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揭祕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祕密!

眾所周知mate系列是華為終端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手機系列之一,但各位粉粉們你們知道mate系列是如何的從零到有,再發展到成為如今的市場新星的嗎?沒錯趣姐今天就要帶上你們一起隨Mate7掌門人-李小龍去看看mate的成長史!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從無到有,從P系列到Mate

故事是講Mate,我卻想從P1說起,對公司和個人而言,P1都標誌著從零到一,第一款華為品牌旗艦智能機,從之前以運營商定製聯合品牌為主轉向打造華為自主高端品牌,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轉折。

2011年的華為,市面上銷售的只有中低端入門智能機型和一些功能機,那時就連官方的開發團隊對智能機認知都很薄弱。Symbian在智能手機市場上還佔有著絕對優勢,更別說剛上市的安卓了。經過一段時間對智能手機的全面補課後,咱們”樸實至極“的P1終於上市了!

為了給消費者全方位頂級體驗”樸實“的P1把所有能用的最領先的技術都成功的運用在了自己身上。於是,手機造型,處理器、平臺、內存、攝像頭、結構件、電池等各個環節,都選用最好的方案,整機架構也按照最緊湊,最激進的方案設計,P1成為華為當時使用新器件最多的手機產品但是……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市場反應不啻當頭一棒,全球總共只銷售了50多萬臺,銷量根本無法與友商競爭,比華為自己的中低端智能機也差了不少。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一款只為養家餬口的產品

成功遙遙不可期,之後的近一年裡,多款高端機接連折戟,真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啊。團隊壓力極大,士氣降至谷底,“為什麼我們老是做不好?”

在經歷了P1的滑鐵盧後,開發團隊急需一款能養家餬口的產品。當時每年手機屏幕尺寸都在小幅增長,開發團隊就開始思考是否能直接設計出適合人手握持的大屏幕手機?

另外智能手機帶給消費者的最大痛點就是電池不耐用,超大屏幕、超強續航手機在當年還是一個空白,於是主打“6.1寸大屏”的Mate 1代成功的走向了市場,第一代Mate的銷量雖不算優秀,倒也還算及格。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但是因為那時華為手機整體體量小,多出的物料(主要是長貨期的電池和屏幕)就把之前的利潤全部搭進去還不夠賠。

被迫開發的mate2

由於mate1在生產中備貨的節奏也沒控制好,前期銷售火爆但備貨不足,等準備的物料到貨後,產品已經賣不動了。導致mate倉庫裡多出的許多屏幕和電池,必須想辦法消耗掉。開發團隊“被迫”開發了Mate 2。賣點依舊是超值“大屏”,不過這次使用了華為第一代內置4G通信能力的SoC芯片麒麟910,當時在業界也是領先的。

但Mate 2整機競爭力不足,銷量依舊不慍不火,把兩代手機打包綜合起來看,經營上只能算盈虧平衡。然而粉粉們你們不會知道,這不算成功的前兩代手機,竟為Mate找準了今後的方向。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一切為了Mate“粉絲”

2013年一次例行會議,負責工業設計的同事拿出一款新的手機模型,“全金屬外殼、超大屏幕”,整體感覺低調又大氣。對,Mate 7的雛形。

基於1、2代攢下來的經驗,不久後開發團隊就開始規劃下一代Mate手機。由於大多數mate用戶注重手機辦公,希望能有更大的屏幕,因為重度使用對手機的續航性能非常看重,他們會因為大屏幕和長續航而對Mate產生好感,這兩個優點我們要保持。於是,代號“Jazz”的手機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性能,開發團隊當時採用了華為最新自研麒麟920芯片,這也是mate系列第一次在處理器方面真正領先競爭對手;為了讓機身緊湊,開發團隊絞盡腦汁調整佈局,甚至一度想把攝像頭移到手機下方,這樣整機長度能縮小2毫米,可思來想去,用戶自拍時從下往上的角度會讓臉部變形,嚴重影響用戶體驗,放棄。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此外,還有一觸指紋解鎖的全新功能,現在看來可能不叫事,可五年前市面上還沒哪款手機這麼設計(當時iPhone 5s還沒有發佈,其他支持指紋的手機需要先按電源鍵然後滑動手指),也沒有成熟的指紋芯片供應商。是否要指紋在當時產生最激烈的分歧……後來把指紋前置還是後置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後來的市場反饋證明,背面指紋解鎖是受到熱捧的功能之一。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眼看一切就緒但最後在產品上市前的操盤決策會上,好多人反對這款手機叫“Mate 3”,原因是Mate 1和2都銷售欠佳,渠道商對Mate系列沒信心,沿用Mate的名稱很可能依舊賣不好。有人建議改叫D系列,有人建議叫X系列,會上甚至已經決策通過叫D7。

