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跟老一輩人出去旅行普遍很累?

瓶子裡的女人


和老一輩人旅行累,總體來說還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導致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價值觀都不同,差異越大,分歧越大,而能一同旅行的老人,大多是自己的父母,親人,長輩,我們還得遷就,照顧。旅行本來已經不是個輕鬆的事情,老人旅行中有需要多多照顧,已經很累,如此一來,心累,身累,累上加累。


1.老人思維方式與年輕人不同

以我的父親為例,他作為一個年近七十的人,旅行可以,但是也不能“浪費”,需要節儉剋制。而同樣是“節儉”,我和他標準就不太一樣。走累了,我就想找個咖啡館坐下來,喝點東西,吃個甜品。這樣既能休息,又能體驗一下當地小館,在我看來一舉兩得。他則認為一杯咖啡三十多一塊蛋糕二十多,動輒五六十沒了,價格也太誇張了。不行,最好不要。渴了買瓶水,路邊椅子上休息會就行了。我如果拒不執行呢,可能就會不太愉快。要不繼續走,要不我跑去買水,路邊找椅子休息。能不累嗎……


2.有些老人比較固執自我

我父親這一點挺好的,很多事情擺事實講道理還是能說通。有些老人則費勁了。怎麼說都是一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的面孔,旅途中談什麼都一副“我什麼都懂”或者“不過如此”的態度,這樣次數多了確實挺掃興的。我朋友的父親就是那樣,去日本旅遊本來也是他同意的,結果到了那邊天天言辭裡“小日本”產短的說,搞得他非常尷尬和累心。


3.老人確實體力,精力各方面跟不上,需要更多照顧

人老了眼神不行了,體力不行了,記憶力不行了……總之就像一部機器,各方面老化了。旅途中我們要對同行老人給予更多照顧,從訂酒店,訂交通,訂行程計劃!找餐廳等等,都要切實考慮到他們的需求。這些事看上去沒什麼,其實真的挺耗費精力與體力。自己有時候根本就是“全陪”,沒辦法盡興的玩,你說能不累嗎。


但是話說回來了,我們能因此就嫌棄父母和長輩,不帶他們出去旅行了嗎?肯定不行啊,人老了才是最需要兒女的時候呢。趁著自己也有能力,多帶父母出去看看吧,再苦再累也不要抱怨,因為那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父母啊。


你看,春華秋實,花開的這麼好,一個人獨賞有何意思呢,還是和父母分享吧!



關注@桔豬 看不一樣的世界。


桔豬


曾經有過跟朋友、同事攢團旅行的經歷。一個經歷我覺得跟這個問題很應景。

第一次攢團,同行中有一對朋友夫妻,一家三口,帶了孩子的爺爺奶奶,同出來旅行。兒子很孝順,但脾氣比較衝,一路看得出來對父母很上心,同行同止。名義是一家三口的旅行,但由於帶著老人,兒子得一路照顧老人,所以旅行路上,基本都是夫人帶著孩子,兒子陪著老人,因為夫人很賢惠,所以也倒相安無事。雖然如此,小爭吵還是不斷,比如孩子奶奶比較較真,70多歲了,總感覺年輕的時候沒來得及做很多事,總想著旅行途中去彌補遺憾:沒玩過的項目都想要嘗試一下,而且很固執。兒女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況,絕對不允許,然後就會不斷產生衝突。路上,老人總想著要做主決定一些事情,但兒子總覺得父母做決定是在瞎指揮,圖省錢,同作為成年人,誰也說服不了誰,自然就容易相互指責。還有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的體力精力不同,在旅行節奏上自然也難以合拍……諸多代溝自然就會引發諸多衝突。不過好在是與親兒子之間的衝突,媳婦又非常孝順,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潤滑劑,所以第一次旅行中,朋友跟老人之間的旅行還算皆大歡喜。


第二次攢團,由於有了第一次成功經歷,朋友一家把雙方的老人都帶上了,而且還帶了女方親弟弟的丈人丈母孃,帶的老人過多,關係又錯綜複雜,旅遊一路簡直成了朋友一家的夢魘:幾方老人都極有個性;彼此都有不適情況無法在飲食上協調一致;老人之間尤其是公婆、丈人之間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這個平衡很難把握,所以會不斷有“爭風吃醋”現象。老人對年輕人,難免會有倚老賣老,指手畫腳,朋友夫妻對老人說話輕不得重不得……那次旅行最後的結果:夫妻最後互相埋怨,芥蒂極深,老人也是怨言滿腹,最後就差“不歡而散”了。

