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偉大=軍人=“沒想那麼多”

正是由於人心的叵測,導致了“偉大”的高不可攀!

真正偉大的人,往往是那種“沒想那麼多”的普通人。

你想得太多,就猶豫、彷徨,難以成就“偉大”的舉動。

5月13日下午6時許,成都。

從海軍部隊退役的郭仕華,開車帶著家人準備去看望母親,行至事發路口時,突然聽到強烈的撞擊聲。

一輛白色的越野車撞倒一名交警後,企圖逃逸。

郭仕華立即把車停下,並告訴妻子照顧好孩子,別下車。

然後與交警、協管員並肩站在一起,努力阻止肇事車輛逃逸。

肇事車輛瘋狂地繞著交警、協管員和郭仕華轉,駕駛員身上帶著酒氣。

三次,他終於徒手拉開肇事車的車門,並強行拉下瘋狂的司機。

偉大=軍人=“沒想那麼多”

當記者事後問及郭為什麼會做出如此偉大的舉動時,郭說:

“當時我真沒想太多,一門心思想制止這個司機。作為退伍軍,我想我有能力保護自己,也有能力幫助交警,就站出來了。回頭想想,軍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無形中也給了我勇氣衝上去吧!”

是的,每當有偉大舉動出現在人群之中時,每當有一名敢於擔當、敢於與兇惡作鬥爭的英雄站出來時,人們總是第一時間想:英雄在作出偉大舉動的瞬間,究竟想著什麼?

其實,他們什麼也沒想。

當真正想了,思考了,就猶豫了,放棄了。

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飛機在9800米高空當風玻璃突然爆裂。

在失壓、零下20-30攝氏度的極寒、駕駛室儀表大多失靈的情況下,機長劉傳健完全憑手動和目視,將飛機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

事後我們得知,劉傳健,一名轉業軍人,空軍飛行員,曾飛過轟炸機。

13秒的時間,6秒處於生理和心理空白的調整期,7秒要完成飛機操作和處置,這樣的時間裡,劉傳健會想些什麼?

偉大=軍人=“沒想那麼多”

在媒體見面會上,劉機長說:

“第一時間我是非常恐懼的。”“(當)把握住駕駛杆感覺飛機在我的操縱之下時,就覺得好了。”

因為他是專業的,因為他是軍人。

軍人擔當,讓他有了信心和責任。

處置好突發事件,讓飛機安全降落,是使命所在。

對於飛機和群眾的安全,他沒想那麼多,很多情感和責任意識,是自然的從心底升起的。

也是在5月14日,山東維坊昌樂齊城國際小區,1名2歲半的男孩從五樓墜落。

劉楊明,一名退役軍人,站在二樓的窗臺,下意識地將孩子一把拽住,挽回了一場悲劇。

小區居民及網友紛紛為這名男子點贊,“萬一失手抓不住,可能自己也會被孩子的衝擊力拽下來,好在吉人天相,皆大歡喜”。

你覺得,劉楊明在出手的一瞬間,會想什麼?

會想著一伸手沒抓住怎麼辦?會想著抓住著萬一被衝擊力把自己也帶下去怎麼辦?

如果他有這樣思考,你認為他還會伸手去施救嗎?

作為曾經的的軍人,任何見義勇為的行為,任何偉大的行為,都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正如網友說:“軍人,從來沒有讓我們失望過!”

正如前期網上曝出的,面對洪水,面對妻子一聲“關你球事?”

他的回答“你曉個錘子”一樣,

對於軍人的偉大,那些試圖拋根問底,想知道他們為什麼偉大,為什麼有那樣的心路歷程的人,我只想說,對於軍人的擔當與勇敢,你“曉個錘子”!

軍人的靈魂,無關乎現役與退役,它永遠在傳承。

軍人的血性,無關乎平安與危險,它永遠在流淌。

軍人的奉獻與擔當,無關乎想過什麼、思考過什麼,它永遠存在。

這是解放軍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

當過兵的人,從來沒讓我們失望過!

作者 刺頭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