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自己在市場買的牛肉能做牛排嗎?

祖傳噴子二十年


首先,我要說的是:牛排是指某些特定部位的牛肉。或者說,不是所有的牛肉都是牛排。

牛身上有很多部位都有肉,都能吃。所謂的牛排肉,大多集中在牛的後脊兩側上部,仔細分還可以分出肉眼、西冷、菲力等不同部位,肉質口感各有差異。但是我想說不要太糾結於切割圖,沒必要去背誦,普通消費者,吃就是了。吃多了自然記得住你喜歡的部位。 大概知道一下部位圖能幫助瞭解和記憶:西冷,也叫沙朗,英文裡叫Sirloin,基本上就是牛的脊椎靠後向上的部分,我們叫外脊。由於位置關係,西冷的邊上會有一層脂肪,就是一條油邊。 西冷朝下去的一小塊就是菲力,菲力牛排貌似在國內也很有名,因為它嫩!這塊地方在牛的肌肉群裡不怎麼運動,所以嫩,但也正因為如此,菲力牛排的切面不大,基本上是一塊瘦而且嫩的裡脊肉。除了西冷和菲力,還有常吃的是眼肉,位置是西冷往前的方向去,靠近肋部,因為這塊肉中部常常有一團脂肪,好像眼球,整塊看起來像眼睛所以就叫眼肉,或者肉眼。 當然,牛排部位還不止這3種,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切割方式還可以演變出其他變化。比如意大利切割的T-Bone,美式切割裡很有名的戰斧牛排,其實都是T-Bone,一塊T型的骨頭,兩邊都是肉,大的那部分叫New york小的部分叫Tenderloin,加在一起就是T骨牛排,或者戰斧牛排。加上那根大骨頭,舉起來是像一把斧子。 綜合的來說,牛排需要一定的厚度和體積,均勻的質地,肥瘦相間,有較高的脂肪含量。而牛身上其他部位的牛肉呢?比如腿肉,肩肉,基本上是條狀的瘦肉。做不了牛排。中國人好像叫牛腱子肉。腹部脂肪和肉,是肥的為主,也沒什麼形狀,中國人叫牛腩。這也是好吃的牛肉,但肯定不是牛排。


張帆上海


可以。我就經常用市場上的牛肉做牛排。沒辦法,牛排餐廳牛排量太小,不過癮,要兩份,又實在不便宜。

我女兒非常愛吃牛排。所以,為了讓她吃過癮,我經常在市場上買牛肉做牛排。不過,市場上的牛排,不適合老人和孩子吃,你怎麼做,也做不嫩。只適應牙口好的年輕人,而且選擇上,要有幾點注意事項。

要選擇你所在那個城市裡回民區的牛肉。漢民賣的牛肉,沒有牛味兒,不好吃,我區別不出來用得是什麼牛,也不要選擇超市裡生鮮區的散牛肉,味道也不好。回民區的牛肉,味道很正,最好選擇一些老店的牛肉。

牛肉不能隨便買,什麼牛健之類,那是做菜用的。你要和賣牛肉的說要肋眼之類的,他們也弄不明白。成塊的牛肉散在肉板上,的確不好區分。

站在賣肉老闆能聽懂的角度,站在肉能切成成片牛排狀這個角度,能選擇的就是裡脊和外脊。

因為是市場上的牛肉,個人不推薦裡脊。原因,太瘦。不管你怎麼處理,那怕你就是煎成三分熟的,那怕你用肉錘千錘百煉油,還不會嫩,肉緊,塞牙。市場上的牛,都是成年牛,餐廳裡的牛,都是小牛。

選擇外脊最好,肉絲之間,會有油脂,看起來是像雪花牛肉。外型也是圓滾滾的,非常適應切成牛排狀。

這是我還沒有處理完的外脊肉,只是切開以後的效果。我還會把邊上的一些筋頭巴腦去掉和雜油去掉。按正常情況,要放在冰箱裡冷凍一下再切片,效果最好,家裡冰箱實在塞不進整個外脊,只好回來先分割了。

別的城市不知道,在我們二線省會鄭州,外脊是28元一斤。我買上一大塊(不是整條,只是選擇最粗的那一塊)大約4斤多,140元。夠我們一家三口吃三次。餐廳裡的牛排,大約是170克一塊,三人量約為1斤重。你們自己可以估算有多划算。只不過,在餐廳裡,我敢點五分熟的牛排,自己買的,我只能做成全熟的。不過,自己做的,吃著很過癮。

題外話:不要用黃油煎牛排,這是錯誤的。黃油高溫很容易糊,煎出來的牛排發苦,更不要用什麼花生油,一股生花生味兒。用橄欖油就成,沒什麼異味兒,快出鍋的時候,放一小塊黃油提味兒。


唯家至珍


市場購買的牛肉也是可以做牛排的,但是有個前提是,你購買的是牛的哪一部分的肉。這點一定要問清商販,最好自己可以辨認就萬事俱備了。可不是每個部位都是可以做牛排的哦!