當然,這些還只是我看到的表象,至於說旅途中費用支出矛盾等更深層次的問題,估計也存在。

也是源於朋友的這份經歷教訓,我們現在從來不帶老人同行。這無關孝順與否,只關乎互相尊重和互相體諒。老人想旅行幫他們報個老年團足矣。老人有老人的價值觀和生活哲學,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與其相互遷就相互委屈,不如各自放手彼此自由自在。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條件不好時,全家旅遊根本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等到有條件能全家出去旅遊了,我卻根本就沒有休息日,一直難以實現全家的旅遊夢。前幾年,實在是沒辦法,只好叫媳婦、孩子帶上老爸老媽出去旅遊,小妹妹和外甥也一道前往。

他們那次旅遊去的是湖南韶山、張家界和廣西桂林。

一路的風景不必說,老爸老媽也算玩得挺高興,回來之後老爸逢人就講:哎呀,那張家界的山啊,你不去你是想不到啊!就跟煙筒一樣一根一根那麼直立著!

但是帶老人玩,最大的問題是老人不讓花錢。雖然老人知道是我們花錢,因為他倆根本就沒錢,誰花也輪不到他倆花,但誰花錢,老爸老媽也不讓花。

吃飯成了最大的問題,旅遊去了一個地方,體驗當地小吃,也是旅遊的一個部分,但不管買什麼,不管吃什麼,老爸老媽都嫌貴。上飯店根本就沒法點菜,點什麼都是貴。

這趟行程回來,媳婦說啥也不願意再領老爸老媽出去了。

只好給他們單獨報了老年團又去了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川峨眉山、九寨溝一線。

代溝是真的存在的,不管你承認與否。

好在我倆是不需要毛驢領著我們玩了。


全家一起出去旅遊的次數屈指可數,我們還在2011年去了趟大連,我寫了個特別詳細的遊記,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開鏈接看看:

https://www.toutiao.com/i6535948181224555016/

那是老爸老媽第一次看到大海,當大海撲面而來時,老爸老媽都激動不已。

帶老爸老媽坐上游船,老媽更是特別興奮。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可以休年假了,要帶上爸媽好好玩一趟。我們的計劃路線是先去長白山,然後到丹東,再根據時間環渤海彎轉一圈。結果第一站,老爸在長白山意外摔傷,當天就從長白山趕了回來。

這個週末就放今年年假了,可惜,今年放假晚,小胖又開忙了,不知道能不能抽出時間出去玩。如果她能串出班來,我們全家還要去渤海轉一圈。

看了網友們的留言,很多人都說跟老人玩不到一塊去,老一輩節儉了一輩子,出門花錢確實容易心疼。

但我覺得多數老人還是原意跟孩子一起出去玩,享受天倫之樂的。我父母住的地方是我們單位的中層幹部公寓樓,每到放假的時候,各家各戶的年輕人帶著孩子都出去旅遊了,院子裡剩下的全是各家各戶的老人,打招呼時全這個語氣:哎,人家三口人全走了!

我和媳婦,只要出門,不管遠近,都是帶上老爸老媽的,他們回來面對滿院子的老頭老太太,都是充滿自豪的。

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如果老人身體好、條件好,又跟兒女玩不到一塊去,那就叫他們自己出去玩吧,反正我倆老了退休後肯定是自己出去玩的。

如果老人沒有經濟條件出去玩,那就帶著他們出去玩,或者掏錢給他們報團。

有一天你會發現,父母老得比你想象得要快,等到他們老到哪也去不了了,走不動了,你就會滿心愧疚,他們勞碌了一輩子,竟然哪也沒去過。


四月份寫的小文,到現在還有這麼多人關注,說明家家都有老少相處的問題,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每家的經濟條件、社會環境、教育程度、脾氣秉性,各方面情況都不相同。

作為小輩的,對老人只能理解,老人活了大半輩子了,七老八十了,你還指望他們能改變嗎?

因此,理解比什麼都重要。

國慶節孩子從外地回來,多做幾道菜,只要我們做好吃的,肯定叫爸媽過來。

我們是窮人,頭一回做海參,覺得老人應該好好進補,老爸老媽說什麼也不吃。老爸一個勁地說:什麼破玩意兒,跟蟲子似的!老媽說聞著都腥!

那多吃點牛肉吧!

老爸說吃那有啥用?還不如吃大餅子!

