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看“面相”,知健康!不一定就是謠言……

看“面相”,知健康!不一定就是謠言……

白白胖胖的寶寶一出生就會擁有特別多的“媽媽粉”,相比之下,“黃瘦寶寶”的健康狀況總是讓家長格外擔心。

對寶寶來說,真的是“白胖”就健康,“黃瘦”就營養不良嗎?

這種“黃瘦”重可致命!

● ABO溶血性貧血

這種病症是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如果新生兒第一天就出現黃疸,或2~3天出現重度黃疸,懷疑可能是ABO溶血癥。

ABO溶血的寶寶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一般較輕,重度貧血僅佔約5%。

① 新生兒ABO溶血癥絕大部分都能通過光照、補鐵、補血、靜脈人免疫球蛋白應用等方式治癒。

② 有ABO重溶血癥可能的胎兒在出生時,要準備好搶救措施;同時保留臍帶,準備換血。

● 地中海貧血

新生兒數日內出現重度黃疸也是地中海貧血的表現,這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疾病。

看“面相”,知健康!不一定就是謠言……

地中海貧血可以通過婚前產前診斷出來,如果父母明確攜帶了相關的基因,則有必要進行產前檢查,重型地中海貧血,可以選擇引產。

② 中間型α地貧:避免感染和用過氧化性的藥物,中度貧血伴脾腫大可做切脾手術。

③ 中間型β地貧:遇到感染、應激、手術等,可適當輸濃縮紅細胞。

④ 重型β地貧:高量輸血聯合除鐵治療,有條件者施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根治的唯一臨床辦法:造血幹細胞移植(包括骨髓、臍血),具體實施與否還需要聽從兒童血液專業醫師的意見。

這種“白胖”是貧血的前兆!

① 黏膜發白:

寶爸媽可以多觀察寶寶的臉、手、下眼皮內面和口腔黏膜,如果寶寶面色蒼白,嘴唇、眼瞼內及指甲蓋顏色偏淺、黏膜發白,極有可能是貧血了。

② 生長飛快的寶寶:

寶寶生長髮育迅速,胎兒期的鐵儲備基本消耗殆盡,容易出現缺鐵引起的貧血。

看“面相”,知健康!不一定就是謠言……

③ 主動形容:

稍大一些的寶寶,可能還會主動和大人形容出現過頭暈、眼前發黑的情況。

如果具備以上症狀,就該帶寶寶去醫院化驗一下血常規了。6歲以下的寶寶,血紅蛋白含量小於110g/L(參考值),就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輕度貧血:血紅蛋白濃度低於參考值但高於90g/L

中度貧血:血紅蛋白濃度60~90g/L

重度貧血:血紅蛋白濃度30~60g/L

一旦貧血,別光補鐵!

● 輕度貧血(高於90g/L但低於110g/L),可以通過食物來補鐵。

● 當血紅蛋白低於90g/L時,可以選擇口服鐵劑。

看“面相”,知健康!不一定就是謠言……

給寶寶補過鐵的家長都知道:鐵劑對腸胃的刺激實在是一段血淚史,並且有的寶寶服用鐵劑並沒有改善貧血。

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是吸收的問題,需要在補鐵的同時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

食補要合理烹調,藥補要慎重選擇!

維生素C能夠強化鐵的吸收和利用,但是由於人體無法自主合成和儲存,只能通過果蔬或VC製劑來補充。

● 輕度貧血的寶寶在補鐵的基礎上,增加富含VC食物的攝入。

VC廣泛存在於新鮮蔬果中,如:柿子椒、菠菜、鮮棗、草莓等,含量都非常豐富;動物的內臟中也含有少量的VC。

注意:

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過度的蒸、煮、炸、焯水、浸泡

都會導致VC的大量流失,因此給寶寶烹調時要遵循這幾個原則:

① 蔬菜要先洗後切、先焯水後剁碎;

② 原料儘量切得細小,以縮短加熱時間;

③ 現切現炒、旺火快炒,避免長時間保溫或多次加熱;

④ 儘量不使用鹼性添加物,避免營養流失。

● 中度、重度貧血,或飲食不均衡的寶寶,可遵醫囑服配合服用VC製劑。

市面上的VC產品有合成VC和天然VC兩種:

合成VC價格較低、劑量大,一般是配合醫囑用來治療嚴重的維生素缺乏病;

天然VC提取自新鮮果蔬因此價格相對較高,一般作為保健品使用。

如何挑選:

① 不同原料:

好的VC產品會用VC含量高的果蔬做原料,如:獼猴桃、橙子、檸檬等常見的水果,此外較為少見的針葉櫻桃VC含量極高,是非常好的來源。

當然價格也會受到提取源的影響,家長可以按需挑選。

② 每日補充量: VC並非補充越多越好,用於治療的合成VC,每日補充量可達1000毫克,不適合長期服用;

市面上還有一些VC產品的每日補充量只有10毫克,功效甚微。

給寶寶選擇VC產品時可以參考兒童每日攝入標準

看“面相”,知健康!不一定就是謠言……

③ 口感:天然VC會保留提取源本身的酸甜口感,合成VC因劑量較大和成分多樣,會添加一些甜味劑,因此口感偏甜。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