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擡,繩斷便葬,這是為什麼?

笑話家汪某巖


提起諸葛亮,總讓人聯想到一副羽扇綸巾、清秀儒雅的仙風道骨形象。

多年來,經過名著的形象描寫以及民間傳說,諸葛亮已經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位不朽的傳奇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足智多謀,是千古難得一遇的奇才。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後,隨劉備征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公元223年劉備逝世後,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他在政治上的高瞻遠矚,軍事上的運籌帷幄,思想上的深謀遠慮,令人敬仰不已。

一篇《出師表》更是讓他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辭世後被追諡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在最後一次率軍征戰中,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病故於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死後,蜀軍開始撤退,為防止魏國軍隊乘機追殺,姜維等蜀國將領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

司馬懿率軍追擊,見蜀漢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於是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傳說。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留下遺言:“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要求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即現在的定軍山勉縣),並吩咐自己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穿平日的衣服即可。

關於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這一說法,史料記載並不詳,無從考究。就如同諸葛亮在臨死前給自己點七星燈續命,然後被魏延故意踢翻,最後因此殺了魏延等故事一樣,可能只是後世之人為了渲染諸葛亮神機妙算所編撰的一些神話傳說而已。

但若按題中的說法,此乃諸葛亮生前的最後一計,那麼諸葛亮留下此遺囑的用意,主要原因可能還是怕被盜墓,死而不得安寧。

為什麼這樣說呢?

古人對屍體一直都是相當重視,在他們的意識中,人雖然死了,但是靈魂並沒有離開,只不過換了一個地方繼續生活而已,並有視死如視生的說法。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謀財或仇恨等原因,一直都有挖墓辱屍的先例,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戰國時期伍子胥為報父兄被殺之仇,幫助吳國打敗楚國,挖出已死的楚平王屍體進行鞭屍“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前燕皇帝慕容儁(也稱慕容俊)在滅亡後趙之後鞭皇帝石虎的屍體,《資治通鑑》也有記載“俊夢趙主虎齧其臂,乃發虎墓,求屍不獲,購以百金。

鄴女子李菟,知而告之,得屍於東明觀下,僵而不腐,俊蹋而罵之曰:‘死胡,汝敢怖生天子’,數其殘暴之罪而鞭之,投於漳水。”

所以,有先見之明的諸葛亮為了防止死後自己的屍身被謀財者和仇人挖出辱屍,採用了這樣的防盜墓措施。

他囑咐四個士兵帶自己的棺木往南,然後一直抬到繩子斷裂,要知道在古代是沒有便攜式計時工具的,所以當繩子斷裂時,四個士兵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長時間,走了多遠。

因此,棺材最終埋在哪裡,這四個人也不清楚,這樣也就避免了四個士兵會把具體的埋藏地點透漏給別人。

等這四人被劉禪殺掉之後,就連怎麼到達埋葬墓地的路線也都失去了,這樣確實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保密手段,至今,諸葛亮究竟葬身何地,已經成了千古之謎。

這樣的安葬方式花費少,符合諸葛亮生前的勤儉習慣,又能很好地進行保密,避免被盜墓,普通的盜墓賊也不會去發掘一個看起來極其普通的墓穴,仇家也找不到,自然也就免除了死後之憂,真正做到了“入土為安”,這也不失為諸葛亮作為智者的思慮。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我就服了前面有些回答了,你們也是加了V的歷史達人啊,理應給大眾傳遞正確的知識。但你們是真不知道這只是個民間傳說,還是為了引人注目故意這麼說?把野史當成真實,無視考古證據,這是歷史達人該做的嗎?

請大家去看看可靠的史料,哪裡說過諸葛亮死後還故弄玄虛的這個事兒?