好在他們還都愛吃排骨。

國慶節做海蟹,老爸老媽同樣堅決不吃,說他們嫌腥。

前天去給他們買回一堆河蟹,這回都沒少吃。

我孝敬老人,那叫天經地義,難得的是媳婦一直對老人特別好,比我更能理解二老。老人說話有時太難聽,我都聽不下去,可媳婦總是笑笑,過後就勸我:老爸說話一直就那樣,他是高興得不知道說啥好了。每週只要她休息,肯定多做幾個菜叫上爸媽,他倆當時不吃,就全都打包帶走,拿走後他們也就都吃了。

我們當晚輩的,遇到老人說話做事令人費解的時候,就想想這可能只是他們內心高興嘴上反而表達反了。

即便是他們有時真的很討厭,可你想想,我們小時候做過多少錯事?多少次惹父母生氣?他們記恨過我們嗎?哪一次犯錯誤他們不是原諒我們?老人忍受了我們小時候的一切,一如既往地愛我們,為什麼他們老了,就得事事時時順著我們心意?我們小時候時時事事順著他們了嗎?

還是那句話:老人老得會比你想象的還要快,突然你就會發現,他們好多東西吃不下了;他們無法爬山了;他們走路吃力了;他們離開我們了。

到了那個時候,你再後悔又有什麼用?



和老一輩出去旅行很累,這個我深有體會。前幾年我們三兄妹陪父母去四川玩,就累了個身心俱疲。

那年,住在四川的哥哥嫂子邀我們去九寨溝玩。哥哥都巳經報好了去九寨溝的團,可是第二天出發時,媽媽卻改了主意,一路上念著要去峨眉山。考慮到父母年齡大了,去峨眉山爬山不方便,我們都沒同意。於是伴著媽媽嘮叼峨眉山的聲音我們看了黃龍的雪山,再到七彩池。由於七彩池地處高原,空氣稀薄,有高原反應的爸媽只好停在山腳下的小便利店。因為牽掛著山腳下父母,到七彩池的我們拍幾張照就下山了,根本無心細看。

晚上我們隨團住了酒店,爸爸卻發起了無名火,說這酒店吃的住的條件太差了,應該找條件好點的酒店。他卻不知道,九寨溝黃龍地處高原,物資多是從外面運進去,有吃有住就已經不錯了。解釋了半天,累得我們夠嗆,才平息他的無名火。

第二天到了九寨溝。在爬到九寨溝森林公園時,一路念著峨眉山的媽媽竟崴了腳,又紅又腫。這下可好,不要說峨眉山去不成,連九寨溝都玩不下去了,一路上我們扶著媽媽,匆匆瀏覽幾個什麼海,便把媽媽帶到了九寨溝急救中心。等從急救中心出來時,已是下午四點多,該坐車返回了。

這一次旅行讓我們明白了,由於觀念,認知以及身體素質上的不同,年輕人旅遊最好別和老年人攪在一起。他們想去旅遊,給報了老年旅遊團就可。老年人因為年齡相近,看法相同,當然有共同語言,相信會玩得更開心。

大家好,我是依筆抒情,歡迎大家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或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哦!


依筆抒情


兩代人在各方面都存在代溝,對於旅行的定義也會有很多出入。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帶著四位老人一起去青島,就真切體現了這種差異。我們出去旅行一般很少去當地人氣很旺的景點,更多時候是隨處溜達,吃吃喝喝,或者找個靜謐的地方發發呆,稍微累了就回酒店休息。但爸媽的想法不一樣,總是覺得要去儘可能多的地方,不然有些吃虧,開始兩日我們還全程陪同,但是後來吃不消的,孩子更是累得不行,所以只能幫他們選好路線,叫好車,約定好一起吃飯的時間地點就分開玩了。原以為他們會有意見,後來發現沒有了我們這三個累贅,他們玩得異常開心,雖然很多地方都是走馬觀花,拍了個照片而已,但是他們依舊覺得很滿足。

打那以後,我們就很少帶他們一起出行了,他們也更樂於約上老同學,老朋友到處遊山玩水。尤其是我媽,一年到頭要跑很多地方,有一次搭乘夕陽紅專列,二十天去了近十個省份,這種精力和體力讓我望塵莫及。

雖然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其實也不一定非要總是在一起,我耐心教會了我媽種種關於自助遊的事項,她就更加願意不和我們同行了。人家自己用手機買票,訂酒店,到了目的地也會用手機找好吃的,看攻略,步行導航等等,儼然是旅行達人了,而跟我們一起,她肯定玩得不盡興。