可以煎牛排的部位一定要非常嫩,才能在三五成熟的時候吃起來無阻礙感。一般最經典的可以製作牛排的部位是:菲力、眼肉和西冷。除此還有很多冷門部位的肉,吃的較少,也比較難購買,就不再做詳細的介紹。像牛腱子等部位是不適合做牛排的哦,相比下來更適合做滷牛肉。

下面給大家介紹可以做牛排的幾個部位:

1、肋眼肉。是牛的第六到十二根肋骨位置的背部長肌上段。肉質大理石紋的油花多且散佈均勻,肋眼牛排一般中心會有一塊顯著的油脂,並帶有少許筋,肉質新鮮具有嚼勁,而且價格也比較適中。

自己在家制作,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控制熟度,無論是生一些還是老一些,味道和口感都是很不錯的,也容易操作。

2、西冷。是牛外脊,帶一條白色肉筋。這個部位對於新手來說,不太適合買來自己做牛排。它的肉質不算太嫩,反而帶有一定的韌度,吃起來有嚼勁,煎老了會非常難嚼爛。

一般超過七成熟就會非常難嚼。對於牛肉品質和烹飪水平要求比較高。但是它的優點是,它的韌性和牛肉香味比較濃郁。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3、菲力。也就是牛裡脊。肉質嫩,是可以製作牛排的部位裡最嫩的一塊肉。當然價格也會相對來說高一些。越是品質高的菲力,口感和味道越好,價格也越是高昂。

一般高品質的牛排在市場比較難以買到,但是一般在市場可以買到的牛肉中,選擇這幾個部位來製作牛排同樣味道也會不錯。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千山萬水總是情,點個關注行不行?歡迎關注江一魚,一個喜歡和你們分享的我。


江一魚


有同學問我,菜市場買的牛肉可不可用來做牛排。講真的,我還真沒有幹過這種事兒。

  我們先不說國內菜市場的牛肉多以黃牛、水牛或者犛牛肉為主,肉質較為粗硬。也不說你去菜市場,跟賣肉的大哥說:師傅給我來兩斤西冷,他會不會理你。今天我們先來說一說傳統屠宰方式和現代屠宰方式的區別。

  看完這個對比,你就會明白,哪怕你賣肉的大哥也懂你說的西冷是什麼部位,恐怕你也很難在菜市場裡買到一塊誠心如意,可以做牛排的牛肉。

  傳統的牛肉屠宰方式

  的牛肉屠宰方式,一般是在屠宰場中去掉頭和內臟之後,沿脊骨分成兩半,再各自橫切一刀,分成四份。然後交給零售肉販,由他們繼續分割、出售。分割時既要考慮按不同的部位切割,也要兼顧到顧客的需求,並儘量避免損耗。有了這麼多限制,我們想在菜市場的肉販那裡,買到適合做牛排的牛肉,必然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

  此外,傳統的屠宰方式還有存在牛肉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微生物汙染風險較大的問題。因此傳統屠宰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被淘汰了,在我國也已經在逐步淘汰的過程中。

  現代屠宰

  現代的牛肉屠宰方式,採用的是國際通用的牛肉切割規則,這個規則從方便零售商品化的角度出發,在屠宰場中便將牛肉屠體按照零售商品的要求按部位分割成塊,再用塑料薄膜真空包裝上市。從廠商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不但效率高、損耗低、而且利潤也高。對顧客而言,採用現代屠宰方式分割的牛肉,不但安全衛生,也可以隨意挑選我們自己需要的部位。想要做牛排,我們就一定能買到合適的牛肉。

  現在大型超市都上架了採用現代屠宰方式切割的牛肉,大家可以很方便的購買到。當然,這樣的牛肉也有一個小缺陷,那就是平常來說每一份牛的分量都比較大,不太適合小家庭購買。


泡麵Sir


回答樓主問題:

首先呢,不是所有的牛肉都可以做牛排(牛後背脊兩側上部的肉),樓主可以先了解一下做牛排常用是哪些部分的肉,在有的放矢的買比較靠譜;

其次呢,我國現在“普遍”的西餐廳裡,大多數是美式牛排做法,用的也是“本土牛”身上的肉。如果樓主問的是這種牛排,那在市場上買了,自己在家裡肯定也能做。

另外,牛排肉在烹飪過程中(主要是煎),根據肉種類不同,加工時間和程度也不一樣,口感當然也會有變化。簡而言之,注意火候和味道就好。


說來說去,還得看牛排的分類,因材施“火”,就能事半功倍了。大概把超市能買到的牛排種類、肉質和做法跟樓主說一下。肯定是不全面,但是家庭烹飪的話,足夠了。來,咱們看圖說話吧:

1、菲力牛排

脂肪含量極少,是牛的叉腰肌,肉質又瘦又嫩,口感好但是沒嚼頭,老少都可吃,三分五分較合適。


2、西冷牛排

被一圈白色的肉筋包裹,是牛的外脊筋,肉質含有纖維多還能出汁,口感略粗但是有嚼勁,年輕人最愛,除了全熟都可以。


3、肋眼牛排

脂肪如同大理石一般,是牛的胸部肋骨附近肉,油脂豐腴肉汁豐富,口感適中味道足,很受男人歡迎,適合做到全熟。


4、T骨牛排

一邊菲力一邊西冷,是牛的T字型大骨肉,口感類似於兩者的綜合體,就是吃起來比較麻煩,依然不建議全熟。


5、牛小排

脂肪紋路細密碎散,是牛胸腔兩側的肉,肉質十分肥嫩鮮美,口感就是油香四溢,特別適合烤制食用,滋滋冒油想象一下。


順便在給樓主一個家庭“牛排”的菜譜,很簡單的用3種食材,也能做出所謂西餐廳的味道,一學就會。我用的是牛腱肉,所以正常來說,不是牛排,但做法和西餐裡煎牛排的某些方式類似,所以生拉硬拽算是“牛排”,樓主可以試一試。

檸香水芹牛排

實際評價:這種中西混合的做法,牛肉軟嫩,水芹清脆,酸中帶甜,無論男女都愛吃。

用料

食材:牛腱肉 200g、檸檬 1個、水芹 3根

配料:小蔥 1根

調味:黃記煌照燒汁 1勺(15g)

做法

1、 備菜:西芹洗乾淨,去葉子留杆,切成長段;小蔥切成蔥花,留一段蔥白。

2、 備肉:牛肉切長段塊,約半個食指長、拇指寬一塊即可;檸檬一切兩半兒。

3、 煎肉:少油加熱到中火,放入牛肉,雙面煎到表面變色,盛出備用。

4、 炸油:熱鍋多油到中火,放入小蔥蔥白,微炸蔥油,30秒左右冒泡,拿出扔掉。

5、 調味:保持火候,放入牛肉,再煎10秒,調入1勺照燒汁,均勻翻炒10秒。

6、 放菜:放入西芹杆,繼續翻炒幾下,等西芹變色,轉小火。

7、 擠汁:拿半個檸檬,把汁水擠到鍋中,攪拌均勻,即可關火。

8、 盛盤:用筷子把牛肉和西芹分別擺盤,淋一點兒湯汁,撕兩小塊檸檬做裝飾,完成。

小貼士

1、整個做飯過程不超過10分鐘,因為牛肉很容易老,煎和炒的時候,都要注意火候。

2、檸檬根據個人口感適量添加,200g肉配半個檸檬已經足夠了,不建議再更多。

3、本菜譜選擇的是牛腱肉,也可以用牛腩肉,出汁會更多,操作時間應該更短。


以上,希望有幫助,如果覺得菜譜還不錯,歡迎關注一下我的頭條號“秋食工作室”,定期發送創意美食菜譜,探索生活樂趣~



秋食工作室


這個真的可以,不過要會挑肉

一般國內牛太瘦,太肥的奶牛時間又養太久,口感不好,可以直接問賣肉的老闆,這個牛養多久,背脊這塊肉,或者眼肉(脖子後面)那個肉煎著吃怎麼樣?

賣肉老闆一般感覺這個牛年齡小,肉比較嫩的時候會推薦你買,如果老闆說不太好,牛老了,就會不推薦,畢竟菜場的賣肉師傅一般都懂,如果買了不好吃,下次也不會再有生意了,他們更希望做長期客戶

