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召廟不僅對呼和浩特的宗教、政治、文化等有過重大影響,而且對它的經濟發展、市井形成也產生過積極地作用。據《蒙古及蒙古人》一書記載,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呼和浩特舊城主要街道有四條,它們是南北向的大南街、大召街(今稱大召前街)、席力圖召街(今石頭巷)和東西向的朋蘇克街(通順街,後改為塞上老街)。其中除大南街外,都是召前幹道的主體或其延伸段。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攝影/沈超英《大召夜景》

在大召西側,有條清光緒年間形成的名街,也就是保留了一條400多年曆史的通順街(現名塞上老街)。街口的瓦樓是一座古樸並充滿著明清遺韻的彩色牌樓,上懸掛一塊匾額,上書:塞上老街。這裡是呼和浩特市發祥地之一,也是呼和浩特市歷史的見證之一。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在塞上老街上,有呼和浩特市歷史文化縮影的博物館、文物店、老字號;在這條老街上有呼和浩特市36個民族民俗縮影的文化藝術、地方特產、風味小吃;有草原召城的代表作大召、小召、觀音廟;有康熙、慈禧太后、李鴻章、吉鴻昌等歷史人物的蹤跡。該區域還是歷史上旅蒙商人匯聚之地,區域格局中依稀可見原來這裡“店鋪林立、商號密佈”的商業繁榮景象。現存的大盛魁舊址、元德盛舊址即是旅蒙商人輝煌商業歷史的見證。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2001年,玉泉區政府對塞上老街“修舊如舊”,如今的塞上老街盡展舊時綏遠之風貌。塞上老街歷經滄桑而古韻尤存,是呼和浩特市唯一一條保存完好的能夠體現舊時綏遠風貌的老街。走進老街,舊式的房屋,斑駁的牆面,處處都透著古樸。這條街上的店面經營內容豐富,既有旅遊紀念品,也有民族工藝品、民族用品,當然還有大量的生活用品。蒙古族的皮革製品、皮酒壺、皮掛飾、皮畫等,做工十分精湛,吸引著遊客停下腳步。態度安詳的店家,熙來攘往的遊客,悠揚遼遠的草原音樂,讓這條塞上老街在沉靜中透出溫馨。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如今,塞上老街以及附近的大召、席力圖召、玉泉井、燒賣第一街、通順大巷、大南大北景觀街等景區、景點,不僅傳承了呼和浩特的歷史文脈,也展示了老城區獨特的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是呼和浩特市民以及遊客尋找歷史,體驗老綏遠味道的必來之地。

濃縮呼和浩特歷史,品味呼和浩特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