對於老人的旅行觀念,我們不用去指點或者妄圖改變,只要他們開心,那就是好的。如果玩不到一塊,你就多鼓勵他們出遊,幫忙訂好交通食宿,或者像我這樣把他們變成旅行達人。偶爾一起去一個雙方都喜歡的地兒,比如海邊,溫泉,遊輪等等。

別以為父母和時代脫節了,那是你沒好好教。

別以為父母不喜歡旅行,那是他們為了你而放棄了。

別以為父母在途中對你言聽計從是開心,那是他們一如既往地遷就你。


愛陪娃的熊叔


真心不能跟老人一起出遊,心塞的不要不要的,前些年帶爸媽來北京玩,我媽就想在天安門照全家福,那年冬天過年格外冷,我就跟我媽說穿皮夾克冷,還是穿羽絨服吧,我媽眼睛一瞪,我樂意穿啥穿啥,北京能冷到哪去,出了門口,爸爸非要坐公交車去,不管不顧隨便上了公交車,然後打電話給他,他說我自己坐公交了,你們該咋走咋走,到那打電話,結果我跟老公我媽和妹妹坐地鐵老早就到了天安門地鐵站了,那天過年人特別多,都是外地老頭老太來玩的,安檢也很嚴,我們就在天安門b口足足等我爸倆小時,七點多出門,十點多到,那天有風,特別冷,我妹臉都凍紫了,我把我的羽絨服脫下來給我媽穿,我媽把我爸遲到的氣全撒我身上了,一把把羽絨服扔在地上,我老公撿起來給我穿上啥話沒說,好不容易我爸來了,倆人又吵起來了,照全家福也是度氣囊塞的,老嫌後面人多天安門照不完整,我就哄著他們,舉著自拍杆對著天安門照了一個小時,老公說媽喜歡就洗出來放大一張照片吧,我倆去紀念碑那洗大照片,拿回來倆人又因為誰先看吵了起來,到了故宮裡面,倆人照相說啥都不往一起站,老爸愛賣弄,主動講故宮的構造故事緩和氣氛,結果我媽一聽我爸說話就撇嘴瞪他,然後轉身走,我爸就很尷尬對著我一個人講,即使講的不對我也附和,裝出不懂的樣子,妹妹全程冷臉,挎著我媽往前走,跟我爸零溝通!回到家,我爸媽互相拿著照片說著對方有多醜多醜!第二天因為妹妹忽然發脾氣走掉了,導致我們都在天壇門口等她,電話關機,我媽心疼她,就不停讓我和老公打電話給妹妹,我跟媽媽商量,她都二十多了,又不是第一次來北京,她玩夠了就回家了,咱們先進去吧,然後我媽就開哭,就罵我,你怎麼當姐的,怎麼就不能哄著她來,她小你也不懂事嗎?你呀,都特麼不懂人語,得了,下次我也不來你家了,你就這麼對我,明天我買票就走,不來了!我老公商量我媽,電話暫時打不通,估計去找同學去了,回家都消氣就好了,別擔心啊媽,結果我媽跟我老公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不開心我都難受,你說我能不掂心嗎,她那麼小!我老公也是沒辦法問我是回家還是進去啊,站著多冷啊,然後我說先去買票吧,一會兒老妹還不回來,還能這麼鬧下去啊,二十好幾了還不懂事,然後買了票,給妹妹發了信息告訴她我們先進去,票給她買了,想進去打電話我給她送票,就這樣進去了,不到五分鐘,我媽就說這有啥看頭,沒啥看頭,我出去了,說完轉身就往出走,趕廟會的人特別多,我就一把拉住她跟著往出走,到家了,妹妹也沒回家,回到家吵吵餓了,罵罵咧咧的,我跟老公都沒之聲一直忍著,我媽說餓壞了吧,我馬上給你做吃的,然後也不動彈,讓我去做!就這樣在北京呆了四天,臨走說我爸讓她寒心了,我也不懂事,心寒了走了,再也不到我家了。不管她說我什麼,她走的那一刻我真是無比輕鬆!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跟父母姐妹出去,逛街都不會了,真心累啊!