正史《三國志》剛好記載,諸葛亮死後葬於定軍山。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這就說明兩個信息:

1·諸葛亮葬於定軍山

2·諸葛亮採用薄葬,沒有專門修建墳丘。



因此,到了今天,諸葛亮的墓究竟在定軍山的哪個位置,是值得探討的。

今天在陝西勉縣的定軍山下,的確有一座諸葛亮墓,有相對比較低矮的墳丘,這裡究竟是真正的諸葛亮墓?還是後人的附會?因為沒有開展考古工作,我們還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墓的位置是很明確的。

這在《三國志》裡也是有證據的:

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秋,魏徵西將軍鍾會徵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

曹魏名將鍾會討伐蜀國的時候,曾經專門去祭奠諸葛亮,還命令士兵們不準在諸葛亮的墓附近割草放牧砍柴,體現出他對於諸葛亮的尊重。

至於有些答主說的,諸葛亮這樣做是為了設置疑冢,防止被盜墓,還援引曹操七十二疑冢作為旁證,但這也是不足為據的。

實際上,所謂的七十二疑冢是北朝墓群,與曹操毫無關係,這早已為考古所證明,屬於業內常識。而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在遺囑中已經明確囑咐後人採用薄葬,也沒什麼被盜的憂慮。



假如諸葛亮真的採用隱秘埋葬的方式,鍾會還祭奠個毛呢?

最後再說一句,頭條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誰都可以寫,這沒什麼問題。可是加V的各位達人,很多人是信賴你們的,把你們當成專業的,流量是很重要,但咱們能不能用點心呢?


考古軍中馬前卒


諸葛亮,大家都是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算是一位“神人”了。通天文、曉地理、懂軍事、了陰陽,幾乎我們所知的和未知的,他都有驚人之能。

像我們熟知的八卦陣、木牛流馬、諸葛連弩、諸葛亮馬前課等等,更為神奇的是在五丈原為自己續命,雖然被魏延沖斷。但是可以看出,最起碼,諸葛亮是知道這種方法可以續命的,儘管這可以看做小說家言,但是或許也可能是真的。

歷史上,很多我們解釋不了的謎團,並不見得都是迷信的原因。科學之所以目前無法驗證,或許是我們的科學還很落後,也還不十分科學。

話說回來,諸葛亮一生神機妙算,對自己死後安排,必定早已經算好了。

按照史料記載來看,是他安排定下的計謀,讓壯漢抬棺,直至繩斷,就地掩埋。其實仔細分析,原因沒有這麼簡單,他並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墓地不被仇人或後世的人侵擾。當然,防止別人來盜墓也是主要一個原因。我覺得,還有另外的原因:

一是施行節儉,以彰其德。諸葛亮一生節儉,從不揮霍浪費。在臨死之前,也要求”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這裡充分說明,他一生良好的德行修養,這樣要求,也是給後主劉禪做出表率,也是給子孫兒女,留下高風典範。

二是知人善用,精析人性。諸葛亮戎馬一生,用兵如神,知人善用,對人性瞭解非常透徹。作為統兵百萬,敗敵無數的軍事奇才,諸葛亮一生也留下眾多仇人。為防止被人破壞自己的墳墓,選一個人所不知的埋葬之地,才是安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有七十二衣冠冢,成吉思汗墓地用萬馬踏平,都是有如此考慮的。諸葛亮一生謹慎,自然也不例外。出於對人性的深刻了解,他才做出此等謀算。

同時,諸葛亮要求選擇“四個精壯士兵”,也大有說法。這幾個人的選擇,也是非常有用意的。因為諸葛亮知人善用,對將士非常寬容,死後如果選幾個忠心耿耿之人,幫他下葬,完全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之所以隨便選擇幾個精壯士兵,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對諸葛亮有多深厚的感情,也不可能為了諸葛亮的下葬,真的抬到棺木繩子磨斷為止。

他深知,要求士兵抬棺到繩子磨斷,根本不可能(尤其是棺木的繩子都是經過仔細挑選非常結實的),所以士兵不可能真等到繩子磨斷了,再把他下葬。他也知道,劉禪發現士兵欺詐以後,一定會殺了士兵。這些,都在他的計算之內,不然怎麼叫神機妙算諸葛亮了。然而,神機妙算,其實都來自於深刻的觀察和了解。

