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霍金曾对《时间简史》的全球热销现象自我解嘲道:人们其实并不是对《时间简史》感兴趣,只是好奇我是如何克服残疾成为科学家的。霍金个人成长的励志性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但那么多人去看《时间简史》显然是有其各自不同的兴趣点。物理学家看到的是物理,哲学家看到的是哲学,小说家看到的是故事叙述的更多可能性。甚至渺小者能感知伟大,狂妄者能够感悟局限。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我当初去看《时间简史》是因为听王朔在采访中提到《时间简史》,说他写《千岁寒》受了《时间简史》的影响,用的是四维方式来写的。《时间简史》对任何外行者来说都是难懂的,对于“写字”的王朔来说,他应该也只是从他能够理解,愿意理解的那个角度去看“懂”借鉴的。

毕加索曾说他就爱看爱因斯坦写的书,因为完全看不懂,但正因为看不懂,能让他从中明白其他的道理(估计也影响到他去画那些让人看不懂的画)。这似乎也可以作为大部分外行去看《时间简史》的充足理由。因为看不懂才要看,不懂的书看多了,总能明白其他一些道理。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其实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阐述,对外行来说还是过于学术性,远不如传说中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通俗解说那么易于“脍炙人口”:一个男人坐在美女身边1个小时就像是1分钟,而坐在火炉边上1分钟就像是1小时。尽管这种“傻瓜机型”的解释更多是应付记者所用。但比起高度概念化解释还是具有安慰效果的。

毕竟让我们理解“时间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每件事的标记方式,每个观察者都有自己的时间测量,不同观察者携带的时钟不一定时间一致,时间其实是一个更为个人的概念”太过颠覆性,反常识又反直觉。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人类进化了几百万年,大脑并没有赋予我们用生活经验理解宇宙运行规律的功能。关于“速度能使时间变慢”效应,我是在小学时听到一个科普节目中说,当一个人坐飞船超光速运行回来后,他就能变年轻。当时我刚刚能理解神话中“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设定,听到更过份的“时间倒流”,我竟然就像接受编剧中的“强设定”那样接受了,这可能是我一直以为(或误以为)我理解相对论的根源。

古代皇帝最大的梦想是长生不老,而我们现代人常常幻想的是可以预知未来或回到过去,改正曾犯下的错误,霍金在“虫洞和时间旅行”这章探讨了旅行到未来和回到过去的可能性,这也是穿越小说、影视剧的一个经典话题。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在相对论的体系中,旅行到未来的可能性更大,只要创造一台“时间机器”,让人坐进去发射升空,加速到接近光速,持续到你所需的时间,返回,你会发现地球上流逝的时间比你度过的更久,这时你已经来到未来。而我们的作家编剧最喜欢的穿越回古代,相对较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即便相对论堵死了通道,虫洞、翘曲时空又给了一线生机。。。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就算时间旅行在技术上完全成立,分享时间旅行的秘密是否明智又要受到质疑,毕竟基于人性,人们的时间旅行不会仅仅局限于去看看而已,人们总会想要去改变点什么,这样时空需要衍生出某种物理定律,当人们进行时间旅行时划定不可以改动任何已记载的历史,但这听起来似乎就让人有些气馁。

量子理论又拯救了这个现状,它说,宇宙不仅有一个独立的历史,它具有每一种可能的历史,就是你所能想到的每一种人生样本都可能随机存在,这个说法被一部电影用过,延伸出你能感知到哪一版的你,是由你的能量决定的,甚至在某些时刻你需要杀死那个低版的你才能让高版的你存活下去。用正能量来翻译的话就是战胜自我。

人们为什么要读《时间简史》 是因为看不懂吗?

当时间逆行回一个可以多选的历史中,时间旅行者随意改变历史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时间简史》的晦涩主要是源于提供的大多是观念,而非论证的过程和依据。还好有文学和影视填补了这个空白,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物理时间的形象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