新媒體小員工


酷妹兒回答這個問題吧,感覺有點兒指責抱怨自家老人的意思,但是確實是和自家老輩兒人玩不到一塊兒去。家裡買的別克GL8,用了一兩次,然後就是長時間放置,誰也不提這個茬兒了,最後當成小貨車了事。

客觀公正的說,和自家老一輩兒人,不同年代的人在消費觀念、遊玩景點選擇、甚至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想法和做法上,都是有著很大的差異,有時候因為這些小小的差異,搞得一次旅遊大家都不是很開心。

記得剛買來GL8的時候,老老少少一家五口那是激動的很,第二天車保險還沒生效就吵吵著去塘沽趕海去,順便吃海鮮大餐。

這次是意見最高度統一的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不過在回來的路上老公也並不是特別開心,有點小鬱悶。其實我知道那是因為他在露天海鮮攤位點海鮮的時候,點的品種有點多。他是好心,老媽可是有點覺得吃不完浪費,嘮叨了幾句,更重要的是在路上的時候,孩子才5歲,在車裡坐不住,雖然後邊很寬敞,但一個孩子鬧騰,老媽免不了的一路說孩子、說司機老公,老公感到有些煩。

有這麼幾次一家子自駕經歷後,老公就總是找藉口不去,要麼稍微距離遠點就是一家人自由行。那輛別克都是心照不宣誰都不提了。

即便是自由行,也是矛盾多多。

首先就是目的地的選擇,我們總得遷就老人,去的地方相對來說是休閒度假性質的。但對我和老公來說,好不容易有次假期,想去的地方去不了,也是有點兒小鬱悶。

其次就是住宿和行程這塊兒。這次老人倒是不怕花錢了,基本上都是住酒店,舒適、安全、方便。實際老公更喜歡住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民俗、客棧,可以早起看日出傍晚看夕陽。而且在景區遊玩的時候,我和老媽兩個人看著孩子,老公是照顧著兩個大人一個孩子,自己都顧不上玩。老人喜歡慢慢逛,走哪算哪,我們總覺得太虧,一天去不了幾個地方看不了多少東西。

而且老人的興趣點還和我們不一樣,喜歡泡泡溫泉、去一些有歷史的遺蹟類景點,還喜歡熱鬧。這一點在觀念上的差別只能是互相遷就,根本沒法改變。

基本上可以這麼說,與錢關係不大,都是觀念和思想上的差異。已經養成的習慣和思想,不是那麼容易靠遷就和忍讓就讓雙方都滿意的。

老一輩有老一輩的想法,我們有我們的看法,互相的制約。真不是不想經常帶著老人出去轉轉,實在是感覺到旅遊一趟回來特別累,心累。

現在老人們還算年輕,孩子也大了,我們也商量好,各玩各的。老人們報團遊或者自由行,當然是純玩兒的團。我們有時自駕,有時自由行,但是目的地基本不是一個方向。有時候度假休閒,才一塊兒,這樣都感到很自在多了。


酷妹兒圈


確實,我陪我媽媽出國兩次,和同學一起出去玩都要求我不能帶媽媽,兩次都是我自己單獨陪媽媽和旅行社出去,媽媽想出去玩,年紀大了走不動,所有東西都是我拿,我1米5,今年55了,體力不支,身體也承擔不了,累死了我了,去年帶老媽舅舅舅媽去西安,舅舅帕金森,不能行走,姐姐在西安邀約,表妹說我去就同意,所以我帶上三個老人去西安玩,每次都是我開侄兒的車,拉一個手推車放車後,帶三個老人出門,媽媽80,舅舅76,舅媽74,到兵馬俑,進園太遠,舅舅上不了遊覽車,全部是我一個人推著,那個累是真的遭不住,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回來媽媽還對我不滿,我問媽媽,你帶過自己的舅舅出去玩嗎?你陪外婆走過什麼地方?真的身體累心累,以後都不想出去玩了,10月份去西安媽媽留在姐姐家,11月份的時候我去俄羅斯玩,媽媽不高興,說我不告訴她,俄羅斯冷,我們每天走兩萬多步,老媽80了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還安裝支架了,哪裡能夠走得動哦,第一次帶老媽去巴厘島玩問姐姐老媽想出國,姐說高興就好,所以帶出去了,再說一點,我和姐姐都是學醫的,所以我可以帶老媽出國,旅行社的朋友說你去才可以,以後媽媽年紀越來越大,我一個人帶出國還是太累了,姐姐姐夫沒有帶出去過,老公不願意一起出去,老媽還想去迪拜,歐洲,兒子剛剛參加工作沒有時間,不知道咋整。