三是安葬方位,神機妙算。為什麼往南方安葬?五行裡,南方屬火,地理位置上,越往南走,溫度越高。這就是關鍵所在,也就是諸葛亮妙算之處。讓士兵往南方走,屬於熱地,越走越熱,士兵抬著沉重棺木,在飢渴勞累的情況下,絕不會等到繩子自然磨斷,就使士兵因為太累而不願繼續南行。這樣一來,劉禪從時間上就可以推斷出,士兵沒有等到繩子磨斷就安葬了諸葛亮。

綜上所述,且不論諸葛亮其他的神奇事蹟,但就這一點來講,就非一般人所能想到的了。


葉天痴


最近在聽高曉松老師的《曉說》,剛好有幾期說到三國,又剛好高曉松老師也提到了這件事情,具體怎麼說的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最終留在腦子裡的就是下面這個故事了。(張三丰:剛剛教你的太極劍法,你記住了多少?張無忌:我已經全部忘記了。)【捂臉】

首先說諸葛亮的目的,其實是不難猜的,主要是為了不讓大家找到他的墳墓,曹操也是啊,因為戰亂年代,仇家比較多,鞭屍這個詞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生前弄不過你,死後要把你挖出來,鞭屍解氣。聰明如諸葛亮,怎麼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呢?所以,他給自己選的墓地,必須得是別人猜不到,找不著的,那不管是要藏一個東西,還是要設定密碼,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沒有規律,沒有意義,連你都不確定,不知道為什麼,別人就更不會知道了。

所以,這個不確定性,就用繩子的斷來實現,誰也不會知道是繩子什麼時候回斷,最後知道諸葛亮所葬之地,就只有那4個抬棺材的人了。其實不管是最後繩子真的是磨斷的,還是那4個抬棺材的人為了省事割斷的,這都是不確定因素。而最後的最後,這4個知道秘密的人也是必須要死的,因為只有死人才能真正守住秘密。所以知道秘密的人都沒了,也就不會有人知道諸葛亮葬在哪裡了,那他的墳墓也就安全了。話說,筆者也有個小小的疑問,如果有人真的有意要損壞諸葛亮的屍體和墳墓的話,為什麼不偷偷跟著送葬團隊呢?這樣不也能知道諸葛亮葬在哪裡嗎?


一切正在發生


信則有不信則無

古代尤其是三國時期,由於盜墓猖獗,大人物墓葬肯定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畢竟誰死後也不希望被摸金校尉打擾,屍首暴露荒野被風吹日曬。所以這些人墓葬方式和地點都是諱莫如深的。除了嫡系後人外,肯定不會讓外人知道。因此船伕對問題中所說的【

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表示有些不屑,胡扯的成分太重,可信度不高。

此諸葛非彼諸葛

就如葉公好龍一樣,人們常常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反倒是這件事的對錯真偽並不重要。葉公所喜歡的龍是他想象中的龍,真正的龍對於他來說就已經不重要了。諸葛亮也是如此,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諸葛與歷史中真正的諸葛亮早已經相去甚遠,再由後來的說書人添油加醋,就更差的十萬八千里了。

就和現在的明星八卦記者一樣,古時候的說書人行業競爭壓力也是很大的,同樣是講三國,你不拿出個新鮮說法和段子,別人幹嘛來聽,所以導致很多不切實際的八卦也都加在了諸葛亮身上,你神化他一分,我就妖化他三分,時間長了,估計連說書人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是真那些事假了。

【棺材往南抬,繩斷便葬】很大程度上就是這麼來的!


船伕聊名著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死之前認定一塊千古難得的風水寶地,聽我細細說來,諸葛亮為劉備爭天下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病死五丈原。


五丈原山脈,壯觀的自然平臺一望千里,諸葛亮死前那天去看了一眼,也是最後一眼!我想他在看什麼?看他的墓地之處!