眼看就要跟Mate系列不相干了,但會後李小龍找各位領導逐個說服道:“Mate”是“伴侶”的意思,這款手機不需要用戶經常擔心它電量夠不夠、會不會卡機,讓用戶省心,是忠實的伴侶。溝通之後,給了新一代手機最後的正式姓名——Mate 7。這算一個小插曲吧,Mate系列差點就“二世而亡”了。2014,險被“腰斬”的Mate 7終於要上市了。

爆款,意料之外,也意料之中

“小龍,你們預計Mate 7能賣多少?”手機上市前,其他團隊的兄弟問我。“120萬臺。”報出這個數字,我還是咬了咬牙的,能賣個八、九十萬臺,就已經是大大的翻身仗了。

距2014年結束還有4個月,中國區各代表處集中上海開動員會,要“認領”未來四個月內能銷售多少臺Mate 7。國內最大代表處的同事上臺,伸出一根手指,“一萬臺。”最大的代表處,只敢認領這麼一點,是對產品多不看好。可這時還有其他代表處的同事在底下喊,“這麼多,兄弟你悠著點啊。”

後來還看到一位負責維護華為商城的工程師的文章,他寫到,在新款手機上市前,很擔心銷量太好,把在線商城“擠垮”了,後來獲悉定價,心中石頭才算放下,這個價格應該不會對華為商城產生太大的流量衝擊。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但事實證明這位工程師是錯的……經過這幾年的積累,華為的操盤能力已經有了較大提升,營銷、渠道、零售等方面已不是當年所能比擬。即使Mate7是把生命週期的備貨量全部壓到前三個月,仍然沒法阻止僅上市一週,全國各地就傳來Mate7已經售罄,要求補貨的消息;後來那位華為商城工程師的文章還有後續:看著華為商城搶Mate7的流量一天比一天多,心裡有點發毛,趕緊採取措施防止服務器癱瘓。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再一週後,已經一機難求。過去難以進入的店面,現在紛紛主動找來要求合作,設置華為專區專櫃,門頭主動加上華為的LOGO;許多賣手機的店面,門口掛個小黑板,寫著“Mate 7有現貨”,作為招攬客戶的手段;當然開發團隊的小夥伴們“失散多年”的同學舊友,都突然恢復了聯繫,上來就是一句“能不能幫忙買到Mate 7”。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想讓更多人愛上Mate

Mate 7成了“爆款”,Mate系列自此得到更多的資源投入。大屏、強續航、高性能、機身緊湊,也成為沁入Mate骨髓的DNA。

從Mate 8到Mate 10,我們一直順著這條路,不斷“升級”處理器、外觀、拍照、屏幕等,每一款都用當時業界最領先技術,給消費者最極致體驗。成本提升,能給消費者更佳的產品;產品的口碑好了,品牌定位也跟著提升;品牌上升了,能承載的定價就更高了,有助於打造體驗更好競爭力更強的手機。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Mate 9 Pro最終定價4699和5299,但是它的意義更多不是體現在賺錢上。小屏手機還能保持大屏手機的性能和續航,這向外界展現了華為強勁的研發實力;同時,它拉昇了華為手機品牌,讓更多高端消費者接受了華為,讓大家知道,華為的品牌是足以承載更高端的手機。華為終端管理團隊多次要把這款手機“斃掉”,原因就是成本太高,無法提供給消費者合理的價值。可最後因為堅持,Mate 9 Pro成功與大家見面了!自此,華為Mate系列朝著既有的方向穩定發展。

揭秘華為Mate系列成長史,這裡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關於華為Mate系列,你還想知道哪些小秘密,評論區說說看吧。

本文轉自花粉俱樂部@趣姐別開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