小薇43851262


在這裡,首先必須表揚一下能和老一輩人一起出去旅行的人,都是非常有孝心的。


當我們覺得自己有點經濟能力了,想到老人們尤其是父母,辛苦操勞多年,就想反哺孝敬他們,帶著一起去遊歷下名山大川,見識下各地風土人情,初衷都是非常好的。可有些時候,一趟旅行回來,卻普遍感覺很累,除卻旅途勞頓,其實主要是心累,我們來試著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一 消費觀念不同

帶老一輩出門,我們心裡第一個想法,自然是要儘可能安排他們吃的合適、住的舒適、玩的順心。即使多花點錢也願意,畢竟他們年紀越來越大,一同出門的機會很難得。可老人們的想法卻不一樣,他們是能省則省。出門旅行,本來就讓他們覺得奢侈,花起錢來,自然是怎麼節約怎麼來。


有的老人覺得自己年輕時什麼苦沒吃過,如今出門要求不高,住在哪裡不過就是睡個覺,湊合一下就行;景點的飯菜那麼貴,自己帶點礦泉水和麵包也挺好;能做公交車為什麼要打車,孩子們的錢也是錢,能少花就少花。

二 對體力上的考慮不同

帶長輩出門,身體狀況是個非常讓人重視的問題。出於對他們體力上的考慮,在希望他們玩得好的同時,肯定不能讓他們太過勞累,畢竟年齡都擺在那裡。

可老人們有時愛逞強不聽勸,總覺得自己還行。本來能坐索道偏要步行;走一半路途正好,偏要咬牙走到終點;想讓他們早晨晚起一點,或者在旅館休息半天,他們覺得浪費時間。

三 溝通交流上

出於尊重,許多事情都需要和長輩們商量後才去落實。自己的父母有時還好說,有些帶著兩邊老人的,甚至七大姑八大姨一起的,人多主意就多,都需要考慮周全,而且親疏遠近的都要顧及,尺度稍微掌握不好,就落了埋怨。一趟旅行回來,倒惹出些矛盾與不和,那可不太好。

除了上面幾個常見的原因,在對旅行的定位、景點的選擇、行程的安排、紀念品的採買……還有許許多多的差異和不同,這些都是造成旅行心累的原因。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只要我們自己謹記,帶他們出來旅行的初衷就好,和老一輩一同出去旅行,不就是為了盡孝心,讓他們開心嗎?所謂的孝順、孝順,就是儘量能順則順嘍。除了儘量順著長輩以外,還要注意:


在安排旅行計劃上,要提前和他們溝通,不能只以年輕人的興趣點出發,要儘量去貼合老年人的興趣。

考慮到隨行老人的性格特點,分批分撥兒的輪流帶著出門,減少不必要矛盾產生。

提前透露旅行預算,讓老人心裡有數。還要找機會表明自己在外消費的立場和觀點,有時在旅途中還可以耍點小聰明,虛報價格什麼的,讓他們安心。

總之,在出門前要方方面面儘量考慮充分,減少出去後的摩擦。

在老一輩尚有體力,我們又有能力時,懷著感恩的心,帶著他們一同走出家門。在山山水水的陪伴中享受親情,不留遺憾,即使再累,也值得。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主要是觀念上的差異。

別說小一輩和老一輩出去旅行會很累,就算是同一輩,甚至最親密的情侶關係,一起出去旅行也不會輕鬆啊。

旅行這件事讓多少好朋友和情侶回來之後就決裂了?類似的例子難道你聽說得還少嗎?

所以,這樣的矛盾在兩輩人一起出去旅行的情況下,就只會更加突出。

1、作息時間不一樣

老一輩人出去旅行,習慣起來得特別早,而現在很多年輕一輩的人在旅行時就喜歡過過夜生活。

早上老人起床已經做好準備出門,你還賴在床上不肯動,好不容易掙扎起來了,整個人都沒精神,玩也玩不好。

2、興趣點不一樣

現在年輕人喜歡去找小眾的景點,不出名,沒那麼多人,適合拍美美的照片,顯得自己夠特別。


但老一輩人旅行,就喜歡在大家都去過的景點打卡,拍到此一遊照,通常那種景點都是人山人海,讓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3、老人有時候比小孩還“野”

別以為在旅行的時候老人家就不需要專門看著了。

其實老人有時候會像小孩一樣,在景區裡玩著玩著就“野”了,你稍不留神可能就找不見他們了。

現在景區裡各種騙子都多,如果他們被騙點錢還算好的,如果人真弄丟了,那就麻煩了。

所以,跟不同輩分的人一起出去旅行肯定是很累的。

但有什麼辦法呢?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啊,尤其是自己的家人的話,那你也只有累並快樂著了,不是嗎?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