諸葛亮死之前交待過不能哭喪,不要讓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病終,有續撤退,並令四名壯漢和一名監工抬著棺材一路向南定軍山走去,麻繩斷處,就是安葬之地,四名壯漢一路走啊走啊!停停歇歇,有點煩躁一名壯漢雖口說到這麻繩碗口粗等麻繩斷了我們也累死了,監工同樣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最終五個人合夥商量不如就在定軍山下埋葬吧,五個一致認為定軍山這麼大不可能走的過去,就這樣諸葛亮就埋葬在此。


五個人就這樣回到蜀國面見劉憚,劉禪問義父埋葬何處,監工答定軍山腳處,麻繩斷否,監工和抬棺的四名壯漢一起答到,因棺材木質太重,麻繩不堪重負,已磨斷!丞相交待過,麻繩斷處,是下葬之地!劉憚因義父諸葛亮去世內心很亂怒火攻心,這個時候聽到騙人的話,一氣之下將五人全部斬殺!從此諸葛亮墓地無人知道了,

後聞:劉伯溫找到諸葛亮墓地,想打開看看同行中的神才諸葛亮死後是什麼樣子!剛打開墓地上層土,上面有一塊青石板,寫到,伯溫可否是你來看我!劉伯溫嚇出一身冷汗!


據歷料記載:《水經注》中記載:“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現存墓冢系後代起封。

諸葛亮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里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臺書案”。從少祖山下六崗向東勢若游龍,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後形成新月者半里許,傳為墓之正脈。新月之下,眠弓之內,豁然開張平地三百餘畝,左右前後九支環抱,其天造地設實為人工所不能者。


宇宙DE黑洞


魯迅先生那句話真沒錯——“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諸葛亮他老人家就連死前都留了無數計策,把活人司馬懿玩弄股掌之中,抬棺材就是一招。

對古人來講,葬身之所是件大事,陵墓的選擇十分講究,尤其是帝王將相都是選擇風水寶地建造陵墓,但諸葛亮這樣的大人物卻在死前留下一個遺囑,讓人摸不著頭腦。

話說秋風五丈原,諸葛亮自知陽壽已盡,死前還留下遺囑,讓四個人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走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劉禪派四個大漢依計而行。

四個大漢抬著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只覺棺材越來越沉,可槓一點沒有斷的跡象,繩也沒有爛的跡象,人卻累趴下了,四個人一想,這個走法十天半個月也不是頭啊。

大家一商量,狠狠心,跺跺腳,偷偷把棺材舊地埋了,回去覆命。

劉禪不傻,他看四個人這麼快回來,疑竇叢生,嚴加盤問下,四個人說了實話。

劉禪大怒,拿出“欺君之罪”的黑鍋,把四個人給咔嚓了。

殺完人後,劉禪一想:不對啊!這下丞相埋在哪裡,就沒人知道了!

其實這一切都在諸葛亮意料之中。

諸葛亮早就算到抬棺材的人堅持不到“槓斷繩爛”就會把自己埋了,而劉禪一怒之下把人殺了,自己的葬身之所就無人可知,以後再也不用擔心盜墓賊打擾自己清靜了。

古代盜墓賊猖獗,很多帝王將相陵墓被盜,不得安寧,諸葛亮這招真是絕了!

當然,上面只是民間傳說,真正的歷史沒有這麼複雜。

根據正史記載,諸葛亮一生勤儉節約,死後家無餘財,他死前留下遺囑,命部下把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墳墓依山勢修建,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不要配葬物品,不要樹碑立廟,不要鋪張浪費。

正史中的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中的“多智而近妖”,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卻比演義中更加純粹,令人肅然起敬!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有著很多頭銜,比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234年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墓於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今已經成為勉縣最著名的旅遊景點。讓人奇怪的事情,諸葛亮遺命安葬定軍山,為什麼要4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



