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他是戊戌第七君子 因忘記給李蓮英送禮物 竟遭殺身之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因觸犯了慈禧太后的權力,歷時103天的戊戌變法被終結。戊戌變法失敗後,相關人等一律被論罪處分,除了光緒皇帝被慈禧軟禁之外,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六人以身殉難,史稱“戊戌六君子”。

實際上,當時慈禧太后的處決名單上,並不止上面這六人。除康有為、梁啟超師徒已逃亡海外,躲過一劫,另外還有禮部侍郎徐致靖、戶部侍郎張蔭桓,都是參與了戊戌變法的關鍵人物。

其中,徐致靖在李鴻章的力保之下,免除了死罪,改為終身監禁;而張蔭桓則因多年進行外交活動,得到洋人的保護,因此也沒有馬上被處決,而是流放新疆。

但僅僅2年之後,慈禧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起來遠在新疆的張蔭桓,用“六百里加緊諭令”發往新疆將其處決,成為了為變法而獻身的“戊戌第七君子”。

他是戊戌第七君子 因忘記給李蓮英送禮物 竟遭殺身之禍

其實,在晚清的戊戌變法中,張蔭桓是一個核心人物,其對變法的貢獻甚至超過了上述的“戊戌六君子”。但在介紹戊戌變法的歷史書籍上,卻很少有提到這個人物。究其原因,是康有為後來著述戊戌變法相關事件時,刻意隱瞞了張蔭桓事蹟的緣故。

張蔭桓是廣東南海人,是康有為的同鄉。向光緒皇帝舉薦康有為,建議進行變法的,即是這位張蔭桓,而非莫名其妙當了冤大頭的翁同龢。

因為張蔭桓在戊戌變法中出過大力,慈禧想殺張蔭桓,是有理由的。然而,既然在戊戌政變後,慈禧已經將他流放到了新疆,而且張蔭桓到了新疆之後,也沒有惹是生非,為什麼慈禧偏偏如此記恨這個人,這麼急著要殺掉他呢?

主要有兩個理由。

他是戊戌第七君子 因忘記給李蓮英送禮物 竟遭殺身之禍

第一個理由,張蔭桓長期從事洋務和外交工作,而慈禧最痛恨的就是洋人。尤其是在2年後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對洋人阻撓廢黜光緒非常不滿,對洋人的憎恨達到了頂峰。但慈禧卻殺不了洋人,便想起了張蔭桓這個“假洋鬼子”,那他來開刀洩憤。

第二個理由,說來可笑,竟是與慈禧身邊的寵監李蓮英有關。

張蔭桓在流放往新疆前,曾親口對朋友說過自己如此遭慈禧嫉恨的原因。原來是在幾年之前,張蔭桓出使英國,在歐洲買了兩塊寶石準備送給慈禧和光緒當禮物。

這兩塊寶石,“一為披霞,一為祖母綠”,由於綠寶石比紅寶石價值更高,張蔭桓便把綠寶石送給慈禧,紅寶石送給光緒,自認為能討得太后歡心。

然而,進貢給太后的禮物,都要經李蓮英的手。當時有個潛規則,官員送禮物給慈禧,必須預備另一件禮物給經手的李蓮英,這份禮物可以比送給太后的差一點,但卻不能差太多。張蔭桓是個心高氣傲的人,向來看不大起這些太監,沒有給李蓮英準備禮物,因此得罪了李蓮英。

他是戊戌第七君子 因忘記給李蓮英送禮物 竟遭殺身之禍

於是,李蓮英一面把張蔭桓的禮物呈給慈禧,一面卻開始播弄是非。李蓮英深知慈禧內心的忌諱,於是對慈禧說:“難為他如此分別得明白,難道咱們這邊就不配用紅的麼?”

原來,慈禧之所以能當上太后,靠的是同治皇帝生母的身份。在咸豐生前,慈禧從來沒有當過正宮皇后,一直是側室的身份,她也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古人向來正室用紅色,側室用綠色。經李蓮英這樣一說,顯得張蔭桓送這顆祖母綠,是故意諷刺慈禧的側妃身份。慈禧大怒之下,將張蔭桓送的兩顆寶石全部退換,然後藉故將他狠狠訓斥了一番,對這位臣子產生了極壞的印象。

因此在後來,慈禧新仇舊恨湧上心頭,連一個理由都不找,就派人把遠在新疆的張蔭桓殺掉了。可見宦官干政之弊,一至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