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曾經雄踞北方的4個強大遊牧民族,為何如今卻消失不見了

曾經雄踞北方的4個強大遊牧民族,為何如今卻消失不見了

一、匈奴。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後為漢武帝所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投降西漢。漢元帝劉奭竟寧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朝漢,自請為婿,王昭君嫁與其為妻,此後60餘年漢與匈奴保持了和平。

在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的叛服不定,公元89年,東漢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北匈奴由此逐漸西遷到了中亞和東歐地區。而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曾建立了前趙政權,後來逐漸被其他民族同化,匈奴逐漸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曾經雄踞北方的4個強大遊牧民族,為何如今卻消失不見了

二、鮮卑。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率部統一鮮卑各部,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三世紀前葉,軻比能重新統一東部和中部鮮卑,但軻比能死後,各部落又開始獨立發展。在此期間,鮮卑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併。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曾經雄踞北方的4個強大遊牧民族,為何如今卻消失不見了

三、突厥。突厥是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以後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在六世紀中葉,建立了突厥汗國,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隋朝時期,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並分別於630年與657年亡於唐,682年後突厥復國,共立國193年。

745年,唐朝與回鶻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於中亞地區。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如今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

曾經雄踞北方的4個強大遊牧民族,為何如今卻消失不見了

四、契丹。契丹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公元907年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稱帝,國號契丹。此後契丹在長達二百多年裡,與五代和兩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深深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天慶五年(1115年),女真族建立金朝。在金軍的進攻下,遼朝於保大五年(1125年)滅亡。西遼延慶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稱帝,史稱“西遼”,成為當時中亞地區的強國。西遼於金興定二年(1218年)為蒙古所滅。契丹人髡髮,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契丹人住所為氈帳,皇帝的御帳稱為捺缽。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據民族學者研究,今天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是契丹人的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