據說在諸葛亮臨死之前,曾下達了這樣一條密令,那就是要求秘密安葬自己,而且不允許其他人知道具體安葬在哪裡,除此之外,諸葛亮還要求四名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一直向南走,直到繩子斷了之後,才將繩斷之處作為安葬之處,而且在下葬的時候不允許有任何的安葬品,墓穴也僅能夠容下這棺材罷了,可以說是相當寒酸了,不過諸葛亮不要陪葬品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當時的三國時期還是動盪不安,整個時代也是比較崇尚節儉,而且如果下葬的時候放有大量的隨葬品的話,必定招惹一些盜墓賊,要知道當時的盜墓情況確實時很猖獗的,例如曹操當年可是在軍中設置了專門的盜墓機構。



士兵們從五丈原開始,將棺材抬到定軍山的時候,已經走到精疲力盡,繩子毫無斷裂的跡象,如此下去不知猴年馬月繩子才會斷。然而,就在走入定軍山腳下的時候,4位士兵非常累,就停下來休息,棺材一落地,繩子突然裂開,更神奇的,背後的定軍山頭猛的炸裂開了,全部垮塌下來,正好把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面,4名士兵,無法倖免,也一起埋了。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這四位士兵覺得這個繩子根本就不會斷裂,於是在抬了幾天後便偷偷的直接將諸葛亮下葬了,回去之後,這四人便說是繩子斷了,劉禪覺得蹊蹺便殺了這四人。關於諸葛亮下葬的一事,其實在《三國志》也有所記載:“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等。

劉伯溫偶然聽聞:諸葛亮知道自己死後誰會來祭拜他,又有誰會來刨開他的墓穴。劉伯溫對此是毫不相信,便決定去祭拜諸葛亮。劉伯溫還揚言道,若是諸葛亮沒有準確預言了自己的到來,諸葛亮就是不如自己,若是諸葛亮說準了,就跪地磕上千個響頭。其實無論是哪種說法,諸葛亮都達到了密葬的效果,而至於非要繩子斷了才可下葬,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一個障眼法,無論這四人最後做的如何,到頭來劉禪都會選擇殺了這四個人,這樣一來,後人也就沒人知道他到底葬在哪裡了,就連當今的諸葛亮之墓都是後人修建的。


影視觀察李


諸葛亮的一生充滿著傳奇,加之後世文學作品的渲染更是成為了後世人們心中“神”一樣的人物。但關於他的真正墓地所在卻一直成為後世的一個未解之謎,為什麼會這樣呢?緣於諸葛亮生前為自己身後事謀劃的高明計策。據所傳,諸葛亮囑咐,死後只需命四名壯漢抬棺一直往南走,到繩子斷了的時候,就埋葬在那裡。而後來做這件事的人被劉禪所殺,於是諸葛亮的真墓所在地無人知曉,成了個不解之謎。為什麼諸葛亮會想一個這樣的方式下葬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下面我便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談談這其中的緣故。

東漢末年盜墓猖獗

盜墓這個事自古就有,為什麼要盜墓呢?當然主要是利益。漢代便有針對盜墓者的法律——“發墓者誅,竊盜者刑”。而諸葛亮所處的時代,由於朝政混亂,軍閥四起,盜墓之風便更加猖獗。這個時期的盜墓無非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復仇,二就是盜墓能收穫可觀的財物。由於當時軍閥的財政收入相當匱乏,各路軍閥便想到了盜墓這個方法,所以這個時期的盜墓者不止是一般的普通人,大多都是一些王侯將相,有權勢的人。下面說幾個當時盜墓比較有名的人的例子。

  1. 這一時期貴族開始盜墓的始作俑者當屬董卓了,董卓這個人的名聲在歷史上是非常不好,其他的我不多說,就看看他掘人墳墓的是吧!董卓自進入長安以來,肆無忌憚的盜掘了兩漢時期帝王的陵墓,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掘了漢武帝的寢陵茂陵。

  2. 第二個有名的盜墓者便是曹操,這也是曹操在後世沒有得到過多好評的一個原因吧!曹操的盜墓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他有專業化和產業化的盜墓系統,曹操曾在軍中設立了專門盜墓職位,像我們常在影視劇中聽說的什麼“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便是曹操曾設立的盜墓職位。像西漢梁孝王墓便是曹操所盜,在其中獲利巨大。

  3. 東吳的孫權也曾有過盜墓的行為,西漢時期長沙王吳芮的墓葬便是孫權所盜掘。

東漢末年興起的這股盜墓之風,一直延續了整個魏晉時期,這也是當時的悲哀啊!

