成巨大影響。每天時刻注意自己言行,獲得不瀟灑,估計也很累。

說了這麼多,似乎我們韭菜還是很快樂的啊!…!是滴……古人說的好……窮開心……窮快活……估計就是說我們的。

注…本人在銀行信貸部門工作二十年,炒股二十年。有興趣加關注… 1,微頭條發“腦洞新聞”,快樂生活,快樂人生。 2,在頭條號“飛刀48號”發關於情感和成功學內容。


飛刀47號


很多人都很難理解,自己早起晚歸,辛辛苦苦賺錢,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身價千萬,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嗎?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第一,人的貪念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當你月入幾千的時候,你會想著月入幾萬,當年入百萬的時候,想著年入千萬,甚至上億,從來不會有滿足的時候。當你的貪念越大,滿足感就會離你越遠。就像小時候和小夥伴吃到5毛錢的辣條,都能開心半天。但是現在吃1000塊錢的酒席,未必有那時候的幸福指數高。

第二,你賺的錢越多,責任越大。當你月入三萬的時候,你的生活水平剛好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你可以買你自己喜歡的東西,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一家子用用也綽綽有餘。偶爾出去旅遊放鬆下,都是有時間有閒錢的。但是當你月入千萬的時候,你的勞動和你的所得是成正比的。你要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要操心的事情也越多。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身不由己,失去很多自主的時間,甚至陪伴家人的時間。

第三,超過千萬,麻煩也包括身邊的。比如你的親戚朋友會主動找你借錢,這在中國是很難拒絕的人情世故。在節目《四大名著》中,有對夫妻就因為丈夫發達了,借錢給朋友大手大腳,最後鬧到離婚的地步。有句話說,錢是萬惡之源。錢越多,你承擔的風險就越大,有時候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賺錢多少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過好生活!錢只是身外之物,生活是你自己的。


田小伍66


我還真和馬雲見過幾次,信不信在你。

第一次,1998年,在我扶持的第一家裝飾公司裡,我是2把手,他邀請我入他的團隊,條件是500元/每月;可我的情況是,帶著父母在杭州租房子住,妹妹還在上大學,還有其他開銷,所以,我拒絕了。同期,創維電器的懂事長,涉足杭州市場,在浙大挑選11名研究生,最後的名額給了我,並許諾我,3年內,想轉行的第一時間裡,隨時找他。

第二次,我因為市場份額佔有率,想到了“電話黃頁”,沒想到是馬雲親自送來的。

第三次,他在杭造自己的淘寶大樓,也要裝修招標,也請我方參與投標。因為,預估利潤低於市場普遍的行情,所以,我棄標了。當然,這次我倆沒見到。

通過,幾次我和馬雲的接觸。建議大家,有些話聽一聽就算了。

就他所描述這個提問的範圍,大家以為如何?是否,主要的範圍是在,他旗下的員工範圍內、考察別人企業時的,那些中高管或高管的口頭信息、再結合他一天也見不了幾個訪客的口中瞭解的相關信息,等做出的綜合結論?那麼,我們試想一個問題,我們和過去認識的人,幾年後再次相遇後,這朋友問:“您最近怎麼樣啊?”你會如何回答?是不是通常會回答:“過的去,過的去。”所以,這種回答的可靠性,大家就可以想象了,對吧。有句話叫“山高皇帝遠,哪能知民間疾苦!”對吧!

月薪3~4萬很幸福,是對大家的寬慰。真正的幸福,不只是物質條件的單一成立,對吧。和低的比,幸福幾率是要大些。即使,是這樣的收入,讓很多人汗顏。但,作為他以此基數為例,來分析“知足常樂”和開導大家“收益越高的人,用於企業的思考也越多,所以,有此收入者,即能有非常滿足物質條件,又不用揹負,更高收益者所承受的。”當然,是介於企業較為平穩,並收益穩健的人而言的;或是中高級管理者,即有這樣的收益,有不用承擔Boos所承擔的風險而言的。

社會中,確實是站在什麼高度,就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的辦法中,也許是大量的媒體採訪、大量的視屏出鏡,比廣告投入,所獲的收益更大;至少是,沒有廣告投入還做過了宣傳。誰又在乎,在臺上說了什麼?就算要注意說什麼,其目的,就不外乎,我做過什麼貢獻、解決了什麼問題?以前做了什麼有名?現在在做什麼?將來要做什麼?為了做的更好我會這麼做?因此,我為國家和社會做了什麼貢獻?等等。

當行業領航時,因為,你的高度在那,所以受關注度,自然就高。那你過去的不是也變成好事了,好的東西,就會越來越神話了。即使,是你在臺上的一些洋相,也可能被評價為“哇,他好幽默喲!我好喜歡。”哈哈。其實,這些有討論的意義嗎?

“超出千萬就麻煩了。”我看只是比喻。大家都知道,多一件事,就多一堆麻煩,沒處理好,則後續的麻煩,也可能是沒完沒了。對吧!多個人也是如此。那麼,多了一筆投資或多了個項目,不也是這樣嗎?

如果,只是過日子,哪有這麼多事啊!只是加上了“比”這個字後,所有的味道,就立刻不一樣了。現在,真正修心的道士連手紙都不用,哪會有紙帶來的麻煩呢?人家用洗的。


章聖228


這是一碗毒雞湯,慎喝。

首先要明白月入三四萬的概念,在一線城市也是生活無壓力的,在中小城市就是中上階層。

原諒我用“階層”這個詞語。因為確實存在這個現象。

其次要明白馬雲和王健林都是中國的頂尖層級,一個是草莽出身,一個是背景深沉。當二人都站在一個高度的時候,馬雲帶有更多的西方資本家氣質,王健林則有更多的傳統商人氣質。

這是因為他們所處的行業不同,一個是互聯網,一個是房地產。

互聯網改變了你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讓你頭腦發熱,想象著世界上充滿了機遇;

房地產改變了你的經濟基礎和生活環境,讓你爭分奪秒,無時無刻不在追趕著壓力。

最後,你要知道,他們能改變你的一切,而你無力改變任何人,包括你自己。

當馬雲和王健林之流談理想,談生活的時候,你除了聽聽,真的沒什麼卵用。

你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你如何先賺到月入三四萬。

你現在應該學習的是,馬雲成功之前都說了什麼,而不是成功之後說什麼。


文創客


電影蜘蛛俠裡有這麼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當你月收入三四萬時,也許你是一個小老闆,手底下就管幾個人,有固定的收入,管理也簡單,日子過得相對安逸。

而當你月收入達到千萬時,你可能就成了一個大老闆,手下再也不是管理幾個人了,而是幾百人甚至更多。那這個時候,相應的管理起來就會很困難,你承擔的責任也更大,管理起來也就更麻煩。

馬雲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他日進斗金,他手下那麼多人,但卻管理的井井有條,說明他會用人,也敢用人。人的想法不一樣,手下那麼多人,技術人員那麼多,一單哪裡出現問題,導致的結果都很嚴重,因此位置越高,害怕的事也越多。

古代的皇帝,沒有一個是睡得安穩的,整天擔心有人要害他,而手底下的臣子卻沒有擔心的,這就是職場上的責任問題,能力越大承擔的責任就越大,相應的問題就會多,麻煩就會多。

所以馬雲說月入四五萬最幸福,過了千萬麻煩就來了。說明他過得並不是很幸福。但我們可不能信,不幸福把錢給我,讓我不幸福吧!

關注:溫暖的毒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