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育兒心理學」孩子亂髮脾氣的心理學分析

亂髮脾氣是2~6歲孩子常見的一種問題行為,通常發生在大人拒絕孩子的要求後,孩子感受到挫折感,容易大發脾氣,表現為哭鬧、摔玩具,甚至打人等任性行為。

根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發展理論,孩子在1.5~4歲期間,正處在“自主對害羞(或懷疑)”的心理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不再願意接受大人的支配和安排,喜歡自己去嘗試。有嘗試就會有挫折,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受自身語言能力和情緒能力發展的限制,發脾氣和哭鬧就成為孩子表達憤怒的直接方式。這個階段正是提高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關鍵時期,教會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恰當地表達情緒、合理地調控情緒是父母面臨的主要任務。

孩子亂髮脾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撫養者的妥協和讓步。撫養者在面對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時,可能開始會拒絕,但往往拗不過孩子,最終選擇妥協和讓步,讓孩子亂髮脾氣的行為得逞。孩子學到“原來哭鬧、發脾氣後就能得到滿足”,他們可能會頻頻使用這個方法來達到目的。

「育兒心理學」孩子亂髮脾氣的心理學分析

理解並回應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建立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聯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