諸葛亮位高權重,樹敵太多

諸葛亮大家都特別熟悉,他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一生致力於復興漢室,數度北伐,而在這過程中自然與不少人結仇,特別是與當時的一些權貴,這不僅包括敵國的,就是在蜀國,也難免有與諸葛亮有仇的人,畢竟諸葛亮位高權重,雖然是一心為國,忠心耿耿,但難免不會遭人嫉妒而生恨意。

綜合當時的社會現象和諸葛亮自身的地位,諸葛亮對自己的身後事的主要想法便是不讓後世之人知道他的墓穴所在,以求得屍身安寧。而怎樣才能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呢?諸葛亮便用了一個最聰明最簡單的方法,向南而行,繩斷而埋。這也很符合諸葛亮一生廉潔的特點,至於後世有人猜測這是諸葛亮的一條毒計,害死了抬棺之人來達到自身目的,個人並不太贊同。據《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我們可知道諸葛亮真墓應該在定軍山這一代,現在一般都認為在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但是不是真墓一直也沒有定論。

說真的,我倒希望並不是真墓,我們都說“入土為安”,既然諸葛先生的遺願便是如此,後世又何必去擾亂他的清靜呢?大家怎麼看呢?


靈魂的感觸


首先簡單的把事情描述一遍,以免有的人不太瞭解。

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時,病逝的地方是在五丈原。臨死之前,他交待下去,說自己死了之後,要葬在漢中的定軍山。

《三國志》有記載:“亮遺命葬於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殮以時服,不須器物。”

雖說大概的地方是有了,但具體葬在哪兒呢?方位啊什麼的,得講個風水吧,這些諸葛亮都沒細說,只說自己死了之後,讓士兵抬著自己的棺材,在定軍山一直往南走,繩子斷的地方,就是埋葬自己的地方。

下面的人一聽,丞相一生神機妙算,這麼做肯定是有道理的,說不定算到了什麼。於是在他死之後就這麼去做了。

話說幾個士兵抬著諸葛亮的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抬棺材的繩子怎麼也不斷。最後幾個士兵一合計:這不行啊,這麼粗的繩子,等斷了都到什麼時候了,要不咱把它割斷吧。幾人一聽,這主意好,然後就把繩子割斷,埋葬了諸葛亮。

士兵回到成都,見了劉禪覆命。說已經按照要求,埋葬了諸葛亮。劉禪一聽,這不太可能吧,才一天呢,繩子就斷了?嚴加逼問下,士兵說了實情。劉禪聽到真相,一氣之下就把這幾個士兵給斬了,斬了之後才發現,壞了,忘了問丞相埋在哪兒了。至此,世上便無人知曉諸葛亮葬於何處。

當然,還有一說是士兵抬著棺材,走著走著就累了,想著休息一下,結果棺材剛一放下,繩子就斷了,接著一聲巨響,定軍山炸開了一個大口子,把諸葛亮的棺材還有士兵全部埋進去了。這個說法帶有一些傳奇色彩,不太可信。

但不管怎樣,最後的結果都是,沒有一個人知道諸葛亮埋在哪兒。

說到這兒,可能有些人就已經知道了,諸葛亮這麼做的用意,就是不想讓人知道他埋在哪兒!

其實在封建社會,人死入土為安,而死後被仇家掘墳報復的事兒非常多。諸葛亮一生雖說從未真刀真槍的親自上過戰場殺過人,但樹立的敵人還是不少的。作為蜀國的丞相,想要做到沒人知道自己的下葬地點,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他便出此一計。

有人或許會提到成都的武侯祠,說那葬的是諸葛亮,其實不然,武侯祠只是一個衣冠冢(指只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無死亡者屍體的墳墓),他的真正埋葬屍體的地方,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