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鬼谷子:掌握言辞,知晓方法,学会提问,看透他人之心,吃定对方

鬼谷子:掌握言辞,知晓方法,学会提问,看透他人之心,吃定对方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白雪乾金飞琼苑,黄芽坤土发玉园。”大家好,我是白雪黄芽。今天和大家一起研读《鬼谷子•反应第二》第三段。

鬼谷子:掌握言辞,知晓方法,学会提问,看透他人之心,吃定对方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译文:古代善于反复详审的人,可以透过隐秘玄奇而获得实情。对方的变化是适当的,因而能周密详实的掌握,不详细调查了解,得到的情况就不清楚,得到的情况不清楚就会造成奠定的基础不可靠。

鬼谷子告诉我们,只要善于反复思考琢磨之人,总能从蛛丝马迹中获取实情。当然,能详细调查,会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鬼谷子:掌握言辞,知晓方法,学会提问,看透他人之心,吃定对方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译文:对方讲话的形貌与比较的事例变化了,一定要有反诘之词,让对方先说,然后静听对方的答复,要想对方发言自己则要保持缄默,欲对方张开反而要先收敛,欲达到高大反而先表现低下,欲要获取反而先给予。想要获得实情,可以设象比引动对方,再以此考察对方言辞情况,与对方心理契合发生呼应,就能得到真实情况。

鬼谷子告诉:对方形态与言语发生变化,必然心中所想改变,这时要学会反问,发难对方,观察对方如何应变。通常要想获得对方真实情况,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以激将之法来促使对方表达出来,然后再用类比言辞,产生共鸣,这时获得的情报就真实了。

鬼谷子:掌握言辞,知晓方法,学会提问,看透他人之心,吃定对方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

译文:可以从这条线索开始,可以从那条线索开始,或者以谈论侍奉君主的事开始,也可以从谈论治理民众的事开始。这是为了考察其中真实与虚伪,了解其中相同和相异之处,弄清是实情或是欺诈。举止行为、言语或缄默,与此相关,喜怒情绪都可以从这里见到端倪,都是事先定于情再作出法则。以反求复,观察对方情之所托,都是用这种方法。

鬼谷子说通过闲聊来看对方人品、习惯、举止,从而判定对方是老实或狡诈之人,事情是真实的或虚假的。特别是挑动对方情绪,最能表露真实情况。

鬼谷子:掌握言辞,知晓方法,学会提问,看透他人之心,吃定对方

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译文:听言之道,自己先要平心静气,以听取对方的言辞,观察事理,议论万物,分辨雌雄。所谈的事非是当务之急,从表现出细微之处可以了解总的变化。听取对方言辞以揣测对方实情,就像进入对方心中一样;估量对方能力,犹如引弓发失一样猜中对方意图。像合乎符验一样不失基准,如同腾蛇所指一般准确,像后羿射箭一样无不命中。

鬼谷子说只有心平气静,才能详细审查、判断对方的真伪。从细微之处着手,以微见著,对方所思所想能无法逃过你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