還有就是得到確認可以煎著吃,可以再看肉的脂肪含量,也就是雪花肉,靠近牛脖子的地方會比較肥,雪花自然也就好,口感相對會更嫩。

我從來不買超市冷凍牛排,那種牛排雖然口感更嫩,你可以看下配料,嫩肉粉,卡拉膠,大豆蛋白等一系列添加劑的問題。

自己菜場買的肉,一般都是凌晨1點左右宰殺,凌晨3點4點送到菜場,這樣早上買的比較新鮮了

我一般早上買了,回家放冷凍室,凍6個小時左右,這時候肉的形狀比較整,而且還沒有完全凍結實,比較容易切成1公分左右牛排,

希望可以幫到你





劉大能能的小果園


牛肉按照不同的部位進行精細分割,不同的部位都有最適合的吃法,並不是每一個部位都適合做牛排。當然如果一定要用不太適合做牛排的肉做牛排,也不是不行。

最適合做牛排的部位依次是上腦,眼肉,裡脊,外脊。

上腦牛排(上腦部位),脂花最豐富,口感很好,脂肪稍多,適合喜歡吃肥一點的人,個人認為這個部位最好吃。

菲力牛排(裡脊),脂肪含量低,肉質細嫩,最好不要超過五分熟,三分熟最好,最好不要超過五分熟。

西冷牛排(牛外脊,也叫沙朗牛排),有嚼勁,肥瘦相間。

T骨牛排(牛背脊骨肉呈T字形,一邊是菲力,一邊是西冷),細嫩和嚼勁兼顧。

其它部位只有少量的肉適合做牛排,主要就這三個部位。現在市場上低價牛排很多都是用碎肉加食用膠拼接起來的牛排,還不如自己在市場上買普通牛肉切片做起來放心。各國對牛肉,尤其是牛排的等級分類有所不同,真正的菲力,西冷,上腦這些牛排價格都比較貴,美國高等級牛排批發價就要二三百一公斤,當然價格是浮動的,有興趣的可以去上海中食展參觀一下。


行遠健身


自己在市場上買的牛肉可以做牛排,只要處理得當,口感上還是可以接受的。

  1. 我建議買牛裡脊中間的部分,肉本身比較嫩,沒有筋。



  2. 可以讓賣家切一釐米左右的薄片,一整條裡脊切起來比較好切。
  3. 用清水洗淨,先放到盤子裡,控半小時水,把血水倒掉,用廚房紙吸乾牛肉表面。
  4. 鋪在案板上,用刀背或肉錘把肉拍散,儘量每個地方都錘到。

  5. 準備黑胡椒粒、紅酒、生抽、蠔油,抹到牛排上,揉勻,最後加入幾滴香油。

  6. 裝入保鮮袋,放到冰箱冷藏,4小時以上。我一般會提前一天醃。
  7. 煎的時候,先下入黃油化開,放入半顆洋蔥絲。煎出香味後,盛出。喜歡洋蔥的,可以留著鋪盤。
  8. 放入牛排,中火煎到兩面稍有點焦,就可以了,這時候中間已經熟但還是稍微有一點紅絲的狀態。我喜歡九分熟......


  9. 可以用水澱粉、生抽、黑胡椒粒、少量番茄汁、糖,調一點芡汁澆到牛排上。

旅行攝影小達人


菜市場買的牛肉是可以做牛排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牛排就是整塊的牛肉煎著吃的,和從哪裡買的什麼品種的牛並沒有關係,但是牛的品種是不同的飼養和生產工藝差別很大,肉質不同口感相差也太大,可以說菜市場上掛著賣的幾乎都是淘汰的奶牛,種牛耕牛(想象一下這些肉都去了那裡?)肉質比較差,還有可能是病牛屠宰後沒有經過排酸,所以選購很重要一定要安選全健康的好牛肉。

再來說一下牛排吧我們採用國家標準進行講解。按照國標,牛胴體(就是屠宰後剝了皮的牛)主要包括辣椒條、上腦、眼肉、外脊、裡脊、胸肉、腹肉、臀肉、大黃瓜條、小黃瓜條、牛霖、米龍、腱子肉(不包括牛頭、蹄子、尾巴、內臟以及生殖器官。

煎牛排吃的部位通常指的是肉眼(肋眼或眼肉),外脊(西冷),裡脊(菲力),上腦(有的稱為沙朗),還有戰斧牛排(就是帶骨眼肉),T骨牛排(就是一面西冷一面菲力),希望能幫到大家😜😜😜







青島昌威黑牛


自己在市場買的牛肉,可以做牛排。

打算做牛排,就應該挑選合適做牛排的大塊牛肉。其實只要分量足,尺寸夠的大塊牛肉,都可以用來做牛排。和吹毛求疵的高級餐廳相比,個人在家裡做牛排不用太過於計較,只要有塊合適的牛肉就行,味道按照自己喜歡的來做。

現在市場上賣的牛肉,有一些是用牛肉碎膠結而成,如果是自己在市場買的牛肉,一般會比較靠譜。如果還不放心,可以把牛肉拿起了抖一抖,摸一摸,和人工做的合成牛排比較,真牛肉的手感要好很多。

既然是自己在家裡做牛排,因為條件有限,建議對牛肉只做個淺處理即可,拿醬油醃一下,適當配些油和鹽,再放置一會,就可以下鍋煎了。

最重要的提醒,就是煎牛排時最好分兩次完成,在煎的過程中,讓半生的牛排離開煎鍋一會,既可以讓牛排二次加熱,還檢查一下肉質的鬆緊和是否入味以後,再回鍋復煎。這樣煎出來的牛排,味道會好很多。

剛開始做牛排容易把牛肉做的太老,肉太硬不好吃。但是做多幾次,找到竅門後就能做好。

其實吃自己做出來的牛排,很好吃的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